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Q中文网 > 侯门纪事 > 第七百二十六章,金殿斗

第七百二十六章,金殿斗

3Q中文网 www.3qzone.io,最快更新侯门纪事 !

    “在金殿上说吗?”听过丈夫的话,掌珠下意识的复述一遍,面庞有片刻的煞白。

    这话让她知道事情已到了风风火火的关头,或者说是进一步不改眼下局面,退一步而局面大颓废。

    改动的将是当前这种陶陶然的平静,是文章侯府和常家,还有很多跟袁家交好的人乐意看到的平静。而有福王余孽之称的文章侯府,是最珍惜这种平静的人。

    换成别的女眷,可能会为这一句话而惊慌失措。好在这是掌珠,她能强悍到把一家人分成几下里,是个颇能接受事情的人。

    很快,她强自平静,对丈夫故作宽心的面容:“那就去吧,把你能尽的力尽完,真的有什么,三妹已经说过,我们一起担。”

    “真的是一分退路也没有了,不进,就不知去往哪里。”韩世拓这会儿应该激昂慷慨,但他同时出来的还有深情。

    凝视着妻子,嗓子微微的有了沙哑:“掌珠你说得对!四妹夫不在家里,阮二大人也不在家里,比较近的亲戚里面,只有我和三妹夫相对年青。三妹夫出头,他又不在国子监,今天他只能适当的帮腔,却不能强出这头。要是在皇上面前挣赢国子监这趟差使,以后在加寿的事情上,我多少也能是个出力的人。如果今天让一干子打下去,这差使办不成是小,二大人的圣眷受损,在接下来太子的事情上,我只能抱憾干看着。”

    他湿了眼眶:“要真的那样,怎么对得起你?你都对不起,还谈什么对得起四妹夫妻?”

    掌珠终于有了慌乱,哪怕丈夫情真意切,太子二字让她心头狂跳,她这会儿没功夫品味。眸光直直的追问道:“太子怎么了?我在外面听到风言风语,不过哪一年没有?本想回来问你,但见到你这几天不是会人,就是把自己关在书房,我就没打扰你,现在既然说到这里,离上朝还有钟点儿,抓紧对我说说吧。”

    她过于迫切,韩世拓不忍心再隐瞒,黯然神伤地说出来。

    “密报一个接着一个,先开始是匿名到都察院,常大人得姑祖父、董大学士和阮家老侯指点丝毫不乱,密报又接二连三出现在丞相官署、刑部和通政司。还有一封直指刑部尚书柳至。”

    掌珠哆嗦着嘴唇:“信上说什么?”

    “说太子借游历之名在外省结交官员,有回京逼宫之举。说柳大人是内应。”

    掌珠唰地一下子没了神采,这个对她来说不亚于天崩地裂的袭击,使得她刚才还嫣红的嘴唇也骤然灰白,发出一声惊呼:“天呐!这这,这会把四妹一家也牵扯进去,他们和殿下在一起呢!”

    “皇上就眼下来看,并没有相信的意思,”

    掌珠忙道:“对对,还有太后在,难道太后不管管吗?”

    “皇上并没有表露不信任,太后管什么呢?谣言这东西,不是哪一年都有吗?再说到目前我没有听到与太后有关的谣言,但想来这一关顶不过去,接下来会剑指太后……”这些是韩世拓的推测,但只是想想,也能让他茫然了眼睛。

    掌珠激愤上来:“太后是皇上的亲生母亲,能造出什么谣言来?”

    “你忘记了,为了袁柳定亲,太后和皇上不是生分过?我已经听到一句,说太子逼宫太后不会过问,因为加寿能在她眼皮子下面当上皇后。”韩世拓的语声轻的好似羽毛,中气游丝一般。

    但落到掌珠耳朵里,好似大锤重重擂下。掌珠踉跄一步,胸口瞬间疼的好似随时会吐出血来一样,喃喃道:“是啊,这话没有办法去辨,太后想让加寿当皇后的心,在寿姐儿进京的时候就表现出来,那一年加寿不到两岁……”

    韩世拓伸手去扶她,但忘记妻子是个泼辣性子。掌珠一挺身子,在丈夫手到以前站直了,厉声出来:“那你就去把他们嘴堵上,实在不行,咱们跟他们拼了!下作烂了肠子的东西,这是离间皇上和太子父子亲情!他们指望着吹的风动静大,皇上让太子早早回京,就能把四妹夫一家也逼回来,加寿在外面玩的好,扎了他们的心,还是扎了他们的眼睛!”

    掌珠飞快的就看出这事情不是胡说八道那么简单,一旦太子提前回京,等于昭告天下皇上父子已经离心。顺带的,袁家休想有半分儿好。韩世拓满怀心事中,有了一丝丝的欣慰。

    他保证似的认真的道:“我去!我去让阮大人的这差使成行!只要皇上能答应国子监出巡,也就意味他认可太子和四妹夫一家在外面的功绩。不然怎么会再派人出去呢?这场谣言再轰轰烈烈,也就不算什么!”

    掌珠用力点点头,握起丈夫的手:“那你,你小心!你别怕!”

    “知道。”韩世拓柔声以对。

    丫头送上早饭,夫妻相对吃完,掌珠把韩世拓送出二门,看着他身影直到消失在通往大门的树后面。闷闷的往理家务的厅上去,迎面走来老侯夫人房里的人,堆笑道:“侯夫人原来在这里,我刚去房里找您来着,”

    掌珠掩饰着低落,强笑道:“母亲有话要说?”

    “是您发善心办好事儿的那两家子人,他们进京来了。还有一直帮的那娘儿们,又来给您请安来了。她们来得忒早,门上的人说侯爷还没有出去,侯夫人还在房里没出来,她们就往老夫人房里来了。如今我算找着夫人,请请,您快去见见,帮了人,哪能不听几声好话儿呢?”

    回话的人说完,带着欢天喜地走到最前面。

    掌珠就随她去,看一看天,黑沉沉没有半分光线。真的是太早了。百官是五更上朝,五更天按后世一天二十四个小时来算,是早上三点到五点这个时候,大多伸手不见五指。

    这个时候来客人?掌珠要不是心事重重,只怕要嘀咕出来哪有这样拜客的。

    但心事压得她不能多想,一路来到婆婆房中。

    ……

    “请侯夫人安。”

    一起到掌珠面前的,是两对母女,是长住在京里的韩家亲戚,她认得。不认得的,是七、八个有男有女有老有少的人。

    掌珠让他们都起来,文章老侯夫人对她介绍:“这是原籍二房里你婶娘,这是她房里老太太,这是她的儿子女儿……”

    掌珠笑着问好,随口的体贴一句:“什么时候到的?怎么不多睡会儿,起的忒早了,别人也就罢了,老太太怎么禁得这样劳碌?”

    上年纪的人笑道:“我们是昨天到的,到的晚,不敢耽误,哪怕是晚饭那个时候,蹭饭似的,也赶着来给夫人,老夫人请安,不想都不在家。门上管事的对我们说,夫人空闲的时候,一早一晚,中午要歇个中觉。又说今天侯爷上朝,侯夫人夫唱妇随的,一定起得早。我们就早早的睡,赶这一早您空闲的时候来了。”

    在京里的亲戚也是这样说,她们是会过掌珠几回,也道:“今儿上朝,夫人必然起得早,我们就赶这个钟点来,说完了话,我们还可以回家睡去。”掌珠也就想起来,京里的亲戚以前是这钟点儿来过的,是她心情沉重,一时忘记。

    她看着客人们,这举动不算抛头颅抛热血,也算有心。掌珠笑着请她们坐,精神稍稍好了一些。

    在她们的话里,提醒掌珠想到昨天全家不在家的原因。

    丈夫韩世拓是往同是小二表弟门生的人家里去说话,婆婆老侯夫人和祖母老太太孙氏是往袁家去,帮忙给正经他们送衣裳的事情。

    正经走了一年多,虽然走的时候带的钱足,衣裳也不少。但再愚顿也应该知道袁家照管祖孙们的衣裳。老侯夫人婆媳早就说正经祖孙的衣裳自家里做,安老太太就如实相告:“不是信不过你们,是怕夹带上什么。你要做,只能往我这里来,用我们的衣料,用我们的针线。太子也在,不敢出一点儿闪失。”

    这离腊月不远,婆媳带着放心的针线上人,往袁家一呆就是一天。

    安老太太和袁夫人好客,又要想想忠毅侯一家离开,加喜又留在宫里的时候,她们只有一对人用饭。小龙氏们除去从军的龙显贵,龙显兆以外,别的人谋了官职,只有一对小夫妻留在京里。看上去偌大的家是冷清的。老侯婆媳就留到掌灯以后才回,不能没有亲戚间的体贴不是?

    路上行人的衣裳还在做,掌珠一早心中提起的大石头下去一半。

    再想到她自己,她昨天和玉珠在盘铺子里账目,到二更后才回。称心如意在路上相中的货物,中秋以前就一批批进了京。京里银鱼跟风似的卖的贵,宝珠早就想到,小媳妇们也订下长期运送银鱼的契约,铺子里这几个月都赚的满满。

    掌珠的悬心又下去一部分,宝珠还有心情在路上看货物,岂不是说明在她眼前没有风险?也代表四妹夫不担心。

    她一波一波的好起来,仅余的担心,已和一早的忧愁不能相比。掌珠笑得更加亲切,对远路而来的亲戚热情周到:“住哪家客栈?昨天既然到了家门,为什么不住进来呢?是门上的人说了什么?你只管对我说,看我责罚他们。”

    她说一句,远路来的老太太就念一声谢天谢地。等到掌珠说完,老太太用帕子揩着眼角泪水:“蒙您惜老怜贫,真不知道我们家有没有这样的福分,如今到了这里,容我们慢慢的烧高香吧。”又让跟的儿孙们叩头:“侯夫人赏前程,侯夫人赏饭吃,从此再不过那一年到头青黄不接的日子,快去谢谢她的大恩大德。”

    掌珠让人扶起来,带笑的面容前看到的,却不是这些人的感激涕零,而是一张如花娇颜,她看到的是宝珠的笑靥。

    照顾亲戚们,掌珠是从宝珠那里学来的。换成以前的她,自己的姨亲都嫌祖母安老太太管的太多,哪能想到照顾这些在京里的孤儿寡母和原籍的人?

    世事一天天在变,人也一天天在变。掌珠越觉得宝珠长处凸显时,就越羡慕她从大同接来的两个房头。一个是龙大之妻谢氏,一个是龙五之妻石氏。

    这对妯娌也争气,给香姐儿当了禄二爷的下手。禄二爷离京,跟姐妹兄弟一样,把粥棚也好,散药给人也好,诸事丢给瑞庆长公主。长公主要用人,谢氏和石氏就成了原班人马,时常的出入长公主府上,听她的调遣。

    不管是冬天舍粥,还是夏天防疫病,安老太太都能说出一堆这对妯娌们的好处。亲戚们耳朵里听得快出茧子,掌珠也不例外,生出学一学的心。

    手中有钱,掌珠就先从京里的穷亲戚帮起。本来原籍的亲戚放到明年,但韩正经祭祖把文章侯府气上一回,经大家商议过后,刻不容缓的提到今年。

    老孙氏出人,她一直对原籍照顾颇多,哪个房里死了男人无依无靠了然于心。由掌珠出面,首先挑那受族长欺负最多的——没有支应门户男人的房头,受自己族中欺负素来不是稀罕事情——邀请他们进京,许诺给孩子进学,给姑娘说亲事。

    一来给族长添堵,让他看看京中侯府的势力。二来帮了人。三来在亲戚间捧起掌珠的名声。至于添堵为大,还是帮人为大,倒没有去考究。

    这就有这些人上门,远路的人赞不绝口,在京里的亲戚早早赶着请安,给掌珠送了她昨天现包的包子:“侯夫人上回说喜欢吃。”

    但掌珠的脑海里,久久不去的还是宝珠。她耳朵里听着奉迎话,心里默默想着,宝珠你可要千万支撑住,大家全靠着你们夫妻呢。

    ……

    宫灯和平时一样散发璀璨,光芒是柔和而宁静的。但人人都感觉出奔腾而汹涌的波涛在这宁静之下,随时都会迸出骇人的撞击。

    在没有列班以前,官员们三三两两的扎堆也似跟以前一样,但出现在这里的每一个人都似有防范,眼神警惕地晃动着。

    看到熟悉的人,微一颔首,看到不熟悉或者敌对过的人,微一凛然。

    韩世拓在寻找国子监同僚时,收到好些凛然。一哂,也难得再在今天这决断的日子里还放在心上,继续到处看着。

    先看到了一个标杆似的身影,那官袍下不算壮硕却满面春风的人,是掌珠的另一位表兄,前太子党董仲现,董大学士的孙子。

    和董仲现说话的人韩世拓认得,是梁家的一个人,都是京里长大互相有过往来。

    但韩世拓犹豫了,他不能确定自己应不应该过去。

    早在阮英明的奏章到京里以后,韩世拓一面发动阮英明门生,一面曾想过登门请教董大学士。

    结果董大学士回复身子不便,刚吃了药睡下,家人不敢叫醒他。韩世拓又想见见董仲现。家人说公子不在家。韩世拓明白过来他不是董家的亲戚,他只有出现在姑祖父南安侯府才能见到董大学士,也就知道董家在避开。

    没有任何道理证明董家应该避开,但至少有一点,董家不愿意在风口上见文章侯。

    那么在上朝的候见地方,文章侯犯了难,自己是过去还是不过去呢?

    从内心里说,韩世拓很想听听董仲现的主张…。但……这个时候,董仲现扭了扭头,笑眸从韩世拓脸上划过,不易觉察的摇了摇头。他的笑语声又起,韩世拓知趣的一动不动,心中闷闷的跟黎明前似的,黑的看不到曙光。

    有句话在心底啃噬似的痛着他的分分寸寸,你是福王一族……他痛苦的不能自己时,火上添油似的又过来一个人。

    “哎,我说,都跟你说了没有,上殿你千万别说话,最好别让皇上看到你在。”来的是阮英明另一位门生,同在国子监中。

    韩世拓苦恼的回了他:“说了。”这个人走开,他独自难过。还“都和我说了没有”?还能有句措词过,让人舒服的话吗?

    这就是他这些天里奔波,听到最多的话。

    他联络了许多的人,但大家一商议,每一个人都打过这样的哈哈:“啊哈,那个,韩大人,你最好别说话,最好,甚至,拜托,别让人把你揪出来。”

    面对掌珠时说的拼了,这话不是骗人的。韩世拓做好准备,一旦同僚们说不成,他义无反顾的要出头。哪怕有人拿福王再跟他算一回帐呢!

    他做好不惜一切,但不代表屡屡听到这样的话不难过。

    接下来直到钟鼓齐鸣以前,文章侯苦着脸儿熬着钟点。他甚至不再去想董仲现为什么无情无义,完全困死在“福王”这几个字里。

    站班金殿的时候,也无精打采,看上去垂头丧气。以至于有一点他没有看到。董仲现固然还是不理他,但最近蠢蠢欲动,都过了明路要跟阮英明过不去的人,足有十几个没有到来。

    这是大朝会,除非官员们病的起不来,或是昨夜一命呜呼,不然谁敢不来呢?乱想的人就多出来。

    站好班列,韩世拓也能听到身边窃窃私语声:“少了人?”他迅速找了找,整个人冰寒入骨。

    董大学士!

    他一直认为虽然表面上避开,却骨子里却不能不帮忙的大学士,那张大学士不在,同样在京里文官中有一定影响力的老大人,他又在京里,他居然没有来!

    难道董家背信弃义?难道董家让人收买?难道董家看不出阮二大人的圣眷与袁家有莫大的关连吗?

    韩世拓结结实实愣在当地,但随即,不服气重新升起。暗暗地给自己打气,哪怕今天这里的官员全反对,自己也一力促成!

    袖子里的拳头紧紧的攥起。

    ……

    持董家缩头畏尾想法的人,还有别人。

    见到皇上还没有出来,户部尚书陆中修敏捷的问身边人:“董老大人今天告假了吗?”

    “是吧,不在这不是?自从他上了年纪,告老不止一回,哪天不来也说不准。不过只要能坚持,他大多上朝。真奇怪,昨天我在路上见到太医,随口一问,说他老梅筋骨尚健。”回话的人一样的疑惑。

    陆中修犀利的再看看别的地方,再次低声:“那几个锋头最健的人也不在,这中间会不会有关连?”

    “咦!真的。董大学士牵制他们,大家不上朝,这也有可能。他有这个能耐。”回话的人猜测大开门路。

    陆中修摇头:“不会!就算蹦的最高的几个不来,翰林院也在这里。头一个,张大学士的门生怎么肯容阮英明出风头?牵制那几个并不完全消除今天的争吵。”

    “是啊,阮英明是董大学士的亲戚,就是张大学士的间接对头,大学士在京里,门生也不会放过阮英明。说起来,二位大学士这对头结的也有内幕,本来表面融洽。”

    陆中修嘴里泛出苦水,勉强地回道:“他们好不了。”

    回话的人觑觑他表情不佳,没有再接话。

    静鞭开始,像是整个皇宫,所有宫殿都寂静下来。陆中修却难以平静。

    二位大学士以前井水不犯河水,有交恶到大家看得出来的迹象,是从黄跃鼓动自己一行人挑衅忠毅侯开始。黄跃在张大学士身上一样下足功夫,说袁家长女霸住太子内宅。张大学士对太子进言以后,二位大学士反目还没有成仇,也离的不远。

    大学士们不好跟陆尚书不相干,但跟忠毅侯撕破脸面却是由黄跃鼓动开始。

    京里人人知道,和他说话的人就到这里不再说下去,免得有挑起旧事的嫌疑。但陆中修自己会回想,每每想到忠毅侯,就想起差点儿在御前让袁训打了,陆尚书颜面扫地就在那一回。

    他的嘴唇抖动几下还有余悸,随后又庆幸这一回的风波,不管针对太子的也好,针对阮英明的也好,自己没掺和。

    别说他不愿意再跟忠毅侯恼怒一回,就是轻抬眼角,对面那柳至,陆尚书有自知之明,他也惹不起。

    在这些新臣们面前,老臣们还是后退一步的好。

    新老臣之争再次在陆中修脑海里盘旋,一起出来的还有几个字,明哲保身。

    皇帝就座,他随众跪拜,唇齿间无声的反复念着这几个字,提醒自己不管今天怎么闹,独我置身于事外。

    有时候置身事外也得有过人的能耐,陆大人临出门前,又烧过三炷高香。

    也许,他高香烧的诸路神仙喜欢,头一个回奏的人,带着方正不阿的正气,顺天府尹董大人出列。

    “启奏皇上,臣有昨夜下狱的官员一十三人呈禀。”

    百官们支起耳朵,听听是哪个倒霉蛋儿,又是什么原因。暂时的,他们居然都忘记这里少了人,不是一直都在疑惑有些人没有出现吗?

    ……

    “昨夜风月场所玉花楼里,官员一十三人,名字是……狎妓赌博,醉酒斗殴。臣接到里正通报,按例拿下狱中。”

    ……

    呼!

    呼呼!

    呼呼呼!

    无声的,瞪眼珠子的动静接二连三的出来。粗气也喘的跟忽然出来几个风箱似的,官员们的震惊,乍一看比皇帝还要强烈。

    韩世拓震惊而且竭力忍住笑,原来董家不见自己,他们早有安排。原来刚才殿外候见,仲现表兄那如沐春风的笑不是没心没肺。原来……

    韩世拓真想大笑特笑。

    这堆倒霉蛋儿还能成什么事!第二天上殿,头天晚上狎妓斗殴?你们怎么不直接拿脑袋撞墙去呢,今儿一早请病假还好听一些。一群傻子!

    哈哈,今天少了一堆唇舌。

    斜一斜眼角,主事的人去了大半,现在只有翰林院里张大学士的门生是块硬骨头。

    对应上他的想法,一个中年人稳稳的走出来:“回皇上,臣费大通有事回奏。”

    听过董大人的话,刚对吏部尚书阮梁明说过怎么处置违纪官员的皇帝,应该心情有所影响,语气淡淡:“准。”

    目光的聚集点,落在费大通身上。韩世拓也不例外。

    ……

    费大通,绰号费不通。阮英明曾对张大学士说起这名字,惹得张大学士要发脾气。此人如他的名字,诗词歌赋无一不通。因为太通了,有时候不容别人,出于眼红嫉妒和不痛快,当时的人给他起了这名字,叫“不通。”其实是个讽刺。

    早二十年,在他年青的时候,是阮英明一流的人物。文也压人,字也压人,诗也压人,说话也压人。

    件件都有“压人”,外官就一直放不出去,现管们有了“压人”的机会,也还给他。一气不放外官,翰林院里呆到如今,也已经不再压人。但对于后浪拍在前浪眼睛前面,阮家二小在京里大放异彩,他憋足一肚子无名气。苦于没机会,又过了生事情的年纪,一直不搭讪。

    阮英明冒出个国子监全国出巡,翰林院里也全是文人,无形中让踩断门槛似的炸了。又有张大学士出京以前,因为太子而跟袁家的不和,阮英明是加寿姑娘的师傅等等,机会来了,费不通不出来才是怪事。

    “回皇上,日前国子监祭酒阮英明之奏章,翰林院臣等细细议过,此乃阮英明胆大妄为,嚣张揽权,扰乱朝纲之举。”

    韩世拓有了董大人拿人的“惊喜”,听到这里,恰好董仲现站班在他对面,不由自主的一瞥。

    董仲现没注意,但微勾嘴角轻松自如的神色让韩世拓收在眼中。韩世拓尽力的放松自己,哪怕国子监出去几个,正和费不通当众舌战的不分胜负。

    国子监:“阮英明大人一心向学,只想天下举子都有进益。”

    费大通:“一派胡言!自前朝以来,各省州县到镇,学里自有当地接管。阮英明大发狂思,把省里州里县里以至镇上置于何地!莫不是吃酒跟外省举子对诗输了三三两两,寻机报复他倒脑筋灵光!”

    国子监的人卷袖子:“你血口喷人!”

    翰林院的人手指乱点乱晃:“你等居心不良!”

    陆中修呼一口气,老夫说对了吧,虽然抓走十三个,翰林院一根独木也足够瞧的。

    皇帝阴沉着脸,他没有阻止,而双方虽在摩拳擦掌中,但还在各自的地盘,有司也没有呵斥。

    那双方手指越来越近,脚步也越走越快……有司官员和太监们皱眉,责备的话已到嘴边,见另一个人大步走出,在金阶前拜倒。

    “臣回奏。”

    一触即发中,估计飞个蚊子嗡嗡嗡,也能成为新的焦点。国子监也好,翰林院也好,从难分难解中分一分心神看过去。这一看,头一个表情,都大吃一惊。

    然后,国子监的人懊恼万分,韩大人,不是让你不要出来,你怎么出来了?

    翰林院的人有了笑容,费大人掀动嘴皮子,以最快的语速把同僚们交待一个遍:“他敢出来?就拿他当幌子。”

    大家的眼神里心照不宣的闪过几个字:福王,心有灵犀的相对嘿嘿。

    身后这些人可能会想什么,已不是韩世拓再重视的。他告诉自己,把自己想说的说完整,就是这样。

    淡淡语声一如刚才:“准。”

    “臣,”头一个字,韩世拓有了哭腔,接下来如泣泪交织在一起,致使他的话变得憨齉齉。

    “臣是前福王一族,”

    第二句,满殿皆惊。国子监的人恨不能跳上去抽他几个大耳光,痛骂他是不是疯了,这应该避讳,怎么你倒说出来!

    翰林院的人也纳闷,自己人私语:“听他要说什么?没有自寻死路的。”

    就是皇帝也微俯身子,由对观战的鄙夷变成认真。

    ……

    “臣是前福王一族,敢说比别位大人记得仔细。臣记得,福王在外不仅收买市井中人,他父子二人,一个在京外,一个在京里,与各省学子也有往来。个中内幕,臣不敢多加打听。福王造反以前,臣家已和他走动不多,也无从打听。有司应该有相关卷宗。”

    皇帝冷冷:“哦。”

    韩世拓泪如泉涌:“士农工商士为首,古今朝廷官员尽是士人。古人伊尹出身于师仆,但后世评价勤奋上学,非农耕一生而能治国者。”

    皇帝点一点头。

    “臣想到自己,出身远非伊尹可比,学里也曾夸耀名次。却又学浪荡,辜负太上皇对臣家的恩典,也辜负学里先生对臣的期望。回想当年,几位先生对臣夸奖有加,是臣……”一声呜咽挡住话,生生咽下去以后再接着说。

    “阮英明大人的提议,对学子们多加监管。臣想到自己,回想当年如有一回再回三回再回的监查,臣也许就不会有浪荡十数年的名声,臣如今蒙圣恩,也不会时常的含愧抱惭。如果当年对学里一查再查三查四查,就会早早发现福王的阴险端倪,就会早早的发现去年报上来的福建数位官员贪污一案,学里早有议论。就会发现今年提到京里的赈灾不及时一案,学里早有议论。因为是士人,眼光远非农工商所比。上达天听,也远非农工商所比……”

    费大通等人的面色渐渐难看,万万没有想到,一直瞧不起,认为是阮英明鼻子上头一道灰的文章侯会有这一篇话出来。

    他不但剖析自身,就是举的案例也听得出来事先查的明白。事实上有两个案子,还就是秀才们从学里闹出来才说破。如这一直瞧不起的文章侯所说,农人只关心风调雨顺,工匠只关心手艺顺当,商人只关心利息银子。学子们的重要性,远非等他们中举做官以后表现出来。

    费大通等人互相使个眼色,这都是饱读诗书的,因为“一直瞧不起”,让韩世拓惊吓。但很快,他们在肚子里想着对策。

    这个时候,外面来了人。

    太监进来回话:“老臣钟居忠殿下求见。”

    韩世拓哭的晕头转向他没有听清名字,从保持中立的陆中修,再到翰林院所有的人,都有了惊骇。

    费大通头一个心思,南安老侯来了?这袁家的人开始上了。难怪董大学士不出来,原来这一位到了。

    情不自禁的看向刚才还撸袖子就差动手的两位同僚,这两位的脸已经是土颜色。

    他们虽在翰林院,科考决定他们是张大学士的门生,但当年穷秀才,资助他们上京的人,正是当年的山西布政使南安老侯。他们是老侯巡查学里发现的穷学生。

    费大通狠狠白他们一眼,拿他们瑟缩没有办法。当下只能微微叹气,兵来将挡,等听过钟老侯说什么再反驳吧。

    殿内,因为南安老侯的到来,不管怎么猜,也恰是文章侯的助手。对于相与阮英明和反对阮英明的人来说,事情又出来一回转机,有了风卷过的滞静。现任南安侯钟恒沛有了沮丧。

    论起官威官声,或是圣眷也好,他和祖父差得太远太远。如果自己中流砥柱,年迈的祖父何用出马?

    每天看着两个白胡子老头,另一位是董大学士,不是见面,就是隐语书信传得欢,钟恒沛常常有这样的自责。

    他看着祖父让已赋闲在家的大伯扶进来,看着祖父三拜九叩,瘦干的身子骨愈发像一把枯柴,但这把枯柴能让百官们刮目相看,钟恒沛微微颤抖,做官要做祖父这样才对得起家门!

    他乱想着走了神,在南安老侯的回话声里,才把心思拉回来。

    “老臣有谏,”南安老侯苍凉的嗓音还算稳定,就是慢了些:“那一年,臣往外官任上去,太上皇召见老臣,说外官任是一方之主,他信老臣,要老臣不要怕得罪地方势力,放开手的治理。如今臣听到闲言,最近京里官员们,不是把心放在为民上面,而是放在哪个衙门有了势力,哪个官署权力增加!”

    费大通等人眼角一起抽了抽。

    “老臣虽老,但也一定要来面见皇上!人心之事,不可以小觑。皇上放一方权力给官员们,给的是信任,图的是百姓安乐。如今当官就比较势力去了,就想法子削弱势力去了,表面上看性格不一,其实是书没念正!科举时写的吏治文章,统统违心!”

    陆中修也跟着面皮抽搐,幸好自己没答应这些人。两年前让黄跃害的还不够苦吗?前车之鉴,敷衍了这一帮人。不然这“心口不一”的大帽子要扣上一顶。

    “老臣虽是阮英明的亲戚,也当来进谏。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这是但凡读书的人都知道的话。老臣以为学里多加监管,是国子监份内之事。老臣斗胆前来,请皇上明查秋毫,万勿听信以私利为公惠之言!”

    费大通黑了脸,这老家伙,这老东西,这……你骂的实在痛快吧!

    皇帝轻轻咳上一声,要说话还没有说话,是百官支起耳朵的时候,殿外匆匆又来一个太监,双手送上一道奏章。

    加急?所有人心里闪过这句话。加急的,才会不管不顾往金殿上送。

    皇帝打开看了看,他还能面不改色,交给身边太监:“念,正好,把这件事也议了。”

    ……

    “……外国商人如一盘散沙,其图中华之厚利,却非中华之法度。奸细滋生,钱财滋生,轻慢亦滋生。儿臣令各起一商社以为挟制,不料诱人眼红,当晚凶杀致死一人,意欲商社改换为首之人。为正视听,明各国,奏请父皇下旨驱逐不轨中华法度之人。一人不服,驱一人。十人不服,驱十人。全族不服,驱全族。非吾族类,实难迁就,扬我国威,事小而巨……”

    ……

    对于齐王的这道奏章,不是没有人反对。而是让拘在南安老侯回的话里,他说太上皇亲口说过,外官任上,朕信任你。

    这老头子还没有走呢,还在这里呆着。老臣,有个老字,也可以称为老糊涂。

    谁这当口儿说齐王殿下在外面莽撞,不正撞到他说的“天子信任”这话上面。说的稍过了头,像是挑拨皇上对齐王殿下的信任。这老头子要是再跳起来,谁跟个行将就木的人对嘴去?

    对这道奏章的谈论,就相对正规。有几大繁华通商城市,来的外国人多,生的事情不是小数目。最后当殿达成一致,同意齐王殿下的主张。

    这里面也有那墟里拐弯族太小了的缘故。太小了,不放老实,还闹什么。

    谈论由此,把阮英明的奏章也转为正规。费大通等人无可奈何,干咽着唾沫还硬顶着,当殿也就没有定下来。但离结果已经不远。

    ……

    韩世拓对宫外走去,诉说自己往事勾出对自己的深恨,心情没有平复,他谁也不想说话,天已近午时,快步只想上马回家。下午再去衙门也罢。

    “侯爷,”后面有人叫他。

    回过身子,有了一怔。过来的是最近几天避开他的董仲现。

    董仲现、袁训等太子党,都是以前对他蔑视的人。在和掌珠成亲以后,受益于袁家,董仲现对他依然不冷也不热。但今天面上有了笑容,轻声地道:“可以收拾东西,准备出京吧。”

    “我!也能去!”韩世拓露出做梦似的将信将疑。他背着浪荡名声,翰林院给他私下起个绰号,叫国子监一大耻辱。攻击他没资格当先生。

    韩世拓非常想出京,看到正经写的信,他眼馋的不行。但阮英明的奏章到京里以后,韩世拓还真的只敢在做梦,和自己家里自言自语的时候盼望着能出京。

    认真的推敲,他知道不可能。他怕外省的人打听过他,他去了,人家不服。

    深刻的渴望,和极度的自卑,又加上说话人是董仲现,他不能怀疑。韩世拓此时的表情又惊又僵又呆又直,结巴了:“我,我我吗?我……”

    “别我了,听我的没错。”董仲现向他肩头上一拍,一笑走开。

    韩世拓深一脚浅一脚往宫外去,董仲现后面走来礼部尚书方鸿。方鸿看在眼里,取笑道:“怎么,你好心的透露信儿给他,他不信你?”

    “他又不是我们,不知道我们跟皇上日久,对皇上的心思多少猜的出来。这事情皇上一准答应。你别笑话他了。”董仲现道。

    方鸿撇嘴:“你现在也当他是亲戚了?以前你笑话他的比我少?”董仲现呲牙:“我不当他是亲戚,他也是我亲戚。这还能我喜欢,我不喜欢,就赖掉不成?”

    方鸿没好气:“心里认了嘴上还抵赖的就是你!”

    ……

    齐王收到旨意,没有让知府邓甫过来,而是先来见太子,把批阅给他看。

    兄弟俩个高兴了一回,应景儿的互相恭维几句。太子笑道:“这下子我们可以走了,为等,才还呆着。”

    “是了,铺子我也办好了,”齐王眉飞色舞:“驱逐商人腾出来一处更好的铺子,我把原来的退了,换成新的这一处。说过以你的名义,你去对他们说吧。”

    太子劳尔:“除了阮家我占用一下名义,别的还是哥哥自己说吧。我坐了半天也累了,我们一起去他们房里,说笑几句倒不错。”

    “等下一起去看铺子。”齐王笑道:“今天办好,明儿咱们就动身。有劳你们等着我,不然你们可以早几天离开。”

    太子谦虚地回他:“我也想看父皇旨意不是吗?”说着话,两个人出门,往孩子们聚集的房里过来。

    “有个铺子?”阮瑛阮琬呆若木鸡:“也有我们的?”

    好孩子等人不慌不忙的道谢,起哄道:“去看,我们各人挑自己的。”

    “哼!都不许跟我抢,我左边的铺子要加寿姐姐在,我右边的铺子要…。”元皓大声说着。

    萧战及时的接上:“要加福姐姐在是不是?”

    元皓小眉头皱起来,嘟囔道:“那舅母怎么办?二表姐怎么办?表哥们怎么办?正经好孩子怎么办?……”

    萧战好生“热心”:“加福姐姐旁边是舅母好不好?二表姐不要也罢,表哥有我在呢,你有了福表姐,表哥就在你旁边,正经下一回再要不迟,好孩子?你们不是刚拌过嘴。”

    沈沐麟仰面对房梁:“你可真会说话啊。”

    好孩子:“哼哼,你离我再远,你院子里的东西我用得上,也要用。”元皓鼓起小脸儿:“那你离我越远越好,不能在我旁边。”

    “不在就不在,离你远些,少拌好些嘴。”好孩子毫不气馁。

    禇大路好笑:“你们又不会看着这铺子不走,都要回京去,这样的话拌的有滋味?”

    车套好,孩子们一拥出去。

    到了地方,见跟扬州一样,是一整条街中的铺子。前面是分开一间一间的门面,后面是一个大院子或几个院子。有几个院墙正在拆。

    齐王笑道:“知道你们不分彼此,干脆全拆开。”

    阮瑛还在发呆,对弟弟道:“这后面都可以走动,不成了一个铺子,还分得清哪一间是我们的吗?”

    但听着,拌嘴的又吵起来。

    原来元皓挑了一间后院有水井的铺面,好孩子喜欢了:“以后我铺子里洗涮东西,只往你这里来。”

    元皓不乐意:“你跟我拌嘴的时候不许来。”

    韩正经逛了一圈,刚好过来:“胖孩子,我看过了,你的库房比我的大,以后我的货物放不下,就放到你库房里去。”

    元皓皱眉脸儿烦恼:“我自己不用吗?”

    阮家小兄弟们彻底明白了,欢欢喜喜道:“原来后院打开方便大家,正经正经,你的院子大,以后我的车马摆不下,就放到你院子里。”

    正经还没有说好,小兄弟们又来见胖队长:“我的骡马喝水,就拴到你院子里。”

    胖队长愁眉苦脸:“不行!”

    阮瑛阮琬憋住气:“那你还叫胖队长?”

    胖队长吭吭半天:“那……等我的骡马喝足了水,加寿姐姐的喝足了水,舅母的喝足了水,战表哥家的可以不喂,才给你们喂。”

    萧战取笑他:“表弟,你不疼我,路上遇到你的五骡子六马,我可不提醒你。”

    元皓满不在乎:“你不会的。”这一点儿都不怕的样子,让战表哥直眉瞪眼无话可说。

    地契拿出来,表姐们招呼他们签名字按手印。阮琬拿在手里,小眼神儿目不转睛,大气儿也不敢喘,半天也不动弹。

    “琬倌写名字,”称心送印盒过来。

    阮琬屏气凝神,提笔写好,小心翼翼盖上手印,对着大红指印,乐了:“我的铺子,外祖父快来看呐。”

    赵先生跟着过来看热闹,见到孙子小脸儿堆笑花似的到了面前,举高纸笺,兴奋的不能自持:“我的铺子,外祖父,大小爷赏我的,这是我的……”

    “好好好,你这孩子,看你喜欢的。”赵先生摩挲着外孙,却没有责怪他。

    太子赏,兴高采烈是应当应分的事情。小孩子骤然得到这么新奇的“玩意儿”,又是一大笔财富。小小的发狂在情理当中。

    如果这里没有人,赵先生也想发个狂癫,跟外孙一样叫嚷几声。他有新铺子了不是吗?

    祖孙一起乐着,把铺子看了一遍又一遍,回去住处,把卖什么蜜饯也说了一回又一回。

    “外祖父爱吃的青果,备上一大车。”阮琬不知多少次的说着,赵先生不知多少次的乐着。

    阮瑛坐在一旁,扳手指盘算:“我爱吃…。算了,备下给我的太多,要让胖队长说话。重新再来,祖父爱吃的,祖母爱吃的,父亲爱吃的,母亲爱吃的,琬倌,你爱吃的挑几样,我备下来。”

    小二走进房门:“备什么?有我的没有。”

    “父亲来了。”

    “二叔来了。”

    两个孩子扑上来,一左一右的请小二坐下,一起小脸儿生辉:“二叔(父亲),有劳你,我们得了两间铺子,在热闹的街道上面,”

    “有劳我?”小二眉头挑高:“还真看不出来,你们倒能夸到我身上?”

    赵先生含笑:“这就是跟小爷们在一起的好处,现在你信了吧?这话可不是我说的。”

    “是胖队长说的,是正经说的,是表姐说的……”阮瑛阮琬继续欢快着。(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