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Q中文网 www.3qzone.io,最快更新金鳞开 !
历史书是不会对升斗小民的生活感兴趣的,所以即便他们觉得日子一天天过得很慢,但在书中却只有一个标点符号,随即便是数月之后,乃至数年之后了。
崇祯二十三年的春天就是如此,农民忙着春耕,希望冬天修建的水利设施能够发挥作用。商人心怀忐忑地等着《皇明税法》的最终出台,同时估算着自己这些年纳的税能否换一个民爵,获得自申报资格。
官员们则集中在各种报纸,顺着幕后黑手的指示循序推进。如今的论辩方向真正踏上了轨道,开始辩论穷兵黩武和武将擅专的问题。
朱慈烺在引入武官进入擂台之后,很快就发现了文官方面的反弹,急忙让他们隐了下去,才渐渐平息这股抱团结党大罢工的风潮。
作为暗中的推手,吴甡也不愿意看到嘉靖、万历时候文官与皇帝的抗争重演。其实在文官心中,几乎没有人意识到这是官僚集团与皇权的冲突,他们只是一群为了自己的道德标准和信义而奋勇冒进的人。
就如北宋的文官逼死狄青一样,在这个时代之下,人们并不能正确判断一个人,或是一个集体。
吴甡只希望皇太子能够在这种声浪之下安分一些,近五年之内不要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让百姓得以休息。他相信就算是百世之后,人们读到这段历史也不会认为他的决策是错误的。
然而朱慈烺却更肯定一点,在西方纪元的十七世纪中叶之后,殖民者的步伐是以日来计算的,别说五年,每蹉跎五个月,大明就会丧失明显的优势。而且在这个风帆时代,每个季风季都是一次总结和考核。
崇祯二十三年三月初一,皇帝驾临文华殿,皇太子主持了文武朝议。大都督府四总部的都督们赐座西班。对面坐着的是内阁的六位阁老先生。
会议的主题很清楚,就是大军贯穿整个蒙古,从阴山打到狼居胥山,直线距离两千里。面对的蒙古人口在百万上下。堪战的蒙古兵员大约三十万。
“我大明不该在北方浪费太多的人力物力。”尤世威道:“那里人口实在太少,如果大量建堡垒推进,消耗太大。”
尤世威坐在东班第二位,在他之上是总训导部的秦良玉。因为涉及战略执行的技术问题,所以还是由他先发言。
听了尤世威的反战言论,秦良玉并不高兴。她偷偷转头瞟了了一眼尤世威,微微晃动展角幞头,表达自己的不满。
尤世威就坐在她身边,从余光中看得分明,却没有改口的意思。他继续道:“从兵部职方司传回的消息。归化城往北难以开挖建基,也不能耕种作物。我军多火器,善守城,如果不能修筑城池,所耗人力更是不堪计算。”
天气苦寒。漫长的补给线,如果不能筑城,实在没办法保证前线军队的饮食袍服,军械火药。
总后勤部左都督李昌龄也半垂眼帘,微微颌首。从派出去的参谋反馈来看,东北面肯定是没办法打的,除非一座座大城堆过去。蒙古方面也好不了多少。除非明军也能像蒙古人一样边游牧边打仗。
说到底,大明是个城池文明,如果没有了城池的依托,根本没办法长时间生活在野外。
文官那边自然很高兴听到技术上的不可行,没有出言阻止。
吴甡希望自己在首辅任上见到“中兴”,而打仗是对治政的一票否决。从未听说过哪个中兴之朝、盛世帝国,一边还在打仗的。
孙传庭因为扩军速度跟不上而不赞成打仗。他是文官之中的异类,早早就无师自通学会了抢大户建军队,但他也不能摆脱文人的惯性思维,谋定而后动。现在出兵蒙古肯定不算是“谋定”。
蒋德璟近年来治水颇有成效。尤其是在黄淮上游植树造林稳固水土之后,去年的黄淮水患明显轻于往年,起码很多地方的百姓来得及迁徙规避,而不似以往洪峰一来,连逃的机会都没有。
有这样的德政伴身,蒋德璟自信百年之后都能有个好名声。所以嘛,国家有限的资金就该投入到这些能看得见摸得着有利于民生的大工程之中。
后面三位新入阁阁老也都各有打算。
这事其实就是济州岛事件的翻版,如果不是这回吴甡安排的细致,使得孙传庭和蔡懋德不能公然表示反对,恐怕内阁自己就先闹起来了。
“三个军,十万人。打蒙古未必就那么困难。”秦良玉道:“如今军心正盛,若是五年不战,这铁打的军心怕也要锈蚀了。”
朱慈烺点了点头。这是他会议开始以来第一次表态。
总装备部左都督王世钦坐在将官之末,道:“实在不行,第一军也是可以调到蒙古的。”
尤世威瞪了一眼王世钦,倒不是因为他说的是实话,而是侵犯了总参谋部的职权。王世钦自知失言,生硬地别过话头,道:“如今我军还有一样利器正在定型,如果定型成功,年内就能装备一个师。”
朱慈烺再次点了点头。
王世钦说的这利器就是连珠火铳。
连珠火铳在原历史时空中以康熙年间戴梓的二十八发连射闻名,其实这种先进概念的火铳并非戴梓拍拍脑袋就想出来的,而是有明确地历史传序。
首先是万历时候赵士祯发明的迅雷铳,以五支铳管填装连射,开创了转膛连射概念。其优势很显见,一铳能当五铳用,火力直接增加了五倍。然而迅雷铳之所以没有被将军们青睐,是因为技术条件不成熟,装填困难,造型过大,无法编练战阵。
大明的军事爱好者们并没有放弃迅雷铳,仍旧在增强火力的正确思路上前进。只不过迅雷铳上配备的盾牌、斧子、矛枪等配件逐一被抛弃,最终回归其火铳的本质。
戴梓正是在其父戴苍的基础上,发明了二十八发的连珠火铳。
如今提前二十四年登上历史舞台的连珠火铳,正是名叫戴苍的生员设计,虽然达不到二十八发连射,但也做到了八发连射。而且不同于以往铳管集合的概念,连珠火铳并没有八支铳管,而是使用一个转膛弹仓,将预先准备好的子母弹通过弹仓上膛,然后由燧石击发。
这种火铳如果放在后世论坛,肯定有人称之为“左轮步枪”。如果让明军的老炮兵们看到,肯定会叫它“手持弗朗机”。
其原理的确是从弗朗机炮的后装概念沿用而来。
虽然发射速度快,但同样也有弗朗机炮的缺陷。
其一:金属密封不够,容易造成发射药的气体泄漏,导致射程缩短。
其二:没有夯实的火药,威力比前膛装火铳威力更小,破甲距离更近。
原本还有容易炸膛的几率,好歹因为大明的钢产品质量进步而下降到可以接受的程度。
即便只有前两条缺陷,也足以导致这种八连发的连珠火铳无法取代现役的燧发铳。王世钦说一年之后的产量可以装备一个师,但不会有任何一个师愿意用这种火铳,注定只能小规模制造,用来装备军官卫队——他们更需要近距离高火力的自卫。
也是戴苍和他的连珠铳出现,朱慈烺才意识到自己在轻兵器上的投入实在太少了。火器的研发重点在重炮,为日后的舰炮打底子。剩下的精力也多放在了火药、炮药配方的改进上。
明军内也有炮兵优越论。即便是最早的一七改,也能在二里内发挥巨大威力,然而火铳却只能等敌军进入七十步之后才能射击。许多战意不坚定的仆从军,在经过大明火炮洗礼之后直接溃散了,根本没有火铳对决的机会。
然而火炮对于道路和后勤的要求实在太高了。在干冷的辽东还能勉强使用,但对于草原、丛林却力所不逮。而这两个方向正是大明未来的主要战场。
王世钦此时提出来,除了声援秦良玉,也是希望皇太子能够在轻兵器上加大投入。对付以马弓迅疾为特色的蒙古人,如果火铳能够连发八丸,自然具有极大优势。
“这种武器无法改变战局。”尤世威望向李昌龄,道:“若是往北打,与其说是打战术、拼士气,不如说是打后勤。总后勤部能够提供多少运力,修筑多少城堡,这才是我军能够北上多远的根基。如果要像霍去病一般打一遭,则我军未必不如汉军,而蒙鞑绝不如匈奴,胜数在我。只是如此开战,对我大明完全没有意义。”
汉武当时是要报仇,否则匈奴将一直侵扰大汉边疆。大明现在却是占据了强势地位,蒙古人根本不敢成组织地犯边,没有必要用大棒子去教训一头已经降服的猛兽——除非直接干掉它。
总参谋部反对开战并非不愿意作战,而是担心作战规模达不到他们的期望值。
不打则已,若是要打就要彻底灭掉这个老对手。
这才是他们的真实想法。
ps:
求推荐票~~~月票请大家等到最后两天双倍的时候再扔,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