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Q中文网 >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实例 > 六、教学总结

六、教学总结

3Q中文网 www.3qzone.io,最快更新高中生物教学反思实例 !

    探究实验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实例】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探究如下)

    1.色素提取实验材料和方法的探究”

    应选择什么样的叶片作为实验材料呢?色素提取量的多少与实验的成败有很大的关系,有更好的提取方法吗?

    关于实验材料,学生在讨论之后,认为应选择叶色较深的新鲜叶片。www.Pinwenba.com根据这一原则,学生在实验课前,在校园内选取小叶女贞、天竺葵等10多种植物的叶片。

    酒精是一种可以溶解叶绿素的有机溶剂,如果没有酒精,怎么办?学生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很快就想出了其他有机溶剂:汽油、丙酮、石油醚等。 有多种实验材料和有机溶剂组合探究,方式多种多样。

    2.色素分离层析装置的探究。

    介绍了纸层析法分离色素的原理后,要求学生根据这一原理,不受教材中操作步骤、装置的束缚,大胆进行纸层析法的自我设计。

    学生探究成果)(1)以圆形定性滤纸代替滤纸条,在滤纸的圆心处先后滴 加滤液和层析液,成功地制作了有四种颜色的同心环带。(2)用汽油取代配制 复杂的层析液,获得成功。(3)用蘸水笔替代毛细吸管,使滤液细线画得更细 更齐;将滤纸条去了两角的一端折叠,用折痕在附有色素的研棒划一下,获得 的滤液细线直、细、齐。(4)增加了滤纸的长度,使滤纸条粘贴于培养皿的内顶壁,改进的装置均使滤纸条垂直于层析液,避免了滤纸条滑落到层析液中的 现象。(5)采用烘干的方法,减少了滤液细线的干燥时间,增加了滤液细线上色素含量,使实验效果更明显。

    【反思】

    探究实验可以让高中学生大胆提出设想,充分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发散性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培养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在进行探究实验教学或探究实验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充分认识探究实验的重要性,培养跨世纪创新人才。

    让学生通过探究性实验来发现科学概念或原理,真正体验科学理论的探索 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自主获得感性认知,于合作中求真理。探究性实验是社 会发展的必要,是科学发现的源泉,是产生问题的发源地,是思维创新的起 点,是主动学习的平台,是与人合作交流的天地。温家宝总理说过)“英国这 样一个不大的国家仅剑桥大学就培养出8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这是值得自 豪的。我觉得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必须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敢于冲 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 大胆地探索和改革。”“中国大学毕业生只有十分之一能胜任跨国公司外包到中国的工作,而外包出来的工作,多属于低端的、创造性不高的重复性工作,有着这样的高等教育,创新社会还从何谈起?”中国社会呼吁创新,而探究学习就是“冲破传统观念束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途径。探究学习可以培养参与者科学研究能力,懂得如何应用探究思维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2.正确认识探究实验的潜在作用,避免用计算机来模拟实验。

    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向科学教育领域渗透,计算机模拟实验以其独特的优势引起了教师的关注,有些教师认为计算机模拟实验完全可以取代动手探究实验。计算机模拟实验省时、效果明显且不受仪器设备的限制,但其毕竟是虚拟的,实验过程太理想化,学生也只能停留在视觉上的信息获取,只有真正动手探究实验才能做到脑到手到。如果长期以看实验代替动手实验,必然导致学生只会纸上谈兵。中国中学生参加生物奥赛时,理论卷得分都相当高,可是动手操作分总是比其他国家的低,这是中国中学课堂动手实验能力差的一个缩影。

    3.注意探究实验的可行性,灵活处理教材中的现有实验。

    探究实验固然有许多优点,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占用课时多、需要经 费多、操作难度大、对师生素质要求高等,教材中的现有实验内容,有的不适合探究,有的内容没有探究价值,一哄而上一一探究就失去了探究操作性。因 此探究要尊重教材的科学性和知识的规律性,不然,画虎不成反类犬。“0世 纪60年代美国的科学教育实践表明,全面推行探究实验是行不通的,而且还 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甚至产生畏惧心理。20世纪80年代所做的大型调查显示,美国用于探究实验的时间仅占总课时的10%左右。”

    4 .提供充足的实验材料,扩展探究实验的可能性。

    探究性实验不同于验证性实验,所需的实验材料多且不固定,就给实验教 师课前准备造成一定的难度,因此事先可由学生提出要使用到的实验材料,提 前由实验教师或学校采购员去购买,或者由学生自行带人实验室。不管是哪种 方式,都得准备充足的实验材料,否则就跟验证性实验一样,囿于教材中提供 的几种材料,影响探究实验的开展,大大地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散和创新。

    5.改变实验评价模式,既重实验结果又重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很重要,可以从中看出实验设计和操作的正确性,实验结果是对的,那么前面所做的工作一般是正确的。实验过程是实验结果的保障,如果设 计无误,实验过程正常,实验结果则水到渠成。探究实验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原材料,其结果具有不定性和预测性。学生的创新思维都在实验探究过程中 得以体现,即使是错误的实验过程也是一种经验资源,有时比正确的实验结果更有价值。

    6.改进探究实验的报告撰写,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撰写探究实验报告时,必须按照一定的格式进行,最关键的一点是要对实验假设做出预期结果,再通过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因此,实验报告必须完 整地反映实验探索活动的全过程,从提出问题到做出假设、从实验设计到实验 过程、从结果分析到得出结论、从合作交流到实验矫正,都必须有规范、详细 的记录,实事求是的描述,科学严密的分析和合乎逻辑的推理。如果探究实验失败,与预期结果不符,就得在报告中补充失败的原因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争取创造机会二次探究。

    高中生物实验原理书写例析 【实例】

    (2005年全国卷)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以小鼠活动状况为观察指标设计实验。

    某同学的实验方案如下:

    1将正常小鼠随机分成A、B两组,观察并记录其活动状况。

    2A组小鼠注射适量胰岛素溶液,B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 A组小鼠会出现四肢无力,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症状,B组小鼠活动 状况无变化。

    3A组小鼠出现低血糖症状后,分别给A、B两组小鼠注射等量葡萄糖溶液。一段时间后,A组小鼠低血糖症状缓解,B组活动状况无变化。

    该实验方案可以说明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请回答:

    该实验原理是:。

    答案: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结论'体内胰岛素含量过高时,引 起血糖下降,机体出现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症状(现象'此症状可 以通过补充葡萄糖溶液得到缓解(二者联系'

    本题要求写出实验原理,当时全国考生得分率极低,写不完整是失分主要

    原因。

    【反思】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基础实验,好多都没有提供现成的实验原理,但撰写实验报告和考试时,要求写出实验原理。在教学实践中,对实验原理的书写,学生感到十分困难,教师也感到棘手。下面例析总结实验原理的书写方法。

    1.实验原理解读及书写模型。

    实验原理是在实验结果(现象)与实验结论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建立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的理论联系。在实验原理中,蕴涵本实验所依据的生物学理即教材中的结论性语句'依据此理论把实验目的中不可见过程转变成可见现象的途径和方法,其中也体现本实验具体的观测指标。通俗地说,实验原理就是进行实验的理论依据,包括选择实验材料的依据,做出假设的依据、设计实验步骤的依据、分析现象的依据、确定观测指标的依据等。书写原理时,有时只涉及某一个方面,有时要考虑多个方面。

    实验原理一般书写格式,可分为三步:假设(未被证实的结论)+假设与 结果的联系+结果(或预期结果)。

    实验原理:不同的温度或pH会影响酶的活性(假设'在一定温度或pH 范围内,酶的活性随着温度或pH的升高而增大,但超过最适温度或最适pH 后,酶的活性随着温度或pH的升高而减小(假设与结果的联系'淀粉被分 解产生的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过氧化氢在过氧化氢酶作用下分解产生水和氧气结果。

    有的实验原理是完整的三部分,有的可以是其中部分环节,有的可调整顺序,实际书写时可灵活更改。在表述时一般使用陈述句,不用疑问句,用肯定句,不用否定句。实验原理书写思路:先找到结论(或假设'再找结果(或现象),然后根据课本所学知识!题干信息及实验目的寻找两者之间的联系。

    2 实验原理。

    下面归纳几种高中生物常见实验原理的书写,是实验原理书写基本格式的。

    CD显微观察类实验的原理模式)

    该类实验书写原理时,可由实验课题或实验目的中的关键词(核心概念)展开联想,其原理模式为:实验材料选择依据I观测指标确定依据有时其中实验材料主要指实验实物材料和实验试剂。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本实验课题的核心概念为有丝分裂,实验材料为分生区细胞,实验试剂为 碱性染料,观测指标为染色体(或染色质)的形态、位置。

    实验原理可写为: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芽尖等的分生区细胞。染色体易 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着色,观察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 (或染色质)的形态、位置,就可以判断这些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本实验的关键词为DNA、RNA和分布,所用到的试剂有甲基绿、吡罗红和盐酸,书写原理时着重写实验试剂的选择依据。

    实验原理写作: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人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2)生化鉴定类实验的原理模式:

    该实验书原理,实验的试剂开想,其原理为:主要试剂的作用+观测指标(有时)。

    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该实验中用到的主要试剂有:斐林试剂、苏丹1或苏丹汉、双缩脲试剂,写原理时重点写试剂的作用即可。

    实验原理可写作:糖类中的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和麦芽糖)与斐林试 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被苏丹I染液染成橘黄色(苏丹叹染成红 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本实验用到的主要试剂有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酹蓝水溶液,重铬酸钾。其试 剂作用和反应结果即为实验原理的主要内容。

    实验原理为: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菌,在有氧条件下,产生二氧化碳和 水,在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遇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也 可使溴麝香草酹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在酸性条件下酒精遇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变成灰绿色。

    (3)验证探究类实验的原理模式:

    此类实验原理书写时,难度较大,变化较多,但其共同点均围绕自变量展开。其实验原理模式为:结论+自变量的作用。

    (验证类)如“实例”所述关于2005年全国卷,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作用的原理书写。

    从实验目的看,自变量为胰岛素,故书写原理时,胰岛素的作用就是原理的核心内容。先写结论: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再定结果(现象)机体出现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症状(题干中给出)。最后写两者的联系:体内胰岛素含量过高时,引起血糖下降;低血糖症状可以通过补充葡萄糖溶液得到缓解。最后按书写格式整理成连贯的条理清晰的答案。

    (探究类)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实验目的: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根据实验目的可知,自变量为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写原理时主要写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其原理模式为:自变量的作用。

    实验原理: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生长素类似物对根的促进作用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在最适浓度时促进作用达到最大,超过最适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对根的促进作用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减小。

    (4)模拟类实验的原理模式:

    此类实验的原理看似简单,其实不好写,其原理模式:自变量与因变量的

    。

    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实验原理为:在相同时间内,物质扩散进细胞的体积与细胞的总体积之比可以反映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NaOH在大小不同的琼脂块内扩散速率相同;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

    (5)调查类实验的原理模式:

    此类实验的原理难度在于范围确定和程度分析,与调查目的关系较大,其原理模式:计算公式+结果分析。

    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

    实验原理为: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某种遗传病的患病人数+某种遗传病的被调查人数X100%。若发病率较大,且代代遗传,则为显性遗传病;若发病率低,且隔代遗传,则为隐性遗传病。

    在学生动手做实验时,笔者进行全班巡视,观察到还原糖和蛋白质的鉴 定,实验效果较好,而用显微镜观察脂肪的实验,好多学生看不到,且手忙脚乱,对显微镜显得很生疏,操作存在较多问题,如没有按照先低倍物镜后高倍物镜的观察原则、分辨不清低倍物镜和高倍物镜、不会正确使用固定夹片、分不清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或调整幅度过大等,直到下课了还找不到要观察的图像。实验效果较差,笔者决定第二天上高一()(8) (9)班的课调整为:先进行一节显微镜使用的复习课,再进行鉴定实验。

    【反思】

    由于我校地处城乡交界处,学生大多来自于农村,很多学生在初中学显微 镜使用时没有亲自操作过,理论知识经初三一年的搁置,也基本忘记了,因此在高一生物教学时,很有必要先用一节课时间,训练显微镜的使用。

    1.实验前指导学生看资料,作必要的操作说明。

    首先,因为高中生物教材中没有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说明等资料,所以可以印发一些有关显微镜的结构!功能、操作步骤要领、易犯的错误、维护与保 养等知识,若上课时间紧可让学生在上课之前先看,勾起学生对初中学过的显微镜使用的回忆。其次,把显微镜的结构功能用Flash做成拼图游戏(网络版'让学生感兴趣。学生在拼图过程中,再次复习显微镜的结构及各部位的功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第三,在实验前要求学生先看几分钟的录像,教师统一讲解,并对操作步骤要领进行演示。第四,教师再演示一遍使用显微镜观察的全过程,并不时地向学生传授一些操作技能和要领,特别是难度较大的对光,可以让学生记住一句话:对光要“三转”,即从上到下先转动转换器,再转动遮光器,最后转动反光镜。解决学生观察找物像难的问题,也请学生记住 “一看二降三反向”,就是从侧面看着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下降镜筒至近装片处,然后再看着目镜反向旋转粗准焦螺旋至看到物像,再用细准焦螺旋微调至看清物像。经过简洁的两句话点拨,学生茅塞顿开。第五,交代注意事项:实验完毕,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转到两旁(呈八 字形'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反光镜竖立,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

    2.实验中作必要的技术指导。

    学生虽然经过前面的热身学习,但是真正做实验时操作上还是会出现很多问题,因此教师很有必要作现场巡回指导,可以作集体强调,也可以作个别指导。

    低倍镜观察指导。1注重观察原则:先低倍物镜后高倍物镜,切忌先用高倍物镜观察。2遵循实验顺序:对光—放片—观察,一定要一步步地完成,切不可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3反光镜的正确使用: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弱时,用凹面镜。4左右眼睁开:学会用左眼观察,右眼睁开,切忌养成右眼闭着或用手挡住等不良习惯。5上下对准:标本要正对通光孔中心。6两手 齐动:准焦螺旋的使用,要左右手同时转动,切忌用一只手转动一边,以免将其损坏。7摸清规律:找物像时,先降物镜镜筒到接近装片,然后缓慢升高镜筒,物镜大约离装片1.5厘米处(对于大多数合格显微镜而言)即可看到物像,而实际操作中有的学生已经是偏离焦距很多了,还在苦苦地寻找。8倒像原理:目镜中所看到的物像是倒像,故如果观察的物像偏左边,要把它移到视野正中央,装片就要向左边移,若偏右上方,装片就要向右上方移。可以总结为一句话:偏哪里就向哪里移。

    高倍镜观察指导。使用高倍物镜,要小心操作,细心观察,不可毛手毛脚,尤其是男同学。细准焦螺旋的调节幅度不宜过大,否则会损坏装片和镜 头,转动转换器换高倍物镜时以听到“嘎噔” 一声为准。显微镜不太合格的, 不要硬转,一个方向被卡住,应往另一方向转动。高倍镜下视野较暗,应增大 光源功率,或增大光圈。

    对照演示观察指导。教师把提前处理好的装片用讲台上的显微镜调好,让 学生观察并与自己的实验结果相比较。为了验证学生是否巳掌握显微镜的使用,可以让学生看一些永久装片,如根尖的有丝分裂、马蛔虫卵的有丝分裂等。

    3.实验后作必要的点评和题例讲评。

    本节课没有专门的实验报告单,因此要有实验后点评及做一些题例来巩固,以便为以后真正使用显微镜完成鉴定脂肪、观察叶绿体及细胞质的流动等 观察类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点评时,可以先请几个研究性合作小组的代表,总结自己在实验过程中易犯的毛病及纠正的办法,供大家借鉴。教师点评时着重指出同学们应该注意的事项,再用一些时间讲几道例题。

    【实例】

    下面有两则课堂实录)

    1.在一节“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课中,教师甲运用幻灯片进行探究实验演示,没有到实验室上课。这种文本式探究,虽能一定程度上训练学生的实验探究思维,但与动手实际探究,差之甚远。

    2.在一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课中,教师乙改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自主探究,课前已通知学生自带鉴定材料,可到实验室才发现,学生根本没带实验材料来,教师只好用原来验证性实验准备的实验材料。要探究的实验材料准备不充分,探究实验很难顺利开展。

    【反思】

    在未来的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实验将越来越受到重视,与传统的验证性实验相比,它能更大程度地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习惯。如何更有效地开展探究性实验,使其服务于教学,是目前众多生物教师思考的问题。下面从四个方面探讨加强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1.确定科学的教学思路。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高中生物现行教材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可把其中的部分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究性实验,理清思路诱导探究。如对实验材料进行探究时,教师可先告诉学生,选择实验材料有三个标准:一是取材方便;二是操作简便;三是效果明显。再引导学生为教材中所用实验材料寻找替代品。如“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 验中,洋葱根尖可用葱、蒜根尖来代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实验,教材选新鲜的菠菜叶为材料,过了季节,就可用葫芦藓的拟叶或黑藻叶来代替。只要有了指导思想,学生就会自然地想到替代品。这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必须事先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估计好实验过程中学生的生成性问题,设计好多种教学程序,应对学生五花八门的实验方案和层出不穷的问题。探究性实验对教师的指导能力、自身的实验探究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应变能力等者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2.确定合理的探究点。

    好的探究点是有效课堂的保障。确定探究点是实验探究的前提。从内容看,探究点主要是基本知识、原理和概念等;从实验设计方面看,探究点有实验设计程序、操作方法、实验材料和试剂等。当一节实验课中有多个探究点时,如何选取好的探究点呢?首先要考虑探究点的可操作性,再考虑探究内容的顺序性(从重要到次要',如果同时有内容和实验设计方面的探究,以实验设计程序和操作方法为优先考虑,好的探究点一定是学生自己感兴趣的。如探 究“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可以让学生用自己感 兴趣的植物代替蒲公英作调查,用易操作的等距取样法代替五点取样法等。只有不断培养学生探究的方法和思路,学生才会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完成一个实验,做各种尝试,在课堂上进行大胆求证,创新能力才会逐渐提。

    3.选择合理的教学模式。

    不同的实验内容,采取的教学模式不同。例如生物新课标中的探究性实验:影响酶活性的条件,该实验可以采用二次实验法教学模式,第一次实验依 照课本上实验的方法和步骤进行,然后根据第一次实验产生的问题(如:1淀 粉酶可以用其他试剂代替吗?2如果换成唾液或麦芽中的淀粉酶,实验条件或方案该如何调整?3最适温度是不是酶活性最高的温度分组设计实验方案 再进行第二次探究实验。再如,新课标中的“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可以采用自主探究,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材料都可带进实验室,如纯牛奶、酸奶等。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可以选择不同浓度进行效果比较等,不必过多地限制学生,让其自由发挥,教师适时引导。

    4 .有效地进行实验教学的评价。

    评价结果的同时,也要评价过程,因为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实验结果不太理想,但实验设计条理分明、思路清晰、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也可以给予高度评价。

    探究学习是未来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应大力提倡和开展探究性实验教 学。在探究性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单纯追求探究性实验中学生是否能够探究到 有价值的东西,而应追求在探究性实验中是否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良好 习惯。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学习延伸到生活。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创新。

    光合作用高考回眸 【实例】

    【反思】

    光合作用相关知识是历届高考的必考点。下面对近几年的高考,进行回顾 梳理,预测命题方向,总结复习策略。

    1.分析命题要点。

    本考点是高考命题热点和重点。光合作用是植物代谢的最主要活动之一, 也是研究较透彻的领域,常渗透大学书本中的植物生理知识,常与农业生产密切联系,题目灵活性大,试题综合性强,但注重双基的应用。命题重点为:光合作用全过程及其连续性;光反应和暗反应之间的联系;各种外界条件和内部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并能用正确的表达方式表达各种因素影响光合作用的情形。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分析生产实际中的问题,如合理密植、增加温室中CO2浓度、适当提高温度等来提高农作物产量。近几年,命题十分重视实验的考查,不仅要了解实验的做法,更要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史,实验设计的思想、方法。重点考查学生对光照、温度、CO2浓度等因素对光合作用影响原理的理解,图文转化能力及实验探究的思路方法,即考查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预测命题趋势。

    (1)保持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结合的传统题,考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的联系及计算。考查改变光合作用中的某种因素(如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矿质营养等),引起植物细胞中其他物质(如Q、C5、C6H12O6、ATP、 ADP、NADPH、NADP+等)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2)创设新情境,设计实验来验证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发生部位等。

    (3)利用题干提供的表格数据进行绘图。

    3.应对复习策略。

    (1)基础知识应知应会,保证会则不丢分:

    基础知识是得分的保证,复习时应全面细致,罗列出所有应知应会的内容,如光合作用概念、光合色素的分布及作用、光合作用有关酶的分布、叶绿 体的功能、光合作用的过程、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光合作用原理的应 用、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比较等。不仅要对该掌握的知识了然于胸,还要研究理解这些知识的学习方法,使之融会贯通。比如复习光合作用的过程可用绘图法和列表比较法,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比较可用表格法。

    复习基础知识时,要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午休”现象。

    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条件时刻变化着,因此光合作用速率在一天中也不停地变化。从早晨开始随光照强度的加强光合作用也逐渐加强,中午达到高峰,以后逐渐降低,到日落则停止。而当炎热夏天光照强烈时,光合作用便形成两个高峰,一个在上午,一个在下午,中午前后光合作用速率反而下降,呈现 “午休”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三点:1由于气温过高,蒸腾作用旺盛,水分在中午供应不上,气孔关闭。2由于气孔关闭导致二氧化碳供应不足。3 光合作用的产物来不及运走,积累在叶肉细胞的细胞质中,阻碍细胞内二氧化 碳的运输。考题中常要求写出“午休”现象的原因,可简单写为:由于温度过高,引起气孔关闭,二氧化碳供应不足,导致光合作用强度减弱。

    问题2:大田与温室的区别。

    在大田里作物与温室大棚内作物的栽培管理方法不一样,要提高光合作用强度的途径也不一样。如在温室内可适当提高温度,适当提高光照强度或延长光照时间(安装电灯'可使用二氧化碳发生器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等,这些措施在大田里是做不到的,解题时必须要注意。

    问题3: C3与C5的含量变化。

    引起Q、C5的含量变化的原因有二,其一是光照强度变化,其二是CO2浓度变化。光合作用过程中的暗反应是从CO2进人植物叶绿体内与Q结合形成C3开始的,即CO2固定。此过程中C5作为反应物被大量消耗。暗反应过程中同时会发生C3的还原,此时,C3被大量消耗,部分C3转化形成C5。故要研究Q、C5化合物的含量变化需全面考虑其来源和去路,只顾一头会引起错解。

    问题4:元素的转移。

    不能对光合作用过程中元素的转移情况做出正确的分析是解题出错的主要原因。如果从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剖析跟踪元素的来龙去脉,掌握方法,记住重点,辅以推理,可解决学生觉得杂乱难记的问题。如下图所示:只要记住生成物1802中的氧来自于反应物H2180中氧即可,其他的可以推理出来,如糖类中的碳来自于C02中的碳,氢来自于H〗80中的氢。只要能记住光合作用的反 应式再加上特殊的“点”就可以了,不必死记。

    复习策略:解答有关坐标曲线图,首先应理解横、纵坐标的含义,搞清两 者间的相互关系(即曲线),抓住曲线中的特殊点:起点、转折点、交叉点、 顶点和终点,通过联想、迁移及回忆相关的生物学知识进行图文转换,使曲线 所含的信息具体化、形象化。

    (3)扩大专题复习,构建章节网络:

    如实例中广东卷第42题高考题,复习时要把植物的代谢作为一个专题来 复习,形成一个网络。光合作用经常与细胞呼吸综合考查,若复习时切割成 块,势必影响答题。本题特别要理解C02补偿点(5点'C02饱和点(C 点)的含义,A点所对应的纵坐标为0,说明此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 强度,C点为饱和点,即光合作用强度达到最大值时所需C02浓度的最小值。 平时训练时应多进行变式切丨练,如横坐标变为光照强度,那么对应的点则变为 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了。

    (4)应用基本实验思维,解决有关实验题:

    光合作用常常是实验题的落脚点,作为实验题的载体,除了考查光合作用 自身的知识点外,必然要考查有关的实验方法、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方 案设计、实验原则、结果分析、得出结论等。复习时,要边复习光合作用考 点,边对实验常识作专题复习,二者有机结合,方能不脱离实际,有些同学不 会做题,不是因为光合作用知识点不会,而是因为对实验常识了解不够。

    盘点元素的生理作用 【实例】

    化学元素学完后,学生往往会感到元素种类多而散,不太容易记住。下面按从大量元素到微量元素的顺序总结所学化学元素的生理作用。

    1.C)碳是一切有机体的最基本组成元素。糖类是生物体的重要碳源,可以在生物体内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糖类代谢的中间产物可 转变或合成其他化合物,如氨基酸、核苷酸、脂肪酸等。绿色植物能够利用太 阳能和二氧化碳、水合成糖类化合物,人和动物则直接或间接利用植物所合成的糖类化合物为自身提供能量。

    2.H:生物氧化主要是通过脱氢反应来实现的。生物氧化所生成的水是 代谢物脱下的氢,经生物氧化作用和吸人的氧结合而成的。糖、脂肪、氨基酸 等代谢物质所含的氢,在一般情况下是不活泼的,必须通过相应的脱氢酶将其激活。生物体主要是以脱氢酶、传递体及氧化酶组成的生物氧化体系,来促进水的成。

    3.氧是生物氧化不可缺少的物质。生物氧化与体外非生物氧化或燃烧相比,其进行方式有以下特点)1生物氧化是在细胞内进行,是在体温和近于中性及有水环境中进行的;2是在一系列酶!辅酶和中间传递体的作用下逐步进行的,不会因氧化过程中能量骤然释放而损害机体,并使能量得到有效的利用;3生物氧化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都先储存在一些特殊的高能化合物如ATP等物质中,以后通过这些物质的转化作用释放能量,以满足机体需要。

    4.N:氮是构成蛋白质和核酸的主要元素之一。蛋白质广泛分布于全身, 核酸主要分布于细胞核和细胞质内。就植物而言,氮主要以铵态氮(NH+' 和硝态氮(NO「! NOH'形式被吸收。动物只能利用有机态的氮,最常利用的形式是氨基酸。动物体内缺氮,实际就是缺少氨基酸,会影响动物体的生长发育。

    5. P:磷一般以磷酸根的形态存在,除了作为核苷酸、核酸、磷脂、磷蛋白等的组成成分夕卜,在氧化磷酸化等许多代谢过程中都有磷参与,特别是三磷 酸腺苷(ATP),它是细胞内最主要的能量流通物质。细胞中磷的供应不足,则ATP、ADP合成减少,会引起生物整个代谢过程的衰退。在高等动物中,磷是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75%的磷存在于骨组织中。此外磷还有如下作 用:1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2参与酶系统调节。3参与氧的传递。4是组成 缓冲系统(HP〇r/H2PO7)的成分。

    6. S:硫是甲硫氨酸、半胱氨酸等含硫氨基酸的组成成分,因此也是蛋白质的特征元素。生物体内的硫大部分存在于各种蛋白质中。此外,硫也是维生素玖、辅酶A等的组成成分,因而在代谢上很重要。

    7.K:钾在动物中多分布在细胞质里,在体液中含量较少。它对神经的兴奋传导和肌肉收缩有重要作用。在植物中,钾以离子状态存在,与细胞的渗透压和膜电位有关。钾可使植物抗倒伏,保持挺拔状态,促进光合作用中糖类的合成和运输。植物缺钾会引起营养缺乏症,必须及时补施钾肥才能恢复正常。

    8.Ca:钙在细胞原生质中一般以磷酸钙和碳酸钙的形式存在,对保持原生质胶体的稳定性和调节膜的通透性是不可缺少的。动物血液和组织中的钙离子,对血液的凝固和肌肉的收缩有调节作用。在脊椎动物中,99%的钙是骨骼的组成成 。

    9.Mg:镁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是一切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所不可缺少 的。在动物体中,镁大部分以离子状态存在,在呼吸作用的糖酵解过程中,对磷酸化酶和各种磷酸激酶的激活是不可缺少的。

    10.Fe:铁是细胞色素、血红蛋白和许多含铁酶类的成分,与氧气的输送 以及许多物质代谢有关。如果植物缺铁,将导致叶绿素形成受阻,会引起植株出现白化症状。

    11.Na:钠在动物体内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于体液中,细胞中含量很少。Na+在调节酸碱平衡、渗透压、心脏收缩、神经兴奋等方面是不可缺少的。在植物中,钠也普遍存在,但它在植物中的生理作用不如在动物中那样。

    12.C1:氯与渗透压和水分的保持有密切关系。在人体血液中氯离子可维持酸碱平衡,使体液保持中性。氯也是形成胃酸的主要成分,有激活胃蛋白酶和促进食欲的功能。

    13.B:能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当柱头和花柱中积累大量硼时,有利于受精作用顺利进行。在缺少硼时,花药和花丝萎缩,花粉发育不良。

    【反思】

    教师的压力较大,时间和能力有限,因此一线教师研究的点要小而实。研究要为教学服务,不然教学研究就失去了价值和存在的意义。现在一线教师,由搞研究的形式转向搞研究的实质,由重形式到重实效,由大课题到微课题,这是浮躁到沉静的变化,更加注重实用性和有效性,这是教育教学研究的一大进步。现在一线教师最需要做的,就是做一些对教学有借鉴、有启发的研究, 对学生终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有帮助的研究,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有帮助的研。

    找准研究的角度和切人点是做好研究的前提。可以从某个层面、某个角度审视中学生物教材,如对生物教材中图像系统进行类型研究、功能研究、比较研究等。或以某种物质作为主线进行全方位研究,如以蛋白质为主线,可研究 蛋白质的组成元素、缩合过程、作用、类型、空间结构等。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养成研究教育基本理论、课程与教学论、教材教法等的习惯,注重从实践出发,寻找理论支撑,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高中生物模式图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图很多,除了示意图、过程图解和实验图等外,还有一 部分为模式图,主要包括生物结构和生理的模式图。其中大多数的模式图都可直接用于命题,或经过变形后进行考查,简单的试题为选择题,复杂的题目见于非选择题。故很有必要进行一番盘点,罗列如下:

    【反思1】基础差的同学可以先在图中标出细胞各个结构名称,减小试题 难度便于作答。基础好的学生,建议先看问题再找图,与问题无关的结构就可以不看,节约时间。熟悉双基是解题的关键,如对细胞器方面的知识,要做到 熟练辨析各种细胞器,一看图中的序号就能立刻说出细胞结构的名称。对考查 动植物细胞区别的,要牢记动物细胞的特有结构(如中心体'植物细胞特有 的结构如液泡、细胞壁和叶绿体'对考查特例的,要注意是不是根细胞 (根细胞中没有叶绿体'对考查细胞功能的,要立刻想到课本中一些结论性语句。对考查其他章节联系的,要在脑子里迅速再现相关信息。总之,看清图像是前提,按图索骥是保障,扎实双基是靠山,信息加工是提升。

    【反思3】理解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原理是关键,正确辨析概念是钥匙, 物理中的电学原理是辅助。准确理解和区分兴奋与未兴奋、膜内与膜外、局部 电流与电位变化、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外正内负 与外负内正、单向传导与双向传导等,就是解题的基石。

    【反思4】善于总结归纳是得分的法宝。有些知识在教材中的分布零散, 要学会把常考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如兴奋在反 射弧和突触中传导方向的判断!信号的转变方式!单向传导的原因、递质的作用(兴奋或抑制)、切断处理后的变化、电位变化的测定等等。

    画简图是熟记的一种有效方式。在草稿纸上默画出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并标注各结构名称,有助于加强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掌握。

    【反思5】动手模拟拼接是熟练掌握DNA分子结构模式图的最有效途径,

    动手绘画模式简图次之。此类综合题目,难度并不大,找到切人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