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Q中文网 www.3qzone.io,最快更新三国之曹昂大帝 !
很快,平辽大将军薛仁贵,统率大军抵达西盖马城外,与司马懿、公孙晃汇合。
“不知如今敌军情况如何?”
薛仁贵一来,就询问敌军具体情况。
“经过我们这么多天的攻城,城中敌军损失过半,如今只有数千,离这里六十里外,敌军援军有十几万。”
“自从他们中了司马尚书的计策后,对方十几万人不敢再前进半步,如今大将军到来,我们应该立刻攻打西盖马城。”
公孙晃向薛仁贵,汇报对方的情况。
“不,我们要先吃掉对方的援军,再来攻破西盖马城也不迟,否则,一旦我们拿下西盖马城,对方就会趁机撤走。”
“现在是消灭对方主力的时候,绝对不能让对方十几万人马跑了!”
薛仁贵否决了,先拿下西盖马城的建议,主张先消灭对方援军。
“我们应该怎么做,还请大将军示下!”
公孙晃道。
“不知司马尚书有何高见?”
薛仁贵回头看向司马懿。
司马懿双手拢在袖子里,见薛仁贵看来,笑道:“行军打仗之事,大将军比我懂,大将军又何必询问我这个门外汉?”
“尚书言重!谁人不知尚书足智多谋,且精通兵略,还请尚书赐教,应该如何消灭对方的援军?”
薛仁贵道。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司马懿要是再拒绝,就有些不太合适,要是曹昂知道,怪罪下来可就糟了。
“我们可以用诱敌之策,将对方引诱过来,利用有利地形,设下埋伏,断其后路,定能消灭敌军。”
司马懿沉吟片刻,便献出一个计策。
这个计策可行,薛仁贵命公孙晃引一千兵马,前去引诱对方,将对方引过来,再将他们歼灭。
高句丽跟公孙家有仇,当年,就是公孙晃的爹,公孙康将高句丽人赶到偏远的地方。
害的高句丽人不得不,躲避在深山老林当中,不敢随意出来。
只等到辽东陷入内乱,他们才敢出来兴风作浪。
正所谓,仇人见面分外眼红,公孙晃是高句丽仇人之子,他们又怎么能够放过干掉公孙晃的机会。
于是,公孙晃带着一千精骑,前去引诱高句丽援军。
高延真得知有辽东军杀来,立刻下令严阵以待,做好殊死搏斗的准备。
同时,要是打不过的话,就立刻撤走,秉承着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精神。
当他得知对方只有一千人马时,大喜过望。
当他得知,对方的主将是公孙晃时,更是喜出望外。
这实在是意外之喜!
高延真想要活捉公孙晃,用他的人头来祭奠先辈的在天之灵。
高延真立刻下令,全军出击,务必活捉公孙晃。
公孙晃见对方,十几万大军出动,立刻调头就跑。
高延真率领大军在后面,紧追不舍,直到距离西盖马城西南八里,高延真这才停了下来。
“将军!我们为什么不继续追?”
有人不解问道。
眼看就要追上公孙晃,高延真却突然停了下来,这不是耽误事吗?
这要是让公孙晃跑了,他们不就白追了吗?
“此地有些蹊跷,不要再追了,这很有可能是对方的诡计,快!立刻后撤!”
高延真来到这里,顿感不妙,仿佛有危险即将降临,他不得不后撤。
其他人自然不满,对于高延真的决定,没有人愿意听从他这个命令。
正在此时。
在他们西侧,传来一阵声响,众人急忙望去,只见一支魏军出现在他们西侧。
“贼子,我已在此等候多时,还不快快投降!”
魏军阵中,一员虎将越阵而出,朝高句丽军大吼一声。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薛仁贵帐下,先锋大将高敖曹。
“谁人前去取敌将首级?”
高延真见对方只有一万多兵马,他是对方的十几倍,自然不怕对方。
“末将愿往!”
高句丽大将,仇恒请缨道。
“好!我给你三万兵马,给我灭了对方,让他们知道知道,我高句丽的厉害。”
高延真道。
仇恒领兵三万,朝高敖曹杀去,高敖曹领兵与其厮杀。
高敖曹迎战仇恒,几个回合下来,仇恒被高敖曹斩杀。
高句丽军大乱,高敖曹领兵掩杀,将对方三万兵马杀退。
高延真见了大怒,正要亲自领兵杀来时,后面传来一阵动静。
一支魏军从他们身后杀出,与高敖曹两面夹击,高句丽军顿时大乱,无法顾及头尾。
薛仁贵抓住敌军大乱的机会,亲自领兵杀入敌军阵中,直扑高延真而来。
魏军各部,乘机猛攻高句丽军,斩敌军数万。
高延真收拢残兵,见无路可逃,便依山固守。
薛仁贵命史万岁、高敖曹领兵围困高句丽军,断其后路,以免被他们跑了。
薛仁贵想要逼迫对方投降,等到对方山穷水尽之时,必定会缴械投降。
随后,薛仁贵领兵与公孙晃,一起对西盖马城,发起猛攻。
直到日落西山,才将西盖马城攻陷,俘获城中民众九万余人。
薛仁贵下令,不得惊扰城中民众,还给他们分发食物,安抚他们的情绪。
同时,派人到高延真军前,告诉他西盖马城已经被魏军攻破,劝他赶紧投降,不要负隅顽抗。
高延真得知后,大惊失色!立刻召集诸将议事。
大家围绕着投不投降,这个话题进行讨论。
有人认为应该与对方死战到底,绝对不能投降,高句丽只有战死的勇士,没有投降的懦夫。
但有人认为,不投降就是死路一条,好死不如赖活着,没必要被困死在这里。
跟对方死拼不是明智的选择,他们本来就是汉朝统治下的民族,现在魏朝取代汉朝。
他们向魏朝投降,并不丢人,不过是重新接受中原王朝的统治,不会对生活有什么影响。
双方各执一词,谁也不肯退让,都坚持自己的主张。
最后,还是高延真决定投降,这场争论才结束。
第二天一早,高延真便率领五万残兵,向薛仁贵投降。
薛仁贵接受对方的投降,并任命高延真为偏将,从五万兵马中挑选一万精壮编入军中。
剩下的则迁徙到辽东,分散各地去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