3Q中文网 > 干宋 > 第三百六十章 一个时代落幕了(求月票!)

第三百六十章 一个时代落幕了(求月票!)

3Q中文网 www.3qzone.io,最快更新干宋 !

    …

    大乱时期,物产丰饶、人口众多的天府之国非常容易成为割据政权。

    加之,蜀地是一片热土,有天府之国的四川盆地土地肥沃盛产粮食,人口众多,历来是不可多得的起家之地。

    而且,四川四周高山易守难攻、民风彪悍,无论是财税,还是兵源,都很容易成为割据的洞天福地。

    所以,当天下处于大动乱时期,蜀地很容易竖义旗封闭汉中、三峡等隘口成为割据一方的地方政权。

    所以有“天下未乱蜀先乱”的称谓。

    比如汉末的益州牧刘焉轻松割据蜀地。

    而在中原王朝逐渐统一后,由于蜀地易守难攻,往往成为最后被统一的割据政权,所以有“天下已治蜀未治”的说法。

    比如朱元章建立明朝平定天下后,盘踞在四川的明玉珍建立的明夏政权,就成为最后被消灭的割据政权。

    因为蜀地易守难攻,所以攻占蜀地通常都是以全局抵一隅慢慢抵消割据政权的优势。

    三国时期的刘备是通过张松献图加上法正做内应,才鸠占鹊巢建立蜀汉。在平定张鲁赢得汉中之战胜利后,轻松关闭汉中隘口割据称帝建立蜀汉政权。

    西晋八王之乱后,在匈奴人刘渊在并州还没来得及置百官建立汉国的时候,李雄早就在蜀地建立了成汉割据政权。依靠蜀地易守难攻的天然优势成汉坚持了近半个世纪,如果不是成汉末代帝王腐朽残暴,成汉也许还能坚持更长的时间。

    而明朝末年的大西王张献忠也曾在蜀地建立大西政权,与李自成的大顺和南明分庭抗礼。

    所以有“天下已平蜀未平”的称谓。

    由于蜀地得天独厚的条件,原本,哪怕大乾王朝像历史上的金国那样打下了陕西,也不可能轻而易举的就拿下蜀地。

    换而言之,赵构要是率领忠于赵宋王朝的人,好好经营蜀地,再铁了心的凭天险固守蜀地,大乾王朝真没那么容易大一统。

    幸好!

    赵构君心不正,任用奸邪,赏罚不公,迫害刘锜、李彦仙等忠臣良将,致使西宋人心已死,爆发了苗刘兵变。

    而李存敏锐地抓住了苗刘兵变这个天赐良机,双管齐下:

    一方面,李存派出陈箍桶、李彦仙等人擒贼先擒王控制住了以赵构为首的西宋小朝廷,消灭了西宋的中枢系统,使西宋群龙无首,还给了西宋巨大的心里压力;

    另一方面,李存果断的派出刘锜率领大军西征。

    虽然中间也出了一个张浚企图“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奈何,张浚忠心有余,能力却不足,一战而赔光了赵宋王朝最后一点抵抗大乾王朝的资本。

    用吕将的话来说就是:“张浚才极短,虽大义极分明,而全不晓事。扶得东边,倒了西边;知得这里,却忘了那里,难成大事。”

    击溃了宋军的主力以后,李存派出了一个庞大的招降团队进入川陕地区,对赵宋王朝的军队和地方官员进行招降。

    西宋的皇帝被大乾王朝捉到了东京汴梁城,西宋的主力被乾军打散了,乾军还借着这个机会顺利地打进了易守难攻的蜀地,天下大一统已经是大势所趋。

    这种时候,但凡是有点脑子的人,都不可能在以卵击石了,因为那纯纯粹粹就是找死。

    再者说了,李存这次派来伐宋的主将是刘锜和李彦仙。

    李存让刘锜和李彦仙担任伐宋的主将,

    一方面,当然是宣示,赵构出卖为其立下大功的忠臣良将,不值得为赵构效忠,使西宋从内部分裂,以及瓦解宋军的战斗力。

    另一方面,李存也是在向西宋的文臣武将展示自己用人的气魄,让西宋的文臣武将看看,自己连刚刚投效自己的两个西宋小将都敢任命为伐宋的统帅,让他们放心大胆的投效自己,不用有任何顾虑。

    (当然,这也是因为刘锜和李彦仙的确是大将之才。)

    也正是因为看到了李存古今少有的用人气魄,李存派出去的招降宋军和西宋地方官员的人,捷报连连,宋军成建制的成建制的投降,原本在西宋控制下的城池、堡寨也一座座的开门投降。

    就在赵构被押送到东京汴梁城的当天,张俊率领其手下的全部人马投降了大乾王朝。

    不久之后,陕西制置使王庶率领近四万西军投降。

    紧接着,刘光世、陕西六路经略安抚使纷纷率领各自的人马投降。

    刘光世跟大乾王朝可是有杀父、杀兄的大仇,因此,他投降大乾王朝备受瞩目。

    李存了解这一情况了之后,很干脆的将第三军区(也就是云地军区)的都监韩别调到陕西来,以乾军精锐为骨干,用孙三呆教育好又训练好的宋军填充,组建新的军区,同时任命刘光世为第三军区的都监,成为乾军老牌大将苏东的搭档,二人共同镇守云地。

    不仅如此,李存还大胆提拔刘光世手下的大将王德为第三军区的副都监,兼乾军精锐中的精锐踏白军的统制,成为第三军区的三号人物。

    乾军从建立之初就有两个清楚的概念。

    第一个概念就是代表皇权的监军指挥军队。

    第二个概念就是,乾军是双统帅制度。

    代表皇权的监军指挥军队是乾军一直以来所倡导的概念,从虎贲军建立之初,到大乾王朝成立,再到现在,代表皇权的监军指挥军队都是乾军最核心的建军思想之一。

    乾军之所以极有战斗力,很大程度是因为乾军是一支有思想、有信仰的军队。

    而乾军的思想和信仰,就来源于代表皇权的监军对军队的指挥。

    不过,这世间的全才毕竟是少数,而且为防止军队叛上作乱,李存必须要搞分权治军。

    这样一来,擅长擅长打仗的将领,专门负责打仗和训练军队,他们也是军队名义上的最高指挥。

    从级别来说,二者的级别其实是一样大的。

    而实际上,这其实属于两套系统。

    ——军队的最高指挥,属于军队的军事官员;监军则属于军队的政治官员。

    害怕权力划分不明确,李存在建军之初就做出了规定,当监军和军队军事主官意见相悖时,监军可以叫停军事指挥的命令,但战时监军必须无条件的服从军事主官的命令,同时双方都可以将争议向上级汇报,等待上级的裁定。

    通俗一点说来说就是,在乾军当中,战时是军队的最高指挥说得算,非战时则是监军说得算。

    需要着重说明的是,二者都没有调动军队的权力,调动军队的权力在枢密院。

    换而言之,刘光世投了大乾王朝以后,李存不仅没有因为刘光世跟大乾王朝有仇,就猜忌刘光世,还提拔刘光世为乾军头部的政治高官,第三军区的双首长之一,算得上是不降反升。

    有人可能会说,可刘光世不是因此彻底失去了军权吗?

    是。

    事实的确如此。

    但李存又将大乾王朝的王牌军队也就是韩别一直亲自统制的踏白军交给了刘光世手下的头号大将王德统制。

    在外人看来,刘光世似乎并没有失去兵权。

    再者说了,这也不是针对刘光世,而是除了极特殊情况,现在已经很少有监军再直接担任军队的最高指挥了。

    跟刘光世的情况差不多的还有张俊。

    李存将第一军区(也就是平州军区)的都监张宪调到了蜀地,以乾军精锐为骨干,组建新的军区,同时任命张俊为第一军区的都监,成为李存的爱将岳飞的搭档。

    不同的是,李存没让张俊手上的头号大将杨沂中去第一军区担任副都统,而是调杨沂中为自己亲军的都统,调牛皋去第一军区担任副都统。

    但是,同时李存调了张俊的侄子张子盖去岳飞手下担任一军统制,张俊的绝对亲信田师中(张俊儿子早死,张俊就把寡媳嫁给了田师中,自此田师中也管张俊叫“爹”,算是半个儿子)调到岳飞手下的另一军担任监军。

    这么一看,张俊好像也是不降反升还没有失去兵权。

    李存再一次的向世人展示出来了自己用人的魄力。

    其实——

    在富平决战中战败了以后,宋军仍有相当的战斗力。

    当时,如果张浚部署得当,利用北山山系,仍是可以阻挡乾军进攻的,就是作最坏的打算,宋军也可以集中兵力扼守六盘山,保有六盘山以西的广大地区。

    可是,由决战前张浚只想到了胜利而没想到失败,因此一旦战败,他便举止无措,不知道该怎样收拾残局才好。

    由此,才导致了刘锜一战就打进了蜀地,陕西战局也彻底失控了。

    张浚在邠州将赵哲斩首问罪,将都统制刘锡降为团练使,安置在合州闲居。

    在这之后,张浚下令让各军各归本路,解散了兵团。

    也正是因为如此,各军才陆续被大乾王朝招降。

    在那之后,张浚自己则在近万卫队的护卫下,忧心忡忡地退回了秦州。

    姚兴追到秦州。

    张浚得知此事了之后,本想组织军队跟姚兴交战。

    可张浚手下的卫队却将张浚捉了献给姚兴求降。

    张浚在被押往东京汴梁城的途中,借着出恭的机会,留下了“张浚忠荩,白首不渝”八个字,然后用腰带将他自己吊死在一棵歪脖树上。

    简而言之。

    不论是西宋的官员,还是西军的将领,只要是肯投降大乾王朝,大乾王朝一律不计前嫌,全都会妥善安置,有才能的人甚至会提拔任用。

    而这种情况下,还有那冥顽不灵的,李存也铁血无情地果然命令刘锜和李彦仙出兵将其剿灭,并且是抄家问族,杀鸡儆猴。

    所以,在李存的恩威并施之下,再加上有张俊、王庶、刘光世等西军的统兵大将和地方官员带头投降大乾王朝,以及张浚等少数忠于赵宋王朝的人为赵宋王朝殉国以后西宋彻底群龙无首没有了抵抗势力以后,最后一部分还在坚守不肯投降大乾王朝的宋人,也纷纷放弃抵抗,或是归顺大乾王朝,或是隐居起来不再过问世事。

    仅用了半年多时间,陕西地区就彻底没有了反抗大乾王朝的武装势力,陕西大定,彻底并入了大乾王朝的版图,成为大乾王朝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不到一年时间,蜀地也大定,也彻底并入大乾王朝的版图,成为大乾王朝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陕西北部地区(也就是后世的陕北地区),在秦汉唐时期,与泾川、全晋两地一道是中原帝国关洛核心的正北屏障,也是塞外强权自河套地区南进的最近跳板,是关洛与塞外之间两条“直线”上的地块之一。

    在黄河东西的陕西北部地区、全晋则是长城内外双方向对方进行致命攻击的必经之路。

    陕西西部地区为陇山,北部则为黄土高原,东面黄河纵贯南北,在潼关附近拐而流向东方,南面则秦岭横亘东西。

    据贺兰、阴山而阻,恃山河之险,距离腹地有着极厚的战略纵深;其次在塬北,沿定边、靖边、横山、榆林一线展开布防,控扼黄土高原出入口,即使防线有失,也可以凭借黄土高原的沟壑来阻碍敌军攻势。

    有了陕西这个战略要地,大乾王朝终于可以全面防御西夏,让西夏人再也无法入侵大乾王朝。

    还有,渭河自西向东,不仅串联起关中平原内部的各大城市,也为这里的农业发展带来了肥沃的土壤和充沛的水源,使得这里盛产粮食,完全能保证自给自足,甚至还有于富。

    另外,自古就有“关东出相,关西出将”的说法。

    这个“关”指的就是函谷关,所以关西就是陕西。

    秦汉时期,匈奴不断南下掠夺,出于反抗和自卫,秦人不得不以武力做斗争,就形成了陕西尚武的习俗。

    秦汉以来,关西中尤以陕西关中为代表,一直存在着这种尚武精神。

    另外,与游牧民族战斗,最好的方式就是骑兵对骑兵,而这块宝地又是优良的产马地区,所以这里的人大多擅长鞍马骑射。

    所以这里的人历朝历代都是最善战的兵源之一。

    换而言之,得到了陕西,大乾王朝就又得到了一处优良的兵源。

    而秦汉、唐宋时期,蜀地绝对是中原王朝的坚强后盾。

    秦国在吞并蜀地后获得了稳定的财源和粮食,这才支撑了秦国吞二周而亡诸侯统一天下的霸业;

    汉高祖刘邦也以蜀地、汉中为基地,暗渡陈仓进入关中进而高屋建瓴忽视群雄,然后平定天下建立汉朝四百年的基业。

    安史之乱唐玄宗李隆基避难蜀地,除了杨国忠的私心外蜀地确实在唐朝时是防御吐蕃的重镇,不但兵精粮足而且对中原王朝忠心耿耿,所以成为李隆基的避风港。

    如今,大乾王朝得了川陕地区,具备了一个强大王朝的全部底蕴。

    毫无争议,李存建立的大乾王朝完成了大一统,李存也因此成为必定会载入史册的千古一帝中的一员。

    当然,李存所建立的大乾王朝的版图,还远远不能与汉唐时期相比,甚至不能与历史上的明清时期相比。

    但即便如此,截止到目前为止,李存所取得的成就,也足够耀眼的了。

    所以,彻底将川陕地区并入大乾王朝的版图了之后,李存大赦天下,向世人宣布,大乾王朝彻底取代赵宋王朝,不,是彻底超越赵宋王朝,成为了一个毫无争议的大一统王朝。

    而赵宋王朝也自此彻底成为了历史。

    一个时代落幕了。

    ……

    ……

    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