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Q中文网 > 好歹也是个皇帝 > 第三百九十四章 出口

第三百九十四章 出口

3Q中文网 www.3qzone.io,最快更新好歹也是个皇帝 !

    周王朝的控制区里产盐,乃至突然加大了食盐的产量这都是正常的,但是不正常的是,周王朝的大周盐务公司竟然是突然拿出来了大量的精盐。

    这质量比两淮的海盐强多了不说,一点也不比池盐,精盐差多少,甚至更甚之。

    造成这样的原因其实也简单,就是大周盐务公司在松江府,嘉兴府,杭州府三地的沿海盐场里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充,同时引入了一些简单的机械设备用于晒盐,然后再用个众多理科师生们设计的提炼法对晒出来的粗盐进行提炼,最会得到精盐。

    晒盐嘛,这东西其实没啥技术含量,当代里众多沿海地区里都有晒盐,规模也挺大的,但是晒出来后得到的都是粗盐,虽然也会进行一定程度的提炼,但是受到技术限制,观念影响等因素,哪怕是这些盐场对粗盐进行了一定的提炼后,但是质量依旧不咋地。

    所以这年头的海盐,都是中低层民众吃的,有钱人家一般吃的都是反复多次精炼后的精盐,然而即便是达官贵人们吃的精盐,也只能说通过多层次自然过滤而已,但是依旧没办法把其中的镁离子,钙离子等杂质分离出去,而这些知识,涉及到近代化学问题了。

    所以,古代的精盐和近代以后的精盐是两个概念,不是一回事。

    严格来说,近代以前,甭管中西方,吃的盐都是粗盐,达官贵人们吃的盐顶多就是泥沙杂志少一些,但是本质上来说没啥区别。

    而大周盐务公司在盐场开始采取的提纯方法,乃是采取自然过滤和化学过滤双重方式。

    得到粗盐后再用活性炭等进行自然过滤,先把泥沙之类的东西去掉,为了加大产量,降低成本,其实也是通过一个个池子进行过滤。

    最后得到了去除了泥沙等杂质的盐,这种盐在当代而言,已经算是质量比较好的海盐里,都可以直接拿出去卖,价格也不错。

    嗯,实际上盐务公司现在大规模出售供应民众食用的,也是这种多层次自然过滤后的海盐。

    而继续进行精炼的精盐,成本比较高,价格也更贵,一般只面向中上阶层。

    这后续继续进行精炼的办法其实也很简单的,那就是在粗盐溶液里加入石灰石溶液,用以过滤镁离子。

    然后再自然晒干,让食盐和空气里的二氧化碳进行接触,再一次过滤钙离子。

    最后再进行蒸馏作业,最后就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精盐。

    这种盐已经不会有苦涩的味道,也不会对人体有害。

    不过在目前而言,这种精盐因为多了几道工序,而且需要烧制生石灰,需要更多的成本,所以售价也不可能太低。

    大周盐务公司之前在辖区内的几个盐池,井盐等中小盐场里,就已经是采取精盐的小批量生产。

    只不过规模不大,并且基本上只供应大周王朝内部食用,因此没在外界造成什么影响。

    但是现在,因为有了松嘉杭地区的沿海盐场,盐务公司也是加大了精盐的产量。

    而不管是粗盐的产量大幅度提升,还是精盐的产量提升,这其实都不容易。

    由于周王朝内辖区民众众多,食盐消耗量极大,之前大量购入食盐的成本也是非常高,甚至有时候渠道还受到限制,导致购入食盐的价格高昂,辖区内民众的食盐价格也高。

    长此以往肯定是不行的,为此,盐务公司在大军还没有拿下松江府等地的时候,实际上就已经在后方准备了大量的人员。

    他们抽调了大量的技术人员,都已经提前设计好了各项工序流程。

    同时还和军方以及其他部门进行了协商,希望获得大批的战俘,罪犯等人进入盐场工作,以扩大产量。

    同时还专门设计并准备了一批机械设备,以节省人力。

    各项准备工作完成后,他们是直接跟在大军的屁股后头,周军攻打下松江府呢,盐务公司就直接接管了当地的沿海盐场。

    随后大量的人手,包括战俘,罪犯以及雇佣的民夫等大量涌入盐场,开辟新的盐田,构筑新的生产流程等等。

    松嘉杭地区的食盐产量保障,除了引入新技术外,那也是建立在当地的盐工增长了十几倍以上的前提下的。

    没有足够的人手,当地的食盐产量不可能提升的这么庞大的。

    当松嘉杭地区的海盐产量提升来后,盐务公司自然也就减少了对两淮海盐的进口。

    甚至反过来对他们出口精盐。

    盐务公司生产的精盐虽然价格不便宜,但是也没比当代的青盐等传统精盐贵,但是质量更好。

    这大周王朝内部的达官贵人们喜欢,的外部的达官贵人们自然也同样喜欢。

    这东西,市场大着呢。

    于是乎,很多两淮的盐商们发现,这年头的变化是在太快了。

    前几个月他们还大量对伪周王朝那边出口两淮海盐呢,而且大多走的还是私盐的路子,虽然是大批量出售价格也不高,但是架不住卖的多啊,这利润也是大着呢。

    然而这种情况在伪周贼军控制了江南,尤其是夺取了松嘉杭地区后就逐渐发生了变化。

    一开始,他们失去了江南地区的食盐零售市场,不少盐商们损失惨重,但是也没办法,谁让伪周贼军搞盐务专营,而且不认明王朝的盐引呢。

    不过当时有一部分盐商们直接转行搞批发,不让他们去江南零售买盐了,他们就直接把盐批发卖给盐务公司。

    毕竟,伪周贼军治下的民众,不管怎么样都得吃盐不是。

    而且泛江南地区,赣北赣中地区,湖广地区等一片长江流域,那可都是人口密集聚集地,这人多着呢,就依靠松嘉杭地区的那点海盐产量怎么够用。

    不少人做了一段时间这种批发生意,但是很快就做不下去了,因为盐务公司把松嘉杭地区的食盐产量提升起来后,就不再大批量进口两淮食盐了。

    这让他们很受伤!

    不过,有道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淮海盐不能卖给盐务公司了,他们却是发现伪周的盐务公司里有一种特别好的精盐,这玩意价值比青盐等传统精盐还要更便宜一些,然而质量更好。

    有一些人试着弄了少量去贩卖后,发现这玩意卖的特别好,赚的也多。

    这样一来,很多人又是一转头,不再继续从两淮盐场里购入私盐卖给大周盐务公司,而是直接从盐务公司里购入精盐,然后再贩卖给到其他地方去了。

    不仅仅是精盐,这些盐商们还发现,伪周贼军的盐务公司里出产的普通粗盐,质量也更好,价格也更便宜……

    然后不少盐商们一琢磨,干脆直接找盐务公司拿货,然后运到明王朝控制区里去贩卖了。

    这一来一回,钱还是哗哗的来。

    这种情况让大周盐务公司本身都始料不及!

    大周盐务公司玩命一样扩大产量,那纯粹是为了保障大周治下民众的食盐供应,同时以节省成本。

    但是没有想到自己的普通食盐,那些盐商们都要……

    得,既然这样那么就买呗,反正产量还能再增加。

    当郭东岩看到盐务公司那边的报告,说是准备继续扩大盐场的产量,除了辖区内的正常食盐销售的利润以及盐税外,还预计在年内出口价值至少五百万两银子以上的普通盐以及上等精盐的时候,他都是无语了。

    说实话,他没想到,自己的大周王朝的第一项出口产业,竟然会是食盐产业,而不是自己大力扶持,各项政策给的十足的纺织产业,也不是官方控制,发展迅速的钢铁产业……

    这两年,大周王朝除了忙着打仗外,对工商业的发展其实也没停下,虽然不可能有什么资金扶持,但是政策给的多啊。

    而很多时候,只需要官府这边给一些政策,民间资本自己就能够弄起来。

    纺织业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官方资本在纺织业上虽然也有涉足,但实际上涉足的并不大,官方资本涉足的一般还是在重要产业,比如矿务,钢铁,造船,兵器等。

    纺织业这种产业里,官方资本也就只有几个纺织厂,主要还是为了供应军服,官服等各种官方需求的被服。

    同时这些纺织产业在大周王朝官方眼里,还是属于扶贫赈济产业……

    一般来说,哪怕是开工厂,那都是为了招募无地无业的民众,给他们一口饭吃。

    而更多时候,其实官方的纺织厂就是个摆设,因为众多的纺纱,织布的工作会直接分发给普通民众,让他们有一个生计。

    所以,周王朝官方资本控制的纺织业,他就不是个正常产业,而是属于扶贫赈济产业。

    周王朝里的纺织业核心,还是那些民间资本产业。

    这两年,随着陆续推出应用了新型的纺纱机,织布机,周王朝内的纺织业其效率大幅度提升,成本大幅度降低,使得了周王朝的棉布具备了极大的市场竞争力。

    同时还形成了襄阳为主的多个纺织业生产基地。

    尤其是襄阳,这个地方现在很特殊,不仅仅战略地位重要,同时它现在都变成了周王朝的第一大纺织业生产基地,城市以及周边至少有二十几万人口直接或间接,全职或兼职从事纺织业。

    它不仅仅是最先应用新型纺纱机,织布机的城市,而且也是最早使用纺织业进行以工代赈的地区,尤其是前几年这里连年干旱减产绝收,为了救济百姓,周王朝直接在这里展开了大规模的纺织业以工代赈。

    如今,虽然干旱好了,但是前几年以工代赈培养出来的大量纺织工人却是还在呢。

    这片大量兼职或专职的纺纱工、织布工等一系列纺织业的从业人员,吸引了大量的民间资本进入其中。

    毕竟在其他地方,你可找不到这么多的熟练纺织业工人。

    然而襄阳呢,现在这地方城市里也好,乡下也好,那基本是家家户户都有人纺纱织布或者从事相关行业。

    然后这里还有专业的机械公司设计生产,改进各类纺纱机,织布机等相关设备。

    襄阳府给纺织业的相关政策,那也是非常的宽松。

    你想要来这里做纺织生意,其他不用带,带钱就行了。

    因为这里的布匹产量大,质量高,成本低,因此不仅仅吸引力周王朝内部控制区的大量商人,就连明王朝控制区里的商人,都会跑到这里来收购布匹。

    襄阳布,从无到有与,迅速进入了长江流域各地区的布匹市场,并逐步扩大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