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Q中文网 www.3qzone.io,最快更新民国之纺织霸主 !
为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两人都有意拉近关系。于是,谈完买卖后杨邵文与章鉴淼又说了些闲话,话题一开始是志趣爱好方面的内容,慢慢便转到对目前时局的看法。
谈到时局,自然离不开那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章鉴淼虽然是个商人,但他自己却是以读书人自居。读书人属于中国传统的“士”阶层,对国政大是一向兴趣浓厚,尤其是处在当下这个千年未有之变局。普通百姓或许对甲午战争没什么太大的反应,但像章鉴淼这种读书人对中日甲午一战的结果却是非常震惊。他们实在没想到清廷在这场战争中会败得如此之惨重,丧失的权益如此之巨。
“一个老大帝国,竟然敌不过小小的东洋倭寇,我们这个朝廷真是生病了,我们这个民族也生病了!”
章鉴淼对目前的局势痛心疾首,他直觉的感到国家出了大问题,需要作出改变,需要维新变法,不变法不足以图存。但怎么变却是一片茫然,只说是要学习西方之类的。
“邵文,我怎么看你对朝廷遭逢如此大败,似乎不怎么在乎的样子?李中堂签订《马关条约》,赔款割地如此之多,难道你不悲愤吗?”
章鉴淼自己唉声叹气了好长时间,却发现杨邵文心平气和,毫无激动愤懑之情,不由有些不满。
“自然是悲愤的。只是我不过是个小商人,每日为布行的存亡苦苦挣扎,对朝廷大事就是关注再多,也是于事无补。徒增烦恼罢了,这又是何必呢?”
要说起来,杨邵文对甲午战争对《马关条约》还真没有这时候读书人的那种强烈的悲愤与屈辱。
他觉得自己如今就是个看客,犹如看电影一般,看着历史事件在身边一幕幕的发生。当然,在他第一次从历史书当中知道鸦片战争、知道甲午战争,知道百年国耻的时候,他也非常气愤,有强烈的屈辱感。但随着年纪越长,这种情感已经慢慢变淡。他所处的年代,国家虽然不能说如何强盛,但那种被人肆意凌辱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因为能看到未来,杨邵文就没有这时代读书人的那种不安与迷惘。
章鉴淼不能赞同杨邵文的说法:“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更何况是值此多事之秋!邵文,你也是个读书人,该不会是做了几天买卖,就真当自己是个商人了吧?”
“鉴淼兄如今不也是商人吗?”
章鉴淼一愣,随即有些自嘲道:“是啊,我确实没什么资格嘲笑你。不过我还是觉得,我们读书人要有心怀天下,安邦定国的远大志向,尤其是在此国家危急存亡之际,有识之士更不应该只顾自己的蝇头小利。”
“鉴淼兄,在我看来,要想救亡图存,方法也很简单。只要国家中的每个人都做好自己的本分,尽到自己的职责就好了。就拿我自己来说,我现在是布行的东家。我就想着能让底下的员工拿到丰厚的工钱,让跟着我们布行的织户能提升劳动报酬,这就是我对这个社会的贡献。如果社会中每个人都能尽心尽职,作出自己的贡献,那他就是一个强大的个体。一个由强大的个体所组成的国家,就是强大的国家。”
杨邵文的这番话,对章鉴淼产生很大的震动。他越是品味,越是觉得杨邵文说的话在理。
一个由强大的个体所组成的国家,就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很平实的一段话,却有着无可辩驳的正确逻辑,胜过千万句的豪言壮语。
那自己如何成为强大的个体呢?也做一个合格的商人吗?章鉴淼暗暗摇头。他自己知自家事,他经营染坊的能耐非常有限,做这个三阳泰的东家,实在不是心中所愿。只是家人需要赡养,底下的伙计需要工钱,他不得不挑起三阳泰青坊这幅担子。
他想到了教书育人。一方面他本人就有这方面的兴趣,而且培育强大的个体,不正是需要从教育开始抓起吗?章鉴淼越想越是兴奋,隐隐然间,似乎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他想得如此投入,就连杨邵文什么时候告辞离开都不知道。
杨邵文自然不知道自己平平常常的一番话,会影响到一个人的人生选择。
他一回来,就投入到了对手拉机的改进当中。杨邵文没有将图纸直接丢给袁峄城的宝山木工坊,而是决定让公司新成立一个机械部门,让这个部门负责手拉机的研制与改进。他的布行不能仅仅是个商贸流通公司,以后必须进入实体制造业。而眼前的手拉机是个很好的机会。
在南丫镇的布匹仓库划出一个100多平方大小的地方作为机械部的场地,在人员上,杨邵文通过袁峄城的关系从县城招来了十几个有经验的工匠,其中包括铁匠8名,木匠5名。公司目前的情况,虽然盈利不是很多,但现金流情况改善不少,完全能够支持杨邵文的小规模研发投资。
经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机械部的工匠们已经制造好了5台样机。专业工匠制造出来的手拉机,自然比杨邵文自己做的要可靠多了。但即使这样,他也没打算贸然将它们推入市场。
要想成为一个成熟的产品,必须要保证机器的稳定可靠。
说起来也就是在原来的木织机上加了个飞梭装置而已,结构还是挺简单的。但杨邵文并没有因此对机器的质量有丝毫轻视。飞梭中的轮子、滑槽、弹簧等小部件都是铁制结构,如果织户们买的手拉机出了毛病,他们是不大可能自己修理的。而这个年代交通不便、信息不畅,要叫人维修或是更换零件也是相当麻烦。杨邵文想推广飞梭新技术,手拉机的稳定可靠至关重要。
5台样机目前正由最熟练的织工日夜操作,进行高强度的疲劳测试。一有遇到停机的问题,工匠们立即解决,并分析故障原因。另外,杨邵文也让工匠们研究旧有木织机的改造问题,目标是将改造过程简化成傻瓜式,一般人能一学就会。织户们手中都没什么钱,旧机器的改造也会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公司机械部人手有限,不可能派工匠一家家上门安装改造。
既然想让农民接受手拉机,价格就不能过高,这是一个很明显的商业逻辑。因此,尽可能降低手拉机的成本,这又是杨邵文交给工匠们的另一个课题。一项技术,从开始有一个设想,到最后成熟定型,从来就不会是一蹴而就的。按杨邵文的估计,手拉机可以推向市场,大约是明年年初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