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Q中文网 > 三国之卧龙助理 > 第四百四十一章 最强之计

第四百四十一章 最强之计

3Q中文网 www.3qzone.io,最快更新三国之卧龙助理 !

    吴帝诏命一下,驻扎在丹阳、庐江、会稽等地的兵马相继开拔,入淮北上增援徐州,甚至讨伐山越的部分兵力也被调往前线。

    由此,二十余万吴国精锐尽皆调往前线,吴军在徐州一线的兵力数量,甚至局部还超过了汉军。

    不过,因为吴国境地多地正发蝗灾,本就缺粮乏食,如此这般大规模的用兵,对粮食的消耗更重。为了补充前线的粮食供给,孙权下令加征未受蝗灾影响地区的粮赋,征赋最多的豫章郡,粮赋甚至比原先多增加了整整一倍。

    强征粮草的诏令一下,吴国境地自然是怨声四起,一些地方甚至还爆发了抗赋暴动。然而,到了这个节骨眼上,国内的这些问题孙权已顾不上,只要能攻陷徐州,夺取天下,他相信国内的任何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十数天后,徐盛、全综、蒋钦所率领的大批吴国援兵抵达徐州,孙权亲自下令这批兵马交由骠骑将军曹真指挥,不过,孙权自己不会将兵权尽付一个降将之手,在给曹真放权的同时,孙权又安排了其兄孙翊作为曹真的副手,名义上是辅佐,实际上则有监视的意思。

    总之,在开战近两个多月后,曹真手中的兵力达到了七万之多,在兵力暴增之后,曹真即对青州一线的汉军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曹真过上了好曰子,朱虚一线布防的汉将马岱、关兴等人就苦了,眼看着吴军兵力不断增多,可他们的大司马方绍却一兵一卒都不给他们多派,而且还下了死命令,死守城池,城在人在,城破人亡。

    在这种外援无望的情况下,关兴二人只能依靠着手中仅有的两万兵马,顽强的抵挡着吴国数倍于己兵马的猛烈进攻。

    转眼两月已过,秋去冬天,天气渐寒。

    在中路,汉军张飞部在汝南一线数胜吴军,将战线向吴境内推进了两百余里。

    而在西线,陆逊在陆口大胜之后,又逆上西进,夺还了巴丘重镇,庞统不得不退守公安。

    在东线,汉军在彭城和小沛遭遇了吴军顽强的抵挡,却仍是寸步难进,而在青州一带,汉军由于兵力过少,在吴军猛攻之下已渐有撑不住的趋势。

    整个伐吴的战局,似乎已经演变的对汉军更为不利。

    由于战事的失利,朝廷方面休战的舆论再次抬头,不过却被前线的方绍和庞统严厉驳回,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一次不是他们想停战就停的,而是吴人的野心巨大,大有一决生死的势头,明摆着不会善罢甘休。

    在这种局面下,经过曹真的策划,兖州、豫州等地的魏国旧势力死灰复燃,谯郡、陈留等数郡相继发生反叛,逼得方绍不得不抽调前线的野战部队,以及河北的郡兵前往平叛,这对汉军而言又是如同雪上加霜一般。

    昌邑,汉军统帅大营。

    方绍手扶下巴,默默的注视着高悬的那张东南地图,目光之中不知是忧虑还是自信。

    费祎由外而入,掸去了身上雪花,叹道:“想不到今年第一场雪来得这么早。”

    方绍神色一振,回头望了一眼帐外,问道:“怎么,外面下雪了吗?”

    费祎道:“是啊,刚刚才下的,不过还不算大。大司马,这一场雪下来,又要有兵卒熬不住了,形势对我们来说可谓越来越严峻了。”

    “大雪一下,道路封闭,讯息阻塞,敌人也更难探听到我们的情报了。”显然,方绍所关心之事与费祎大不相同。

    费祎提不懂他们的这位大司马,缘何还能在这般不利的局势下,保持着一副悠然自在的精神状态,如果以他来用兵的话,这个时候,他多半已经选择撤兵,可是,方绍应对手段却是什么也不做。

    “大司马,青州方面又有告急文书到,只怕子岳他们要撑不住了,是不是该给他们派些援兵了。”费祎实在按捺不住,再一次提到了青州方面的困局。

    方绍笑了笑,不以为然道:“急什么,一个月前马子岳不就说他们撑不住了,不也一直撑到了现在么。”

    费祎就郁闷了,又道:“昌邑尚有兵数万,完全可以调出来一部分增援青州,大司马,恕祎直言,你这样一直拖下去,实在是在弄险呀。”

    “不弄险,怎么回有大收获。”方绍的口气有点诡异。

    费祎猜想到方绍心中多半是又在酝酿着什么妙策,这位号称“鬼谋”的大司马,他脑子里在想些什么,这世上没有几个人能猜到透,费祎当然也不例外,但根据他的见识,在这情况下,即使有什么妙计,也根本无法施展。

    方绍也不再向他多透露,他转身走到帐外,仰天一刻,头顶的雪花越来越密,营帐之上,已蒙上了一层薄薄的白色。

    注视着这久违的雪景,方绍喃喃道:“差不多,是时候了。”

    …………海面很平静,海浪不过寸许之高,白云之下,偶尔可以见到几只海鸥掠海而过,留下一抹靓影。

    在西面天际的尽头,隐隐约约有一条细细的黑线,那是大陆的轮廓。而在东面,不时可见大大小小的沙礁,孤独的躺在大海的怀抱之中,陪伴着它们的,除了海里的鱼,就只有偶尔逗留一刻的海雀。

    不过,今天它们又碰上了一批从未见过的过客。

    那是一支多达百余艘船的渔民船队,排列着松散的阵形,借着海风,沿着大陆的边际徐徐南行。

    半个月前,这支船队的数量多达两百多艘,但经过一场风暴之后,半数的船只葬生于海底,幸存的船只并没有因为这样巨大的损失而畏惧,它们依然在冒险航行。

    “还有多久才能到?”甲板上,那一名须发斑白的老者默默问道。

    旁边的一名渔夫一会看看太阳的位置,一会又向大陆方向张望,一会又寻找着礁石的标记,许久之后才答道:“如果顺利的话,两天之后就应该到了。”

    老者不再多问,仍旧以一种沉重却又带着几分希望的眼神,盯着那起起伏伏的海浪。

    这一次的远征,总算要抵达尽头了,回想起过去半个多月的辛苦历程,实在是不堪回首。

    不过,两天之后,当领航的向导,指着前方那三角沙洲,兴奋的叫着“到了,到了”的时候,积郁在老者心头的阴霾顿时烟销云散,一切吃过的苦,在这一刻都不算什么了。

    “升帆,换上吴军旗号。”

    随着老者一声下令,五千多号壮士们来不及品味兴奋与激动,有条不紊的忙碌起来,过不多时,百余艘船上,尽皆升起了“吴”字大旗。

    船队转头西行,穿越三角沙洲,水道越来越狭窄,两岸的景色也越来越近。

    “前边是什么地方?”老者问道。

    领航的向导忙道:“前边就是武进了,是扼守江口唯一一座城,不过平时吴人很少在这时驻扎军队。”

    “嗯,传令全军,加快航速。”

    一百多艘战船阵形渐密,桨力与帆力均达到了最大,逆流而上,向着内陆飞速前进。

    果然如领航向导之所说,舰队顺利的通过了武进水域,几艘巡逻的吴舰,因为看到他们是打着自己旗号,也并没有要求登船盘查。

    此地距青州前线,已是有千里之遥。

    吴人通常情况下都会通过东南水网,向北方前线运送粮草,虽然偶尔也会走海路,但海浪天气变化多端,这个时代的船只在远洋航行中相当有风险,故而很少走海陆,当然,海运也并非不存在,只不过都是相距较近的近海航行而已。

    在沿海的航道上,吴人存在着几条近海运输的舰队,很显然,在水道上巡逻的吴舰,把这支舰队当作了其中之一。

    尽管如此,但这般深入吴国腹地,船上的人仍不免怀揣着忐忑不安,生怕哪个吃饱了撑着的吴军舰船,非要上船检查,如此一来,破绽一出,只怕他们就是羊入虎口,有来无回。

    不过,所有的担忧都是多余的,吴国人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有这样一支不要命的敌国船队,经过千里的海路,遭到风浪的打击之后,出现在自己的家门口。

    经过一夜的航行,次曰清晨之时,不远的南岸,一座巍峨的城市渐渐印入了所有人的眼帘。

    此时此刻,每个人心头的热血都燃烧了。

    目的地,终于到了。

    那老者不是别人,正是已经“病死”的黄忠。

    而这五千壮士,也不是普通的渔民,而是清一色的汉国水军战士,这一支水军正是几年前方绍吩咐魏延,征集东海一带渔民所组成。

    剡城之战的大败,黄忠的假死,青州的不增兵,都不过是为了营造出一副青州可破的假象,诱使孙权把他看家的兵马,全部调往青州前线。

    如此一来,吴国的后方将一片空虚,因为孙权所有的军队已经部署在前方。

    而黄忠和他的水军,经过了千难万险之后,由海所入的那条水系,也并非普通的水系,它的名字叫做长江。

    黄忠此行的目的也只有一个——奇袭吴都建业。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