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Q中文网 www.3qzone.io,最快更新疯狂炮兵 !
1894年6月6日,直隶提督叶志超和太原镇总兵聂士成率淮军精锐2500人在朝鲜牙山登陆,并在此安营扎寨,准备镇压东学党。
叶志超与聂士成安营扎寨后,清政府根据1885年所签订的《中日天津条约》通知日本。
话说清政府还是挺有条约精神的,不像元首一样随意违反条约。
《中日天津条约》又称《中日天津会议专条》或《朝鲜撤兵条约》,是1885年4月18日清政府与日本在天津就朝鲜问题签订的条约。
内容是:
1.议定两国撤兵日期
2.中、日均勿派员在朝教练
3.朝鲜若有变乱重大事件,两国或一国要派兵,应先互行文知照
该条约的签订是因为1884年12月4日,朝鲜“开化党”人金玉均按照日驻朝公使竹添进一密订的计划,引日军攻入王宫,挟持国王,组织一个由“开化党”人担任要职的亲日政权。史称“甲申事变”。事变后,清兵应朝鲜之请,击败了日军和“开化党”,拦回被挟持的朝鲜国王。由于当时日本的军事力量尚非清军之敌,内阁便决定暂时维持和局,先搞战备,再图大举。故于1885年2月,日本派伊藤博文为全权大使,陆军中将西乡从道为副使,出使中国,乘机要挟清政府谈判。清政府代表李鸿章采取希图苟安的妥协方针,4月18日在天津与伊藤博文签订《会议专条》。
李鸿章总是这样,仗打赢了签的却是卖国条约。
根据该条约内容,日本获得随时可以向朝鲜派兵的特权,可以说此条约的签订即是甲午战争的伏笔。
此时日本国内形势严峻,伊藤博文内阁正面临议会的不信任案弹劾,得到此消息后,便如同抓住救命稻草,全力着手挑起战争。日本政府立即设立有参谋总长、参谋次长、陆军大臣、海军军令部长等参加的“大本营”,作为指挥侵略战争的最高领导机关。
6月8日,日本400士兵以保护使馆和侨民为借口,在朝鲜仁川登陆,同时也根据《中日天津条约》通知清政府。
紫禁城。
“皇上,日本公然派兵登陆朝鲜,实乃挑衅我天朝上国之威严,臣等建议让派驻扎牙山直隶提督叶志超率军像以前那样狠狠的教训一下日本人!不然将会令其得寸进尺!”
“皇上,朝鲜东学党作乱,日本人此举乃是保护使馆和侨民,我等贸然出兵进攻日人,不合理法。臣建议静观其变,以静制动。”李鸿章道。
这时一把极具威严的声音传出:“日本区区400人,能做的了什么,依我看,就按李鸿章说的办。”
众臣纷纷跪下,道:“谨遵太后懿旨。”
朝鲜日本公使馆。
大鸟圭介刚拿到国内发来的电文:务必借东学党之乱挑起与清国之战事,已派先遣精锐400。
6月10日,大鸟圭介率兵420人强行进入汉城,并按照日本政府训令,开始对朝鲜政府进行一系列讹诈。
朝鲜人民是十分团结的。
朝鲜朝廷上下和东学党一看日清两国大兵压阵,一付要在朝鲜国土上开战的架势,阶级矛盾立即就让位于了民族矛盾。6月14日,朝鲜政府和东学党谈判成功,签订了内容包括“停止迫害起义者和东学道徒,合力维持社会秩序;严惩贪官污吏,横暴富豪,不良儒林两班;烧毁奴婢文书;改善贱民待遇;许青年寡妇再嫁;废除一切扰民的苛捐杂税;打破门阀界限,登用人才;严惩私通日本者;取消一切公私债务和平均分配土地”的《全州和约》,东学党义军也退出了全州,动乱结束了。…。
动乱结束使大鸟圭介傻了眼,6月14日,朝鲜政府质问日本派兵进入朝鲜的理由,并要求清日两国撤兵,大鸟蛮横无礼地答复“韩匪不能自除,请华代戡”,自然无力保护日人,故率兵“自卫”。并且要朝鲜政府对《全州和约》中的“严惩私通日本者”做出解释。
“大本营”得到大鸟圭介发来的朝鲜消息时,所有人都傻了眼。
“首相阁下,如今朝鲜内乱平息,我等以无理由在驻留朝鲜,怎么办?”
伊藤博文并没有回答陆奥光宗的话,他问道:“第一混成旅团现在在何处?”
“有4000人已经已经出发了。”大山岩道。
“哟西,命令大鸟圭介寻找理由留在朝鲜并且要不断的挑衅清军,等到朝鲜兵力足够,立即挑起战争。”
“可是,借口呢?总要有借口才行。”陆奥光宗道。
“借口?战争不需要借口。”伊藤博文的目光看向朝鲜。
朝鲜政府要求清日两国撤兵后,清政府要求日本军队先撤兵。大鸟圭介也向清廷驻朝大臣袁世凯口头表示撤兵敷衍。
随着日军在仁川的不断登陆,大鸟圭介有了底气,并开始进行挑衅,一会儿否认朝鲜是中国藩属国,一会儿又提出中日两国一道“协助”朝鲜“改革”内政。
此时登陆朝鲜的陆军已达10000多人,再在日军登陆人数超过4000人的时候,叶志超和驻朝大臣袁世凯就发报给李鸿章请求增兵,李鸿章复电道:“我在多掉,日亦必添调,将作何收场耶?”
增兵无望后,聂士成向李鸿章建议迅速撤兵,这样便使日本在朝军队陷于孤立,在国际舆论压力下也会自动撤军。
不过先撤兵显然是不可能的,首先李鸿章自己的面子就挂不住,再者先撤兵肯定会遭到对手在朝堂上的攻讦,肯定会被对手说是有损天朝颜面,反正朝廷无论如何都是只准增兵不准撤兵的。
时至7月中旬,日本发动战争的阴谋已经愈发明显,清军驻朝将领不断请求清廷增兵备战,朝廷里也形成了以光绪帝载湉、户部尚书翁同龢(光绪帝老师)为首的主战派(帝党),然而慈禧太后并不愿意其六十大寿为战争干扰,李鸿章为了保存自己嫡系的淮军和北洋水师的实力,也企图和解。这些人形成了清廷中的主和派(后党)。李鸿章明知日本的狼子野心,却并未认真备战,而是一味寄希望于美、英、俄等欧美列强调停。
美、英、俄等欧美列强调希望借此战争将远东的势力重新洗牌,纷纷对日本表示“谴责”,李鸿章所希望的调停是不可能会有结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