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Q中文网 www.3qzone.io,最快更新何处金屋可藏娇 !
第七十四章 孝武陈皇后阿娇2——by莞尔
十、两宫并立(三)
上一讲我们提到,阿娇回宫时还很年幼的纪稹是改变她弱势的第一人,而纪稹和霍去病的友谊成为动摇卫家势力的微妙原因,为什么呢?
我们知道一个家族的延续,和壮大,所需要的根本,是人才。一个没有出色子弟的家族,就像是一盆不再添加木柴的火,哪怕再旺,也只是一时的。就像阿娇被废时的陈家,因为阿娇没有一个可以在朝堂上说的上话的兄弟,也只有一把年纪的馆陶公主来奔波**劳。而在元光年间正是烈火烹油般的卫家,他的下一代,可以替代卫青,支撑起卫氏天空的后辈是哪一位呢?正是霍去病。
霍去病的身世,我们大家都知道,他是个私生子。在有一些母氏系族遗风的卫家来说,他虽然不姓卫,但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卫家人。而且霍去病的天分极高,卫青非常器重他,早早的就将他视为自己的接班人了。作为一个自懂事起就锦衣玉食的大少爷,霍去病的性格却孤傲不群。这一方面是因为世家子弟里少有如他一般的才华和人品,一方面也是与他尴尬的出身有关。这样的人,一旦拥有朋友,就会非常的珍惜。而他真的找到了一个真正的知己,那就是纪稹。
一般要成为肝胆相照的好朋友,两个人首先就要信任对方的人品,其次要认可对方才华(或者是兴趣),再次,要性格相投。纪、霍两个人就是这样,虽然性格不同,但却天生一份真默契,两人的人品都非常好,才华出众,最巧的是两个人年龄也一样。说句开玩笑的话,两个人简直是天造地设的一对。这样两个人被刘彻安排到一处,一同培养,友谊怎不会日益加深呢?
可是两个大男孩交好,有谁会高兴?我想陈家不会,卫家更不会!
如果我们研究一下卫氏集团的历史的话,我们可以发现,卫家笼络的是以血亲联合发展的一群新贵,这是卫家最为核心的成员(霍去病是在这一范围之内的),还有就是如平阳公主和庄青翟、石庆一般的大世家,这是卫家、卫皇后和后来的卫太子的助力。而自己家族的核心成员与后备主力与敌方交好,这对于他们来说简直是通敌行为。但是霍去病这个人的性格十分固执,他认为对的事,他一定会做,不论谁来阻挠,他不会放弃。所以,因为他对这段友情的执著,使得他与卫家初生间隙。
而对于纪稹,与霍去病交好,也不是件容易地事。纪稹来到长安,但是他唯一的姐姐在皇宫,将他寄养在自己的娘家。堂邑侯府富丽堂皇,衣食无忧,但是纪稹不姓陈啊。从史书上可以看到,馆陶公主可不是一个心胸开阔的人,如果不说刻薄话才怪。不过令他欣慰的是,在交友这件事上,阿娇是支持他的。
阿娇为什么会支持他呢?如果我们从教育孩子的角度来看就可以理解了。未央宫中陈娇、卫子夫教育孩子的方法是完全不同的。卫子夫是娇养,陈娇却是粗养。广玉公主不满6岁,阿娇就让她随同神医缇萦学医,游历天下了。刘匡不满10岁,阿娇就让他习武,不是宫廷中皇子学的花架子,而是随同纪稹的师傅李鳞学习马上功夫冲兵陷阵。但是粗养不代表放养,阿娇又时时注重他们在心智上的成长。我们可以说纪稹是阿娇培养的第一个孩子,阿娇不能时时刻刻的看住纪稹,但是阿娇却给一个正在成长的男孩子以尊重和信任。阿娇对后来的宣帝说过,教育一个孩子,要给他足够的尊重和信任,这样才能令他成为一个自尊自信的人以立足。要教给孩子如何与人交往、与人沟通、明白团结合作与竞争的意义,要理解友谊的珍贵。如果结合这些,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阿娇会对自己的小弟弟予以理解,因为,她会认为纪稹会在于霍去病的交往中获得成长,会足以坚强。
确如阿娇所愿,纪稹长大了,足以坚强,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为阿娇撑起了一片天空。
元朔六年,纪稹、霍去病初立战功,马上封侯。纪稹被封为冠世侯,终于为陈家赢得了朝堂上的一席之地。
十一、两宫并立(四)
陈娇回到未央宫,并没有立刻得到地位上的翻身和政治上的不败,而是用了近十年的时间一步步的改变了自身的劣势,成为皇宫第一的女主人。我们将成长期的纪稹列为阿娇的第一助力,那么,第二个人是谁?
如果我们细读史书,我们会发现,元朔六年,是汉武一朝很重要的一年,对于汉武帝刘彻的后族来说,元光五年和元朔六年分别为分水岭,前者意味着卫氏一族的崛起,后者意味着卫氏一族被打压的开始。元光五年,巫蛊事件致使阿娇被废,卫子夫成为了后宫的主人。那么元朔六年发生了什么,使蒸蒸日上的卫家蒙上了阴霾?
翻开《史记》,我们可以发现:
元朔六年春四月,卫青再征匈奴,霍去病、纪稹一战成名,马上封侯。
元朔六年九月,汉武帝长女,卫子夫的女儿卫长公主嫁与了汉武帝的大姐平阳公主的独子平阳侯曹襄。
这一切都非常的正常,时间在流逝,新的一代长大了,连我们印象中永远风流的刘彻也作了岳父。昔日年轻者已经成熟,而成熟意味着一种定势。但是——
在这一年的年末发生一件事,非常的奇怪,史称“甘泉烽警”。
那氏《史记》:“上幸甘泉,恰淮南兵起,帝困之,后燃甘泉烽火以求援,天下皆惊,而大将军青亲率八百期门军解甘泉之围。上加封大将军为大司马大将军,长留京中,不得用事。此或为卫家盛极而衰之始。”
花啼《汉书外戚传上》:“淮南王安反,上遇刺甘泉宫,卫后闻之,以大将军青将期门八百至甘泉。后不纳,青急攻之,后遂然狼烟以招诸军,会上复苏,青乃止。上加青大司马,然青自是不得与朝政,卫氏衰矣。”
两部书都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淮南王谋反,刘彻被困甘泉宫,卫青率领八百期门军救驾。其间陈娇点燃狼烟,示警天下救驾。卫青救驾大功,刘彻解围后,加封卫青为大司马大将军。但是在此之后,卫青一直处于留用状态,卫家盛及转衰。
但是两部书的记载又有区别,第一件区别就是,刘彻有没有被刺。第二件就是,陈皇后点燃烽火,在卫青救驾之前还是之后。这两个区别的意味就大了。
刘彻如果被刺,那么卫太子刘据作为储君,当然即位。卫子夫即为太后,卫青即可摄政。
刘彻没有被刺呢,他的威慑力之下,卫青绝对没有任何动作的可能。
陈娇点燃烽火在前,卫青救驾,是大功。
陈娇点燃烽火在后,那么逼迫阿娇点燃狼烟的威胁就不是谋反的淮南王,而正是前来救驾的大将军卫青。
是耶非耶?孰是孰非?
这一直是历史上的一个谜。众说纷纭。支持卫青救驾说的论据是:如果卫青有不轨的行迹,刘彻是绝对不会饶恕卫青和卫家的,而卫青一向谨言慎行,为人敦厚有口皆碑,甚至有媚上的嫌疑,给这样一个谨慎到委屈的国之功臣扣上等同于谋反的帽子简直是在讨好陈皇后名声。而如果卫青真的意图不轨,受到威胁最大的正是阿娇,而阿娇之后的言行,直到成为太后,她都是对卫青十分的尊重,甚至还对汉宣帝刘匡提到,不要因为政治斗争而影响这些国之功臣的身后名。想想她对陷害纪稹的陈章、公孙贺、卫伉等人的报复,真不敢相信她会对卫青如此仁慈。而支持卫青威胁说的一派人自有主张,他们最大的证据就是一个时间——阿娇之子刘匡的生日。
《汉书昭帝纪上》云:“元狩元年冬十月,武帝遇刺甘泉宫,后招缇萦夫人医,乃知有喜。”“夏,后诞一子,是为昭帝,宠溺非常”。
那就是,正在甘泉烽警的时候,37岁的陈娇,怀孕了!
37岁的高龄妇女怀孕了,还是一个没有儿子的古代女子,这是一件天大的喜事,但是这样的喜事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就是一件灾难!如果卫青对阿娇来说一直不过是情敌的弟弟,甚至是敌对势力的主力的话,在刘彻遇刺的情况下,温文尔雅的卫青就是阿娇催命的刽子手!
因为对卫青来说,刘彻是他忠于的对象,但是,他的利益,在卫家。
简单想想就可以猜到,如果如花啼所书,汉武帝遇刺的话,阿娇如果恰恰此时怀孕,她不光打破了一直以来的均势,而且这时的阿娇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实力,她的存在对卫家的威胁就更大。失去刘彻的保护,面对卫青,就如同待宰的羔羊。即使卫青忠心而敦厚,不想杀死陈娇,但是如果阿娇怀孕了,她就不能不为自己的安全考虑。防人之心不可无,那卫青对阿娇来说,就是敌人,是必须防范的对象。
跳出两派的观点,我们会发现,不论卫青是不是想要威胁到刘彻和陈娇的生命,刘彻都有充足的理由怀疑这位他一手提拔的将领。因为,兵权。
我们知道,汉代的制度规定,虎符一分为二,一块在皇帝手上,一块在将军手上,皇帝发出命令的时候,将自己的虎符连同命令发给将军,两块虎符符合,才可发兵。没有虎符,调动军队,那是滥用权力,甚至,就是谋反。而卫青率领800期门前来救驾,那是谁的命令?
卫子夫!
《外戚传——卫子夫》中记载着一段是这样说,淮南王谋反,伍被因为得罪淮南王太子,害怕报复,就逃到长安告密,被张汤和李希扣押。同时,淮南王王孙刘建仇恨淮南王太子跋扈(这个太子真是得罪人太多了),前来长安告密,前往平阳公主府,平阳公主的儿媳卫长公主入宫告诉了卫子夫。
卫子夫以皇上遇困为由,诏令群臣,商议决定让卫青率领唯一在京城的800期门军前去探问情况。这就是卫青一行的由来。这在当时是既合理又合法的决定。
可是在刘彻看来,卫青的行为正当么?
不,从开始到结果都是否定的。
第一、卫子夫诏令群臣。皇上如果有难,留守京城的皇后诏令群臣探讨对策这是当然的,但是对刘彻来说,卫子夫来做这件事,就是有问题了。刘彻废阿娇,立卫子夫,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卫子夫性格温婉,“侍帝甚谨”,仅从这几个字,我们感到,刘彻是将红楼梦中袭人那样的高级侍女推上后位。他需要的是这个女人百分之百的顺从,他不需要这个女人的思想和喜怒哀乐,他需要的是似水的温柔和体贴,而思想这种东西,他好像只从阿娇身上探寻过。对卫子夫,他也许只是看到她的温柔和顺,也许他也看到卫子夫身上的坚韧隐忍,但是他或是漠视,或是,他自信可以掌握。但是,在这次事件,卫子夫的果断,使他感到威胁。因为,卫子夫果断做出的,是一个不恰当的决定。甚至,是一种怨毒。
第二、卫青救驾。为什么在刘彻看来,卫子夫以皇后的名义令卫青带兵救驾很不恰当,甚至是一种威胁呢?因为,卫青正是卫子夫的弟弟,是卫子夫绝对亲信,是卫家利益的受益者。所有人都知道,作为女人,权力的顶峰不是皇后,而是太后!尤其作为刘彻的皇后,那实在是没有什么舒畅可言的。刘彻,更加知道。卫子夫坐在皇后的位子上这么多年,受过宠爱,但是却没有得到什么真爱,尤其是阿娇回宫后,卫子夫感情上受到的冷淡是公认的事实了,要说她没有对阿娇的嫉恨,没有对刘彻的怨恨,谁信啊?反正刘彻是不会信的。这个时候,刘彻受到危险,不是像往常一样雄踞于皇宫俯视天下,他自己会有更多的衡量,而卫子夫派来查看情况的却是在这个特殊情况不是那么让人信任的卫青,刘彻心里如何不会有所猜忌?
第三、卫青在率领800期门军前来救驾的时候,没有穿军服。期门军,是刘彻最为依赖最为器重的一部,地位有些类似于宋朝御林军中的拱圣军。卫青带这一部军队前来救驾在刘彻看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为什么前来救驾,或是前来探视皇帝安危这样光明正大的事,正规的军队却没有穿军服?有什么目的吗?作为当事人的刘彻,是很可能这样想的。何况,根据史书记载,期门军确实与当时守卫甘泉宫的侍卫们好一场酣斗,而后来跟随霍去病屡立战功的赵破奴正是当时侍卫的指挥(笔者:建立在本书情节,即使刘彻当事按下消息,不对卫青的行为定性,但是经历此次事件的很多人都活着,刘彻可能下禁口令,但是期门军和宫卫中明眼人想必不少,没有人说出来而已。可是卫太子谋反的话,卫家一倒,再加上纪稹被谋害的真相大白,没准当时的人会如何看待卫家,其实在当时,卫家军功起家,但是“卫子夫霸天下”的歌谣中,没有提到卫家的男人是如何的浴血杀敌,却将卫家的富贵拴在女人的裙带上,想来当时的人其实是对一步登天的卫家羡慕而不忿的。一个人如果口碑不错,各种好的名声往往接踵而来,如果不好,也不会有谁会实事求是的说他好。人情如此,世事如此。卫家如果倒了,想必刘彻是不会在意一些人将心中公开的秘密说出来的。即使司马迁大人不会写的直白,在顺带记述赵破奴经历的部分提上一笔,什么也都明了了,不是么?而且事实流传,不会只有一种说法,流言也好,谣传也罢,文人造谣也可以,《史记》和《汉书》对卫青的评价就有微妙的不同。本书情节中,卫青实在是很难得到无污点的声名的。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陈阿娇被废,家族失势,无人后继,所以成为妒后的象征。可是如果历史像那那笔下那样发展,卫子夫难道不就是小三的代言吗?如此而已)
刘彻此次危机是有惊无险,待安顿好前来救驾的各路兵马后,于新年之后回到长安,这次回宫,想来刘彻会带上一份欣喜,因为陈娇,他的结发妻子,竟以37岁的年龄,再次怀孕了。
十二、两宫并立(五)
我们说纪稹是阿娇胜出所依靠的第一个人,那么第二个人是谁?
陈娇回到皇宫,重新得到的帝王的心,专宠昭阳天下咸知。按理说,这个时候一向专横跋扈的大长公主刘嫖的气焰又应该嚣张才对,但是令人意外的事,馆陶公主却行事低调了起来。面对前来寻求联盟的勋旧和宗室,一向活跃的她却闭门谢客,谨言慎行。由此,一向以她马首是瞻的世家们转向投靠了卫子夫,卫家的实力一下子就壮大了,不光石万君这样的纯臣首先提出了立嫡长,之后也有一大批朝臣和世家来支持卫太子。自汉朝以来,还没有一个太子的地位如他一般的稳固。皇后为母,大将军为舅,又有一大批的朝臣拱卫,卫太子说的上众望所归、无可动摇。面对这样的太子,昭阳殿中的阿娇母女实在是显得可怜。广玉公主刘葭回忆童年时说,自己得到的父爱是最多的,其他皇子皇女一年见不了父皇几面,她却是刘彻抱着长大的。但是小时候她一见到卫太子就要躲开,因为卫太子老吓唬她。可以看出,即使在阿娇无子的时候,卫家卫子夫也没有对阿娇显示某种大度(当然阿娇也不曾对卫子夫大度过),那么已将阿娇母女放在心尖的刘彻怎么不会有所看法呢?要知道这个时候,阿娇可以说已经没有未来了,而她在朝堂上唯一的依靠纪稹毕竟还太小啊!
阿娇是没有像戚姬那样对着刘彻啼哭撒娇了,直到这个时候她还是很骄傲的。根据《西京杂记》记载,阿娇回到未央宫后,其实是在营造一种很不错的生活的。
首先昭阳殿是以壮丽华美著称的,刘彻显然依然是继续着金屋藏娇的行为艺术。但是阿娇入住昭阳后,渐渐的削减了繁复的装饰,反而加大了昭阳殿的藏书。在她的营造下,昭阳殿的书房是后宫中最惬意舒适的,刘彻和阿娇一双子女都非常喜欢。平时刘彻阿娇夫妻便是夫妻双双在书房,你批奏折我作图。刘彻固然军国大事一大堆,陈娇自己也负责墨门的许多工作。闲暇的时候,阿娇会焚香弹筝,聊以自娱,或是与刘彻品茶下棋。
八卦是什么时候都有的,尤其像刘彻阿娇这样的历史名人,是被人大书特书的。《西京杂记》就记载了很多这样的名人八卦,我们可以从《杂记》中知道什么呢?首先回宫后的阿娇烹饪手段了得,称得上女易牙。她首先想出了油烹的方法,于是煎炒烹炸等等佳肴搬上了刘彻的饭桌。她改进了谷物脱粒的技术,于是大众的主食不那么粗糙,刘彻的牙齿更是得到了很好的保护,70岁了还有一口比较完整的好牙(笔者,汉朝的时候脱粒技术不好,所以人们的牙齿损伤很大,作为现代人,陈娇一定不会喜欢那样的食物的,所以一有条件她一定会改进的)。阿娇还是茶道高手,首先发明了炒茶的方法,还喜欢制各类花茶,此后清茶立刻成为了中国茶的主流。还有,陈皇后的围棋下的非常糟糕,与刘彻或是纪稹下棋屡战屡败从无胜记,后来发明了纸牌戏想挽回败局,竟然也没有赢过刘彻,很是沮丧无比。阿娇回宫后白衣素服,不饰艳妆,青丝及膝,绾为宫鬟,但是甚少加妆饰(好看是一回事,但是成天顶着一头金子,想来影响健康),刘彻送来珠宝,阿娇也只是收藏起来。阿娇回宫后掌控墨门,刘彻有时就国事询问阿娇的看法,阿娇就事论事,无怨谄之言。不问即不言。平时弄女为乐,喜讲故事,每每新奇,为后宫传诵,人称《昭阳夜谈》。陈娇回宫之后,不与其他妃嫔交往,昭阳殿中从无其他妃嫔足迹。阿娇孤高,不怒自威,但仁爱,每有宫女内侍生病,好言慰之,看顾医药,昭阳殿人人敬爱。
根据这些八卦,我们可以看出,此时的阿娇已经营造了一份温馨的生活,也许这安宁的生活只限于昭阳殿内,但是阿娇努力使自己生活的好一些,使自己的女儿生活的好一些。她做到了,而这努力也是她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刘彻的习惯。
我们说后宫女子全倚仗帝王一人而已,雷霆雨露俱为天恩,要想得到荣华富贵,就要用自己的美貌温柔来换取。皇帝有没有爱情,有,但是他可以选择的太多,所以往往没有珍爱,只是一时欢愉。刘彻是个坐拥三千佳丽的帝王,也经历过百媚千红,要想得到他长久的宠爱甚至是真情是不易的。阿娇被废之前得到过六年的专宠,卫子夫也曾得到过几年的专宠,但是随后都没有留住。汉武帝天生多情,流连于花丛,天下女子有太多的魅力太多的柔情。也许因为爱情,也许因为内疚,也许,因为政治,他接回了休弃的阿娇,再现了少年夫妻的恩爱,但是,谁知道这恩爱能有多久呢?阿娇经历过风雨,她不会全然的信任了。所以她很淡然。
阿娇在尽力营造温馨的氛围,让自己活得好一些,让女儿活得好一些。但是这种生活环境自然也使刘彻受益。想一想,作皇帝也是很累的,尤其是汉武帝那几年,和外戚斗、和诸侯斗、和匈奴斗、还有杂七杂八的事,刘彻一天也够烦心的。回到后宫,他自然希望能够放松,得到安慰。这种安宁他在卫子夫身上得到过,卫子夫温婉柔顺,是一个甜美的小女人,就如开满鲜花的蔓藤攀附于他这棵大树,全然的倚赖信服,可以使他的男人自尊心得到百分百的满足。所以刘彻喜欢过她。他也在其他女人身上得到过,还夹杂了不同的妩媚或风流。但是,这种温馨安宁的家的味道,他最初是在阿娇身上得到的(后来失去的),现在,这种味道又回来了,兴许就会使浪子回头,何况这种家的味道更加隽永呢?
我们再看一下阿娇回宫后的表现是怎样使刘彻越发迷恋吧!
首先,阿娇爱书好学,这就不断充实自己,提高修养见识,与刘彻越发有共同语言,是为知己。建飘天文学》,妙在这个氛围阿。千古以来知识分子梦寐以求的不过如此,刘彻两千年前就得到了,他怎不会长驻昭阳呢?
其次,美食。不要看轻这一点,食色,性也。美食宫廷自然常有,重要的是作的人是谁。妻子爱人亲手做的是不一样地。陈娇即使不是每每亲手调素羹,为刘彻的饮食花费如此心思也足使他动容了。
再次,不与后宫来往,只以抚育幼女为乐。抚养教育广玉公主,自然是阿娇母爱自然展露,毫无做作,但是看在刘彻眼里,却会使他增添几分内疚怜爱——因为阿娇中年始得一女。不与后宫来往,虽是阿娇性格使然,但是却也使刘彻放下疑虑,因为不与嫔妃来往就是不弄权结派,无意制造事端。
而阿娇喜欢讲故事,却不会下棋,看在别人眼里又可以做很多解释。喜欢讲故事,必须见闻广博,擅思,另一个解释就是有想象力,不枯燥。下棋,需要会筹谋,有耐性,光是聪明没有用的,但是阿娇下的不好。阿娇当然聪明,经过磨砺,她也有了耐心,也会筹划。但是为何下不赢?应该说,或是她性格中有一些不喜欢算计的成分,有一点天真。看在刘彻眼里,就是阿娇这个女人很聪明,但是很直,对自己没有什么威胁。
最后一点,但是决不是无足轻重的一点——阿娇白衣素服,不饰艳妆。
我们常说,“要想俏,一身孝”,又说女人不浓妆艳抹便是清水出芙蓉。但是在古代这样的装扮是有特殊的意味的。古代,染织技术相对不发达,一匹颜色鲜艳的织物是不容易得到的。所以我们读古诗时,美女往往是一袭红裙什么的。而在古代,衣着的等级制度也很严格,什么样的人穿什么样的衣服,什么质地,什么色彩,都规定的十分详细。汉武帝也是等级制度的坚定拥护者。后宫,什么品级的女子穿什么样的衣服,可是陈娇算哪一个品级?汉武帝说是一切悉如皇后,但是阿娇的后印已经交上去了,就没有穿皇后冠服的资格,其他的服饰让阿娇穿的话,不是逼阿娇死吗?于是阿娇回宫之后,服饰一直由自己的母亲供给,穿的是未出阁的旧时衣裳,或是白衣等颜色浅淡的衣服,不化妆,不佩戴华丽的首饰,就这样生活在昭阳殿。一方面,阿娇天生丽质,驻颜有术,真的应了以上两句谚语,清丽脱俗。一方面,阿娇如此正是在表明自己的身份——废后,无品无级,侥幸受宠而已,这些看在刘彻眼里,自然会生出愧疚疼惜,看在他人眼里,也会生出几分同情吧。
刘彻突然接废后回宫,自然是有他的道理。但是这份感情要不要继续,要如何继续,就要两个人共同经营。阿娇有意无意的经营了新的生活,留住了刘彻的心。这种一时的宠爱变为了习惯,变为了刘彻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于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天平微微改变了方向,阿娇有了更多的时间改变自己的命运,等候机会的降临——
第二个人!
十三、两宫并立(六)
我们提到过,阿娇再起昭阳时,朝臣王公们曾经再次聚集到大长公主府,但是刘嫖却一反常态的闭门谢客,洁身自好,没有为自己、女儿、和未出生的外孙做一点打算,生生的将一大票政治支持者冷落到卫子夫一派去了。及后的数年,陈娇专宠后宫,引起后宫内外的嫉恨,而纪缜还是孩童,但是陈娇一派却镇定自若,从容面对,倒是显得有些有恃无恐。可是事实上,阿娇可以倚仗的只有刘彻一人而已——真的吗?
当然不,这个谜底到元朔六年终于被揭开了,阿娇手下竟然还有一张王牌,李希!
大司农李希!
李希,彭城人。商贾世家,元光6年,资选入官,得汉武帝青目,鱼跃龙门,步步高升,到了元光五年,已经代理丞相公孙弘,总理全国政务了。正是在这一年,从来精干沉默的李希竟然做了一件大事,从此,走上了朝堂的浪尖。
《史记,张汤李希传》记载,淮南王谋反,伍被因为得罪淮南王太子,害怕报复,就逃到长安告密,被张汤和李希扣押。对陈卫之争一向中立而沉默两个重臣竟然有这样大的胆子,按下了刘彻遇刺的消息,他们能有什么意图?他们为了什么?难道是完全忠于刘彻吗?而李希办了一件更大的事,将北军精锐全部调给纪缜,让他去平淮南王叛乱,至此,京城留下的兵士只有期门军,最最忠于刘彻本人的期门!
这些都是巧合吗?也许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但是我们却往往相信另一个说法,李希是有图谋的,他有理由安排一切隐瞒刘彻景况给长安的卫家一派知道。因为,本次“甘泉烽警”刚刚结束,他的夫人张氏,就被宣入宫陪伴怀孕的陈娇。这位张夫人,阿娇呼之阿姐,广玉公主唤张氏为“阿姨”。《西京杂记》记载,“李希妻张氏,名萃,风流蕴籍,秀外慧中,文君闺中密友,陈后娇呼之阿姐,素爱之”。明白了吧,陈娇和李希的妻子张萃有交情,互称姐妹的!真不知道阿娇是什么时候与张萃夫人搭上联系的,一个臣妇,祖籍蜀地,元光年间才搬到长安,一个京城贵女,早早的嫁入皇宫。但是种种蛛丝马迹显示她们的友谊起源很早,绝对是再阿娇再次怀孕之前,人们没有察觉而已。但是就是这层关系,就能影响人的政治倾向,使一个有政治抱负的大臣在一场必须站队的博弈中作出选择。李希选择隐瞒消息,暗中作出有利于陈娇的决定很难说没有妻子的影响。但是这不仅仅是因为阿娇和张萃的交情好。
而是因为这层关系如果被卫氏一派的人知道,李希一向中立的政治立场就难以维持,他以前一向只忠于刘彻一人不参与后宫争夺的立场就保不住了,如果卫太子即位之后,这层关被人抖出来,李希可以为自己准备后事了。
所以,李希在一个特殊的时刻,果断坚决站在有利于陈娇或者说有利于刘彻的一侧,有意无意的作出选择,使得脱险的刘彻认同他的举措,刘彻在心中未必不会想到如果卫青救驾率领的是最忠于自己的百战之师北军,谁知在哪种混乱的局势下会有怎样的结果。这是不可想象的。
至此,陈娇手下王牌都被翻上了桌面,朝堂局势一变!
大长公主馆陶vs长公主刘婧
月关vs太子刘据
李希vs卫青
纪缜vs霍去病
墨门vs勋贵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