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Q中文网 www.3qzone.io,最快更新金鳞开 !
朱慈烺将献俘的请说简单重复了一遍,又将自己反对的原因告知崇祯,然后就静静望着父皇,等待圣裁。
崇祯没有想到献俘竟然跟吏治、民心都有关系,但仍旧不舍得就此偃旗息鼓。他道:“都有些道理,但朕看啊,你这道理还不充足。”
“请父皇赐教。”
“你只看到泄了士气,却没想过要安民心么?”崇祯道:“大乱之后,献俘定论,民心才能安定下来,自然百工乐业。是否是这个道理?”
“吏治败坏了,民心哪里能安?儿臣以为这是本末倒置。”朱慈烺道。
崇祯虎着脸不说话了。
“不过若行献俘礼,倒是能全圣天子的颜面。”朱慈烺突然低声道。
崇祯手上一慌,脸上红,道:“朕倒是不介意这个。”
周后像是被呛到了,轻轻咳嗽一声。
“父皇不在意,儿臣却是要在意的。”朱慈烺道。
崇祯心中一喜,嘴里却道:“倒是真的无妨。”
“唔,既然父皇如此坚持,那便罢了。”朱慈烺道。
崇祯一噎。
“也实在有些麻烦。中央六部改制尚未定论,钱粮往来、承办官衙都搅合在一起,想想就头痛。”朱慈烺装出一副无可奈何的疲惫神色。
“怎么还没改?”崇祯正色道:“虽说治大国若烹小鲜,要谨慎持重。可是做事也要雷厉风行!像这等部寺增添,大不了就是个冗衙,实在没用再裁撤就是了,当得什么?春哥儿没有少年人的轻浮是对的,但也不能老成得近乎暮气。”
“儿臣谨遵父皇教诲。”朱慈烺拿到了部寺改革的通行证,而非上回的“再议”、“且看”。也算了了一桩心事。
政坛和赌桌一样,都是无父无子的,现在可以开条件了。
“父皇,儿臣还想讨要一桩差事。”朱慈烺道。
“你是国家储2,如今朝政多报与你裁断,还要什么差事?”崇祯一愣。
“家事。”朱慈烺一笑:“此番国难。倒是让儿臣看穿了些亲戚的面目,就算祖宗有亲亲之义,儿臣也顾不得了。”
周后手中一停,不知道朱慈烺指的是谁。
这次国难,无论是皇亲国戚,还是藩王郡王,多有丢人现眼的……秦王甚至委身闯贼,至今下落不明,这些事终究都要有个了断。
“你可有人选?”崇祯当了十七年皇帝。哪里有不明白的?金牙一咬,决定做这笔买卖。
“唐庶人聿键虽然有罪,然国变之时藩王之中唯有他敢亲领护卫,勤王驱驰,这份忠心实属难得。儿臣想复其封爵,以为宗人令。”朱慈烺见崇祯没有太过激动的反应,继续道:“其他在藩诸王也可命其入京担任左右宗正、左右宗人之职。”
崇祯望向朱慈烺,很想知道儿子又有什么打算。
“宗藩虽然是我朱氏家事。却也是关乎国家存亡的大事。正是土地多为宗藩所并购,以至于百姓无立锥之地。如今国家新定。还是需要将这些‘亲戚’请来北京,好生商议,看怎生平衡。”
崇祯道:“祖宗设宗藩侍卫京师,非但是亲亲之义,也是因为自家人更为可靠的缘故。别的不说,你那两个兄弟未来也是要帮你安定地方的。知子莫若父。朕知你不信这些亲戚,但终究不能过分。”
“父皇放心,儿臣对于亲戚也是多有维护的,否则也不会让晋、德、衡三藩入股金矿了。”朱慈烺道。
崇祯想想也是,但他又怀疑入股金矿其实也是个坑。只是没有依据不能无端质疑儿子的人品。
“唐庶人在凤阳也吃了这么多年的囚禁之苦,还曾被个宦官凌辱,如今既然国家平定了,放他出来也未尝不可。”崇祯缓缓道:“但是宗人令还是太高了些,可以给个左宗正。”
洪武三年太祖高皇帝设大宗正院,二十二年改宗人府,以秦晋燕周楚五王担任宗人令和左右宗正、左右宗人。虽然都是正一品的官职,但这个排序却是按照年齿拍的,也算是确定了宗人府职官顺位。
后来宗人府职官多由王公勋戚担任,再后来实务归于礼部,宗人府只是挂着个牌子而已。这回礼部改制,宗人府的工作仍旧是要还于宗室来管。其实也就是保存管理宗室谱牒,负责起名,袭爵,生丧嫁娶之类的小事。
朱慈烺对于左宗正这个位置也算是满意了,顺便推荐一直担任定王、永王教职的东垣王朱常洁为右宗正,晋王朱审烜、鲁王朱以海为左右宗人。
崇祯一一应允。
如此一来,也算是交易达成,朱慈烺不再阻拦午门献俘之事。
朱慈烺非但没有阻拦,转而变得十分积极。每日都召鸿胪寺官员前来询问进度,并且亲自汇报给崇祯皇帝。
“因为此番父皇要御驾午门,亲自受俘,故而在礼仪上更多参照了神庙制度。”朱慈烺捧着礼仪典册,将各个环节说与崇祯知道。虽然献俘礼在大明并不少,但最近去午门受俘的却只有万历皇帝,所以用他的礼仪典制起码不会惹出笑话。
“只是儿臣小小改了两个地方,”朱慈烺道,“照洪武制度,罪囚罩红衣、戴红帽。然朱色乃我国色,即便寻常百姓都不能穿,如何能让囚徒穿戴?此前人所思与今日之势不符之处,故儿臣以为,当光头、麻衣。”
崇祯点了点头:“可。”
“其次,永乐五年九月,成祖皇帝受安南黎季孷、黎苍等,兵部侍郎方宾宣读露布时,成祖皇帝问:‘此为人臣之道乎?’”朱慈烺道:“所以此番儿臣改成了由都察院宣读露布,然后由父皇问罪。”
崇祯觉得皇太子这话有些拗口,仔细一过便现了问题所在。关键不是问话的时机,而是宣露布的衙门。
“太祖时是以大都督府宣读露布,成祖之后皆以兵部宣读。为何此番由都察院宣读?”崇祯问道。
“太祖时是开国定鼎之际,成祖灭安南为开疆拓土之功,故而前以大都督府、兵部宣读露布。”朱慈烺道:“此番平定东虏只是我朝边患虏乱,属于国内犯罪,该由都察院检举公诉,天子圣裁。”
崇祯觉得儿子对法治的固执几乎等同于礼臣对礼制的固执。这是何其不成熟的表现?不过考虑到儿子只有十七岁,还有得是时间磨砺他,用不着在这上面争执。何况在百姓、四夷面前,质问俘虏,予以审判,听着也很不错。
“父皇,最后这些鞑虏该怎么判?”朱慈烺问道。
“磔诛?”
朱慈烺点了点头。
除了皇帝这边一直说的是“午门献俘”,在京师上下的各处衙门的通报上,都用大大的墨字写着“公审圣裁”。不仅仅是名字不同。其含义也相差了千万里。不过很少有人关注这两个词的区别,只觉得前者强调俘虏的身份,后者强调这场典仪的性质罢了。
鸿胪寺第一次脱离礼部的指导处理这样大规模的典仪,显得兴致昂扬。在一番赶工之中,整个献俘——公审的流程参照万历献俘礼与崇祯九年的献俘礼制定。
崇祯十九年七月初三,萧陌与萧东楼完成了交接,从山海关以东到宁远,尽数为近卫第二师防区。他率领近卫第一师返回北京。驻扎城外。
初五日就是献俘典礼。
……
“大明到底是煌煌上国,虽然有流寇、东虏这番肆虐。但终究能够平定。”一个口音怪异,身穿大明服饰的男子举着酒杯,笑道:“为大明能够早日平定祸乱,诸君请尽饮此杯。”
与他同桌共坐的人纷纷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这些人穿的却是白衣黑裙,束腰几乎拉到了胸口。头上戴的网巾也与大明制式多有不同,正是东夷朝鲜服饰。因为朝鲜与东虏结成了君臣之国,等于是东虏的藩属国,所以这些朝鲜商人才能在北京一直生活,经历了明顺清明的反复。
“金鹏图。这回到了大明都,可有何感想?”那大明服饰的男子对筵席上的一人直呼其名,那人却也处之坦然。
“今番到了大明,才知道上国风气,果然是礼仪之邦。”那金鹏图汉语说得磕磕巴巴,只是努力咬字道:“从天津过来无论是码头苦工,还是田中农夫,竟然都穿着衣服劳作。天国气氛,实在让人钦羡。”
“就是仆妇,也穿得十分体面,没露出身子的。”金鹏图身边一个年轻人高声道:“果然是天朝上国!”
金鹏图对那男子微微一笑,见满桌人不认识他,便道:“这位是中人出身的林译官在中。”
其他人都是白丁,见了中人,纷纷收敛容颜,换上崇敬之色,行礼如仪。就是之前身穿明服的东主,也不免动容,可见朝鲜阶级之分是何等严苛。
“我现在还不算是真正的译官,只是受命帮着天使翻译文书罢了。”林在中哈哈大笑,自谦说道。
“能够承领主上的使命,也和真正的官员一样了。”东主道:“在下权知恩,有礼了。”
“有礼有礼。”林在中左右看了看,道:“这一路过来,听明人说京师被破坏得很厉害,现在看来也未必如此嘛。”
“林译官有所不知,京师曾经人口上百万,车马如流。从前年爆疫病,乃至于后来闯逆入京,鞑虏劫掠,如今的京师已经不如曾经的一半了。”
林在中暗自咋舌:“即便如此,也是大得吓人了。真不知道明日的献俘公审又是何等盛况。”
金鹏图与他相熟,略微放得开些,道:“听说献俘礼在大明却是常有的,圣天子也只是穿常服到午门,就是仪仗也都与平朝相似。”
林在中略有失望,道:“难得能来大明一次,真希望能见到大明最为宏大的典礼仪制啊!”(未完待续。。)
ps:求推荐票,求月票~~~!感谢亲们的投票,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