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Q中文网 www.3qzone.io,最快更新东罗马帝国 !
也就是说,帝国想要重新变强,一场充满血腥味的改革是避免不了的。这必然会触及一部分人的利益,他们会用各种办法来阻止改革,甚至爆发一场惨烈的内战——这也是罗马帝国频繁内战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如果不改革,就会亡国灭种;选择改革,不一定改革成功,风险很大,甚至引起反噬。
在生产力落后的中世纪,土地无疑是改革的重点对象之一。
13世纪,罗马帝国四分五裂,富农控制着绝大部分土地,土地兼并持续恶化,自耕农大量破产,被逼的变卖家产,甚至自杀。
帝国缺一场土地改革。
土改的意义在于三方面,第一,降低社会非劳动人口,把失地农民纳入社会生产,减少矛盾;第二,扩大市场,失地农民没有钱去消费,有了土地就能生产就有钱;第三是减少土地浪费,扩大粮食生产潜力。
土改的形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分割土地给失地农民,第二种是让失地农民进城当工人,实际上两种形式归根结底就是改革土地制度,扩大消费市场。第一种途径缺点是降低了农业潜力,增大了土地流转成本,第二种是造成了贫民窟。
跟近代土改不同。近代地主没有那么保守,因为大地主有大量土地可以让地主转型,从封建地主到农业资本家,保守的是小地主,富农,中农。想要瓦解这些人就得破坏那种封建土地制度,要么让农民都进城,剩下的都是农场主,自然就完成了进步,要么就把土地平分,所有人都有土地,但是土地规模又不足以支持自给自足、男耕女织的小地主,富农,中农。
暂不说东方土改。
提奥多雷并非要搞什么“公有制”,也不会搞死地主阶级(或富农经济)。在普通农民看来地主该死,但对于君主来说十分重要,因为地主经济是王权在农村的延伸,同时教士阶级维持着王权在基层的意识形态,他们是维持王权统治的基础。
他的土改依然会优先考虑地主阶级(或富农)的利益,目的主要是为了遏制土地兼并,以及保护自耕农。
如果放任不管,后果也不必多说。
不过,目前为止他还没有能力解决这些问题。拉丁人的进攻已经让他焦头烂额,而难民问题更是为他“再添了把火”。
把这些难民训练成士兵,强行减轻失业率?第一,这些难民当中很多都是老弱病残,适合当兵的青年少之又少,而且没有足够的诱惑,这些青年是很难愿意为帝国卖命的。
第二,严重缺少武器装备,这些新兵拿什么武器与全副武装的拉丁人作战?拿锄头吗?还是锅碗瓢盆?
第三,根本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难民想要的是土地,而非参军报国。
成群的难民将严重冲击当地社会的秩序,带来烧杀抢掠等一系列暴行。
之前,提奥多雷从君士坦丁堡收留了一批难民,但这批难民大部分都是贵族、军人、教士和工匠,凭借他们的身份很容易就能在尼西亚重新“混”起来。
而这批来自比提尼亚的难民大部分都是农民,大字不识,很难在城市混下去,只能逃到乡村,但乡村地富农们很反感这些人,导致这些难民面临“没人要”的情况。
传统的土地占有阶层的势力非常强大,皇帝只能一味的妥协妥协再妥协,这就造成两边都得罪,同时两边都不满意的情况。而土地改革的最后效果,只解决了一半农民的土地问题,而另外不到一半的农民,继续进城。
此外,大部分农民有个天性,那就是想去城市,认为这样可以赚到更多的钱。
自耕农和耕农是农村社会涌入城市社会的中坚力量。如果想要维持社会秩序,那么城市中的贫民就不能再增加。农民之所以大量涌入城市,因为他们大部分人都没有土地,从而去追求城镇的高工资收入,结果发现他们根本融入不了城市生活,导致城镇四周的贫民窟越来越多,农村见不到一点生机,大街小巷充满着落魄的破产者、乞丐,对生活充满失望,间接性对政府失望。
(古代搞重农抑商是有原因的,无论是罗马还是中国。改革开放后一堆农民往北深广跑,哪怕到现在也有不少农民错误地认为去了一线城市就能发大财。东罗马也一样,一堆农民往君士坦丁堡跑,结果海墙边的贫民窟越来越多。)
因此,想要缓解这个问题,就必须要耕者有其田,把农民“定”在农村。
乡村经济才是东帝国的核心,商业只是其次。
把土地分给农民,就只能拿君主的政治基础开刀。所以,他们是你政治上的盟友,但却是你政策上的敌人。君主得罪了传统的阶层,那么他在治理国家的时候,手中可用的人就会减少,最后,君主只能越来越依靠你的皇室成员,你的亲信。
有句话说得好,政策上越成功的君主,政治上就越失败,反之亦然。
而依赖少数亲信治理国家是什么后果?腐败。
安格洛斯王朝和巴列奥略王朝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尤其是巴列奥略时期,大部分的社会资源并不是被一个广大的阶层占有,而是迅速被少部分人占有。整个国家迅速变得腐朽、堕落。所以,统治阶层的迅速腐败,激起了强大的民愤,导致巴列奥略时期人民多次起义,这一切不是没有原因的。
或许你要说,用军队镇压“刁民”就行了吧。而你大规模扩军的后果是什么?基层贫民出身的人,加入到军队当中,使得军队不再是一个特权阶层,军队的思想越来越向民众靠拢。当这种军队在面对他们的父老乡亲时,倒戈是很自然的事情。
还有一点,农民遭受了地主的压迫,受了邻居的委屈,就要去教堂祈祷,听教士的教诲。农民没有多少土地,一旦到了灾年,断了收成,教堂就要出面救济。对农民来说,国王远在天边,天高皇帝远,而教堂近在眼前,朝夕相处。农民可以不信皇帝,但不可以不信寺庙。在中世纪,这些教士还扮演着老师的角色。
而此时,城市中的打工农民越来越多,贫民窟越来越多,他们自然而然就成了这些经学人员最好的受众。
要知道,在东帝国东方教会的权力远不如西欧,所以普遍出现了“吃着朝廷的饭骂朝廷”的现象。这些传统的教士群体,依旧掌握着在平民阶层中的话语权,如果提奥多雷想要维持他的统治,就必须要依靠宗教的帮助。
总结,提奥多雷的土地改革优先考虑地主、富农阶级,其次才是自耕农,在改革的同时也要取得教士的支持,这还是为了稳固他的统治。
改革的目的是为了遏制土地兼并、使自耕农数量增多,而非实现“公有制”。
同时避免城镇涌入过多的农民,强调乡村经济的重要性。
在政策和政治上力求平衡,同时不能过分重用亲戚为官。
(我这是站在统治者的角度所写,可能会得罪一些人,希望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