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Q中文网 > 极道之上 > 第二百五十三章 玄珠录

第二百五十三章 玄珠录

3Q中文网 www.3qzone.io,最快更新极道之上 !

    阿浪和琦儿两人,盘膝坐于地面,凝神静听地母的教诲。二人知道,这绝对是大机缘,能聆听人类始祖,六级物种法,比得到任何的天财地宝,任何的修炼的更是,晋级三级,四级,五级物种的基本奥义。这简直不要太激动喽!

    二人竖起耳朵,屏息凝神,唯恐听差了一个字,随之地母缓缓轻语起来……

    道能遍物,即物是道。物既生灭,道亦生灭。为物是可,道皆是物。为道是常,物皆非常。

    十方诸法,并可言得。所言诸法,并是虚妄;其不言之法,亦对此妄。言法既妄,不言亦妄。此等既并是妄,何处是真?即妄等之法,并悉是真,前者何故言妄?为起言故,所以说妄。何故说真?为起言故。所以说真。何故起言,欲达彼耳故。彼何须听?欲通心故。何故通心?令得道故。

    万物禀道生,万物有变异,其道无变异。此则动不乖寂。以物禀道故,物异道亦异,此则是道之应物。将印以泥印,泥中无数字,而本印字不减。本字虽不减,复能印多泥,多泥中字与本印字同。故曰:既以与人己愈有。

    道无所不在,皆属道应。若以应处为是者,不应不来。其应即死;若以不应处为是者,其应若来,不应处又死;何处是道?若能以至为是者,可与不可俱是道;若以为非者,可与不可俱非道。道在境智中间,是道在有知无知中间。睹缕推之,自得甚正。正之实性,与空合德。空故能生能灭,不生不灭。

    境尽行周,名为正道。舒心遍境,出智依他,他若处周,则为大体,大体既就,即隳小身,兼以小身,并同境分。常以心道为能,境身为所能,能所互用;法界圆成,能所各息,而真体常寂。

    道与众生,亦同亦异,亦常亦不常。何者?道与众生相因生,所以同;众生有生有灭,其道无生灭,所以异。异法不同处,名亦不相待。难:名既不相待,云何则得名于同,则得名于异,则得言于常,及言于非常。答:其法中各无比故,各无因故,由何得其名?若许有名者,明知一法有两名;若许无名者,明知一法无一名。答:我但强言之,所以有其名。虽强即一时强,是同亦是异,是常是无常。忘即一时忘,非同亦非异,非常非无常。其法真实性,无强无不强,无常无不常。云何于无中,而强立名字?答:入默难。其法若定是于默,天下无强者;若也有强者,其默还非真。又答:只为见默故,所以于中见诸强。其默元来无,明知亦无强。

    众生禀道生,众生非是道。以是非道故,所以须修习。难,若众生非是道,而修得道者,乃得身外道。众生元不云,何言修得道?众生无常性,所以因修而得道。其道无常性,所以感应众生修。众生不自名,因道始得名;其道不自名,乃因众生而得名。若因之,始得名。明知道中有众生,众生中有道,所以众生非是道;能修而得道,所以道非是众生。能应众生修,是故即道是众生,即众生是道。

    起即一时起,忘即一时忘。其法真实性。非起亦非忘。亦非非起忘。入等存之,行者了之。得理则存,存中带忘则观,观中得通则存。道与众生互相因,若有众生即有道,众生即无道亦无。众生与道而同彼,众生与道而俱顺,云何立法教,独劝众生修。众生若得道,得道离所修。道若应众生,道即离所习。经即不许着,何得有修习?所言修习者,法因妄立名,妄法既非真,教言并糟粕。何故苦执教,而言有所修。是故道与众生教,三皆不可得。三既不可得,亦乃非是空。不合亦不离,真实之如是。众生与道不相离。当在众生时,道隐众生显;当在得道时,道显众生隐。只是隐显异,非是有无别。所以其道未显时,修之欲遣显;众生未隐时,舍三欲遣隐。若得众生隐,大道即圆通,圆通即受乐。

    当其道隐时,众生俱烦恼,烦恼即为苦。避苦欲求乐,所以教遣修。修之既也证,离修复离教,所在皆解脱,假号为冥真。

    道常随生死,与生死而俱。彼众生虽生道不生,众生虽死道不死。众生若死,其道与死合;众生若生其道与生合。经生离死常与道合,方可方不可。若可与死者生,方则无道;若可与生者死,方则无道。其道无可无不可,所以知道常,生死而非常,生死之外无别道,其道外无别生死。生死与道不相舍离,亦未曾即合。常有生死故,所以不可即;不舍生死故,所以不可离。入等从等入观,观通入存,存若忘复观。观不妨存,存不妨观。观即存于存,存即存于观。存观不一不二,亦一亦二,入等复观而存之。

    诸法若起者,无一物而不起。起自众生起,道体何曾起?诸法若忘者,无一物而不忘。忘自众生忘,道体何曾忘?道之真实性,非起亦非忘,起忘因何有?道即不遍于起忘,何由得名道?何由名起忘?还因起忘知实性,复因实性识起忘。成即一时成。灭即一时灭。入等谕明暗,虽生灭未曾舍虚空。虚空虽常住,未曾舍明暗。明暗有生灭,虚空不生灭。虚空有明暗,明暗非虚空。只是明暗空,复是空明暗。明暗与空不曾一不曾二,亦是一亦是二,亦非一非二,入等乃存。

    常以所知为己身,以能知为己心,即知见等法为可道,知见性空为真道,知见无边为大身,似见为打眼,似声为大耳。识所知为大心,大心性空为解脱。解脱即心漏尽,心漏尽即身漏尽,身漏尽而非无,此等而即体常空。能观所观,总同属心,亦同属境。心之与境,各处其方实不来往,从何而起?若悟起同不起,即得于心定矣。

    “好了,你二人先自行领悟这些,稍后本宫再行讲解。”地母缓缓道。

    阿浪和琦儿两人,急忙起身施礼,然后又从新盘膝而坐,闭目静思起来……

    良久之后……

    阿浪感觉自己置身在一个似梦亦真世界之中:迎面如雨似的狂风沙,焦烈的大地,向天空伸长着手臂呼唤嘶叫的仙人掌,千万年前枯干了的河床,黑色的山峦,深蓝到冻住了的长空,满布乱石的荒野。雪后,青松苍郁,头顶百花;雨后,小溪潺潺,奔腾欢唱;清晨,鸟儿啼叫,唤人早起;傍晚,炊烟缭绕,如梦如幻。……

    这一切的景象使阿浪看得意乱神迷,目不暇接……

    突然眼前的景致全部湮灭不见了……

    一个看得不真切的女子,满头青丝,如瀑布般飞泻而下,顺着紫色的裙摆一直流淌至臀部,婀娜的身影,被拉得修长。远处望去,翩若惊鸿,如梦如幻。

    女子的面庞慢慢变得清晰可见,那精致的容颜并未经过浓妆粉饰,却已然煞尽人间美物。生肌似雪,媚眼如丝,蛾眉下一滩柔情似水的桃花池,莹莹嘴角一勾……

    那女子忽然轻语道:人生,只是一场场经历,最后都化为一场云烟,包括我自己,最后也化为一缕轻烟。不要把恨埋在内心的深处,不要冷漠飘散在冷冷的寒风里,所有的烦恼可以放手,所有的悲喜可以忘记,所有的爱恨可以释然,生命里有限的每一个日出日落不可以随意辜负。人活一世,草木一秋,如梦如幻,岁月飘零。人活得就是一种心情,不管成也好,败也好,爱也罢,恨也罢,不过都是些过眼的烟云。与其烦恼重重,困扰今生,不如让自己真真正正的笑一回,珍惜现在所有的所有,珍爱自己曾经的曾经,开心地一笑,投入地一笑,投入的笑一回。人生如寄,一切都将过去,没有人能在岁月的苍容里划一道不灭的痕迹。不管你是意气风发,还是平淡落寞,都将被收罗在寰宇的尘埃中。流云过千山,本就一场梦幻……

    如梦如幻?如露如电

    情之一

    物?啼笑因缘

    桃花最鲜?人面最艳

    是情是怨?是思是怜

    故人归来?东风不辨

    粉壁青苔?字里行间

    只见桃花?不见人面

    我有相思?不增不减

    盼见雾江?怕见雾江

    竹马已老?青梅已谢

    曾经沧海?而今桑田

    不如不见?不如怀念

    盼见雾江?怕见雾江

    凤钗依旧?滴漏已倦

    覆水难收?破镜难圆

    不如不见?不如怀念

    盼见雾江?怕见雾江

    不如不见?不如怀念

    阿浪急忙跪倒在地,道:“小子拜见地母始祖!”

    女子微微一笑,道:“男娃娃,你倒是明悟得很,你是数亿年来,第一个见到本宫真容之人!”

    阿浪急忙连连叩首不已……

    繁华尽落,泪思红颜。晓寒深处,生离如梦如幻。心玄月。梦环绕。此夜独枕难眠。离时易,见时难,思绪系红颜。梦与君别首。迫于寂寞有染,无妨孤独等待。徒留奢望在心。破碎心扉在己。

    一切诸有,如梦如幻;一切烦恼,如魔如贼。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瞬息即逝,对于一切事物,都应这样看待。

    像是一场不切实际,如梦如幻;

    回头,看来路,

    仿佛时光一晃而过,

    却又那么深邃无底。

    闭上眼就好像在眼前

    睁开眼却又遥不可及

    半醒半醉,半睡半醒

    如梦如幻,似梦非梦

    清晨一片雨后的清新,

    昨夜的雷鸣是真是梦?

    某天相遇看你笑如嫣

    想不起究竟是有没有?

    某段过往放在眼前,

    身在在吵杂喧闹无序忙碌不休的周遭

    看着,听着,

    常常,分不清,

    究竟,过往是走过,还是只是梦过

    现在是是醒着,还是梦着?

    时光渐行渐远,被拉的越来越长的影子

    越来越模糊,

    站在过往里的一些事,一些人,

    或许,在终点半醒半迷的最后岁月,

    一生只是一场精神幻象

    所以,只是一个过程,不要牵强,

    如果非要勉强自己,

    就勉强自己去走,

    让心里温暖光亮。

    阿浪心中默念着地母的话语,不禁有些迷茫起来……

    “男娃娃,是不是觉得本宫很是矛盾,一会愁苦离别,一会又明悟通透。人类为无垠寰宇之中,最为智慧的物种,本就情绪多样化,只要内心守一,万变不离其宗,尽情宣泄自己的心情,也不为是一种方法。”地母低头轻语道。

    阿浪聆听着地母的话语,久久默默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