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Q中文网 www.3qzone.io,最快更新华娱之星世纪 !
那几个菜鸟后来怎么庆祝的,乔含章并不怎么关心。
《淞沪!南京!》的演员到位,不影响七月份的开机拍摄就可以。
五月初,上映了一个多月的《单身男女》正式下画。
八千六百多万的总票房已经足够让人满意了。
至少远在港岛邹汶淮就很满意这个结果。
嘉和公司复产的第一部电影一炮而红,再也没有比这个更好的结果了。
“乔生,谢谢!”
这是接通电话以后邹汶淮讲出的第一句话。
“邹先生……”
乔含章的话刚说了半截就被邹汶淮情绪激动地打断了。
“能在我有生之年看到嘉和复产,还重新拍出了卖座的电影,我已经死而无憾了!”
这边的乔含章听着就是一愣。
《单身男女》的票房比起邹汶淮当年的辉煌业绩还是有着相当的差距。
邹汶淮的手里,票房上亿的电影也不在少数。
这可是几年前甚至十几年前的上亿元。
算算通货膨胀,没有十亿也就六七亿了。
按道理说,这样一部几千万票房的小制作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可是一个当年已经停产三四年,快要走到了穷途末路的嘉和公司突然间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无疑是让这位老人十分欣慰的。
想到了后面还有《飓风营救》的续集,将要重启的《警察故事》,邹汶淮就说不出的开心。
嘉和公司对于八十多岁的邹汶淮意味着什么?
一生事业的寄托,还是一个电影梦的延续,恐怕是二者兼而有之吧!
好搭档何贯昌过世,自己又年过七旬。
邹汶淮后面十年的坚持,和邵大亨的七十年代后期和八十年代当初的倔强应该很类似。
在这个圈子里兜兜转转几十年,即使是想离开,骨子里也刻满了电影二字。
邹汶淮在连年经营不善的情况下将嘉和公司坚持了近十年。
停产之后的那几年,嘉和公司简直可以用苟延残喘来形容。
如果不是年事已高,实在是无力回天。
说不定港岛会有一个比楊寿成、李國兴更强大的电影公司领导者。
眼光、格局这些方面,邹汶淮在港岛电影几十年中不做第二人想。
想到这里乔含章也是对这些前辈电影人的坚持肃然起敬。
“邹先生,您老怎么也要长命百岁。不看到嘉和公司的电影卖到欧洲、卖到美国,您怎么轻言这个死字呢!”
乔含章笑着说道。
“对,对。怎么也要活着看到嘉和的电影卖到荷里活。荷里活的电影能在我们中国人的地盘卖票房,我们的电影也能在荷里活卖票房!我是老了,可是乔生正是年轻有为,这些年我见到的后辈中没有一个能比上你的。把嘉和公司交给你,算是我这辈子第二正确的选择。”
邹汶淮似乎又想起了什么,以一种颇为怀念的口气说道。
第二正确。
那邹汶淮心目中的第一正确的选择应该是应该就是和李小龍的合作了。
也正是有了李小龍,他的嘉和才能在邵氏电影的猛攻下站稳了脚跟。
如果嘉和创业初期的那段时间没挺过去,邹汶淮也就不成为那个叱咤港岛影坛几十年的邹先生。
“等到五月底,我会去一趟港岛。咱们给《单身男女》举行一个庆功会。邹先生到时一定要出席。”
“这个一定,像这样的喜事,无论有多少回我都愿意参加。”
……
挂断了与邹汶淮的电话,乔含章开始考虑起嘉和公司的下一步打算。
《单身男女》的卖座给嘉和公司开了个好头,其中代表的意义十分重大。
之前半死不活了好几年,可以说嘉和公司的员工都觉得公司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
说不得明年就回到倒闭,到时候还要自谋生路。
就算是天穹传媒完成了收购,他们也是处于一种忐忑不安的状态。
嘉和公司被收购的时候,只剩下院线还算是比较有价值。
他们这帮子八九十年的老弱病残,谁知道新老板看得上看不上。
直到公司真正复产,“阿杜”杜祺锋用银河印象和嘉和公司组成的剧组班底拍摄《单身男女》。
这群“老人”们才算是放下了心,既然还有用处,就不用担心炒鱿鱼了。
南下港岛,执掌嘉和公司的杜杨就曾经跟乔含章反应过公司员工的这种精神状态。
乔含章对此倒是没当一回事。
这些员工的心态和一直常年保级的球队没什么两样。
连年的失败已经把他们的心气打掉,连他们自己都不相信还能取得成功了。
所以只要复产以后的电影获得了成功,这些人的干劲儿自然而然地就回来了。
再拍出几部票房成绩优异的电影,这些人恐怕又能变回当年老子天下第一的嘉和帝国的基石。
脱离了港岛电影主战场五六年的嘉和公司重新杀了回来,对于港岛的其他影视娱乐公司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尤其是背后还有一个依靠着内地巨头级的母公司——天穹传媒集团。
是,天穹传媒的电影业务不见得比鹰皇、中國煋好到哪里去。
但是天穹传媒并不是只有影视业务啊!
杂志、出版、门户网站、社交工具、网络游戏等,横亘多个领域。
老板乔含章的身家可能都能达到香江十大富豪的水准了。
这样的嘉和,这样的天穹传媒,怎么能不让这些影视公司如坐针毡。
港岛的影视公司老总不少人都和社团有着撇不清的关系。
行事不择手段也不是一回两回的事情了。
要不是因为照片门打乱了这些人的阵脚,说不定什么阴招损招又往嘉和公司的身上使唤了。
这样内外环境下,《单身男女》虽然已经为嘉和公司吹响了复兴的号角。
但是这种复兴不是说一步就能登天的。
还是按照原计划稳扎稳打。
多拍几部像《单身男女》这样的小成本电影,继续夯实基础。
等到时机成熟,也可以启动一些大投资项目。
港岛还是有几个商业电影导演水准依然保持得很不错,到时候压榨一下他们的剩余价值。(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