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Q中文网 www.3qzone.io,最快更新养育健康宝宝的秘诀 !
日子一天天过去,宝宝变得一天比一天结实。细心的妈妈会发觉:晩上起来给宝宝喂奶的次数减少了,白天给宝宝喂奶的时候看到宝宝对自己笑了,可以竖着抱宝宝出去玩了……
宝宝的这些变化都在告诉爸妈:他正在逐渐长大。为了让宝宝茁壮成长,爸妈要做好对宝宝的日常护理工作。那么,爸妈在对宝宝的日常照护中究竟应怎么做呢?
(一)身体护理
宝宝是否健康是爸妈最关心的问题,一旦宝宝的身体出现异常,往往会使爸妈紧张忧虑,恨不得自己来替宝宝承受痛苦。虽然1-3个月的宝宝身体比新生儿时期强壮了,但仍然容易受到伤害。那么要保证1-3个月宝宝身体健康,在日常的护理中,爸妈该怎样做呢?
保护眼睛
我们都知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宝宝的眼睛如同璀燦的明珠,清澈纯洁。如果在护理过程中,宝宝的眼睛出现问题,且没有引起爸妈重视,那么宝宝这扇心灵的窗户就会蒙上一层灰。所以,保护宝宝眼睛,爸妈一定要放在心上。
注意眼睛的日常护理
在这期间宝宝偏爱注视较复杂的形状和曲线,以及鲜明的对比色。有的爸妈为了给宝宝营造一个充满色彩的环境,会在宝宝的床栏中间系一根绳,上面悬挂一些可爱的小玩具。这样做虽然没有什么大的错误,但是因为宝宝多是远视眼,如果把玩具放得特别近,宝宝要使劲调节眼睛才能看得见,这样时间久了,就有可能发展成内斜视。正确的方法是把玩具悬挂在围栏的周围,并经常更换玩具的位置和方向。
另外,为了保护宝宝的眼睛,妈妈给宝宝喂奶时不要长期采用一个姿势喂奶,因为长期采用一个位置喂奶,宝宝在吃奶时眼睛会朝一个方向习惯性注视,容易造成斜视。
此外,由于宝宝的眼睛比较脆弱,盐水、氯气、过多的日照,都可能引起宝宝的眼睛发红,沙子、灰尘等进入宝宝的眼睛内,轻者会引起宝宝的眼睛发炎,严重的有可能引发宝宝的视力障碍。因此,在日常护理中,最好让宝宝远离对眼睛不利的环境,以免伤害到宝宝的眼睛。同时,护理的过程中家人应该讲究卫生,经常洗手,免得不干净的手接触到宝宝的眼睛,引起宝宝眼睛发炎。
当心眼睛疾病
宝宝在3个月以后,开始会用眼睛寻找妈妈,看到自己喜欢的玩具,会目不转睛地看。如果这个时候把玩具放在宝宝的面前,而宝宝却无动于衷,不去拿,宝宝视力很有可能比较差,可能患有“视神经萎缩”等眼睛疾病。如果宝宝在看东西的时候,眼球经常偏向一侧,则说明宝宝可能患有“斜视”;如果夜间在暗处发现宝宝隆孔内有白色的反光物,有点像猫眼,则应考虑患有“视网膜细胞瘤”。
为了及时发现宝宝眼睛的异常状况,爸妈在护理宝宝的时候,要随时观察宝宝的眼睛。如发现下述任何一种症状,都必须立刻带宝宝到医院请医生进行诊治,以免贻误宝宝治疗。
蓝眼:医学上称为“蓝巩膜”,它是临床上许多疾病的重要症状,其中最主要的是成骨不全。由于巩膜胶原纤維发育不全,使巩膜半透明,透露葡萄膜而显蓝色。成骨不全是一种遗传性疾病,骨脆、耳聋、蓝巩膜是其三大基本症状。
白蒙眼:如果宝宝在出生时或出生后其黑色瞳孔内有许多白色垃点,甚至整个瞳孔呈弥漫性白色混浊,俗称“白蒙眼”,即先天性白内障。它是胎儿的晶状体在发育过程中受到障碍,或在婴儿发育过程中晶状体变混浊所致。
牛眼:如果宝宝乍看起来有一双大眼睛,细看却可能只是大眼球、大角膜及大瞳孔,俗称“牛眼”。而这种眼睛恰恰是先天性青光眼的重要特征。患儿常有畏光流泪、角膜变大氷肿、瞳孔扩大、眼压增高等表现,如果治疗不及时可导致失明。
猫眼:宝宝瞳孔内不是常人的黑褐色,而是像猫瞳孔一样呈黄白色,这很可能是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早期症状。此病是一种遗传性恶性肿瘤,发病率居眼内肿瘤之首。
望天眼:宝宝的上眼睑不能正常抬起而下垂,因而平视物体时,只能采取仰头姿势,故称“望天眼”。事实上这种眼睛在医学上称之为“先天性上眼睑下垂”。此病多与遗传有关,由动眼神经或提上肌发育不良引起。
耳朵的护理婴幼儿时期是语言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听觉的发展在这个时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为婴幼儿正是通过听觉来感知和辨认周围环境的声音,掌握、学会人类语言的因此,爸妈可要好好保护宝宝的听觉器官。
在日常的护理中,爸妈应该随时观察宝宝的听力。我们知道,宝宝一出生就已经具备了听觉,而1-3个月的宝宝已经能够根据声音的来源,判断声音的方向。如果宝宝对突然响起的声音无任何反应,应及时到医院鉴定是否宝宝的听力出了问题,以便及时寻找原因及时治疗。
在护理宝宝的过程中,保护宝宝耳朵应注意以下几点:
勿掏耳朵:有些妈妈喜欢为宝宝掏耳朵去耳屎(耵聍这是不好的习惯。一是因为宝宝皮肤柔嫩,掏耳朵用的棉棒、火柴头、小木棒等容易损伤外耳道皮肤引起感染,发生炎症或疖肿。二是因为妈妈不懂宝宝外耳道解剖特点,盲目掏挖,极易刺穿鼓膜,由于感染引起中耳炎,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宝宝的听力。
慎用药物:有些注射药物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对听神经有毒害作用(即耳毒性),尤其是具有过敏性体质的宝宝,其听力极易被损害。
正确喂奶:不要在宝宝平躺的时候给其喂奶,因为这样宝宝很容易出现溢奶及呛奶,导致奶汁沿着咽鼓管流入中耳内引起中耳炎。
清洁鼻腔
爸妈也许会发现宝宝睡觉时呼吸声音很大,产生类似打鼾的声音,白天、晚上都有可能发生。发生这样的情况很正常,有时候并不是感冒引起的,而是因为宝宝的鼻子被塞住了,所以睡觉时呼吸声音很大,这种状况会持续到宝宝2个月时,2个月后就会逐渐改善。
如果鼻塞很严重,影响宝宝的睡眠,爸妈就该及时给宝宝清洁鼻腔,使宝宝呼吸顺畅,减少宝宝打鼾的声音。清洁的具体方法如下:
如果爸妈能直接看到鼻内的阻塞物或分泌物,取宝宝专用的棉花棒沾点水或宝宝油润剂,伸入宝宝鼻孔内(勿超过2厘米)将分泌物取出。注意用力不要太重,更不要伸入鼻腔中很深,因宝宝的鼻腔内黏膜很脆弱,以免伤害到宝宝的鼻腔内膜。
可以使用温热的毛巾在宝宝的鼻子上施行热敷,当鼻黏膜遇热收缩后,鼻腔会变得比较通杨,同时黏稠的鼻涕也容易水化而流出来。
还可以用宝宝专用的吸鼻器清洁宝宝的鼻腔。使用方法:将宝宝放在大腿上或平坦的地方,脸和你相对,你必须看得见他的鼻孔。先将吸鼻器压扁,放入鼻孔,慢慢松开吸鼻器,此时鼻涕会被吸出来。然后将吸鼻器拿出来,用力将吸鼻器的鼻涕和溶液喷在卫生纸上。重复以上动作,直到吸光鼻涕。
宝宝在身体健康的情况下发生的鼻塞,爸妈可以通过清洁鼻腔的方法来缓解,但如果是因疾病而引起的鼻塞,就要赶快到医院就医了。那么,什么样的鼻塞会是疾病引起的呢?
有发烧、咳嗽及活力不佳等症状时,表示有其他健康问题。
鼻涕的颜色转变为黄色黏稠状时,可能有细菌或病毒感染,甚至化脓,此时需要立即就医。
呼吸费力及喘气不顺,尤其在吃奶时,因为口腔被奶嘴及食物塞住,鼻腔原本不通畅,所以呼吸更加困难,宝宝会表现出烦躁不安、脸色发暗、鼻翼扇动及胸部凹陷等症状。
观察囟门
宝宝出生时头顶还会存在两个软化区域,也是所谓的囟门。前囟门较大,在额骨和顶骨之间;后囟门较小,在顶骨和枕骨之间,这些区域都覆盖了厚而坚韧的膜来保护颅内组织,摸上去有搏动感。
由于宝宝囟门是颅骨连接未闭合的部分,没有骨的保护,而大脑组织就在正下面,所以爸妈要注意不要让别人随意摸宝宝的头,更不能用力压,否则有可能对宝宝大脑造成损伤。
囟门发育变化是宝宝颅骨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阶段,看上去仅方寸之地,却能反映身体内部的很多情况,很多儿科疾病都可引起囟门的变化。
前囟门闭合过迟,可见于佝偻病、克汀病和脑积水等患儿;前囟门闭合过早,见于头小畸形患儿。前囟门饱满隆起,表明颅内压增高,常见于脑膜炎和脑积水等患儿;前囟门凹陷,见于脱水、营养不良和极度消瘦的宝宝。
在宝宝的日常护理中,爸妈怎样来观察宝宝的囟门并小心呵护呢?
观察囟门的标准姿势是将宝宝抱起呈直立的状态,且最好是在睡觉、吃奶或安静的时候。饱满而突出的囟门表示脑压有上升的现象,应多加小心。但一个正常的宝宝在用力哭泣时,他的囟门也可呈突出的状态,故偶尔较大的前囟门并不是有什么疾病。
呵护宝宝的头部,就是呵护宝宝聪明的大脑,所以爸妈应注意保护宝宝头部,避免撞击致伤。一旦发现宝宝的囟门有异常,就应立刻到医院就医。
(二)生话护理
宝宝虽然很小,但他有自己的小情绪。要是爸妈哪里护理不当,难免会让他闹点情绪,于是会常常啼哭。宝宝一旦啼哭’爸妈都会心疼得要命。那么在日常的生活中,怎样护理才能让宝宝感到舒服,减少不必要的啼哭次数呢?让我们一起来先看看下面的经验吧。
应对宝宝的哭闹
哭是宝宝的本能性反应。由于宝宝还不具备语言表达能力,哭闹是他们表达感情、对外界刺激反应的重要方式。不同的哭声表示自己不同的需求和反应。所以说,宝宝哭闹并非都是有病;宝宝少哭、不哭反倒可能是疾病的征兆,而有些宝宝过多哭闹,也可能是疾病的信号。
正常哭声
运动性哭声:宝宝睡觉醒来,运动肢体时,常伴有节奏性的哭声,声音响亮,音调柔和,不嘶不哑,脸色红润,呼吸正常。这对肺的舒张和呼吸肌的锻炼均有益。
觅食性哭声:其声调与运动性哭声接近,但哭性急,节奏紧密。这时,如果妈妈用奶头或手指触及宝宝的口角,宝宝就会立即转向奶头或手指侧,口唇做。尤吸动作,哭声停止。
求抱性哭声:开始哭声缓和,断断续续。当一直得不到家人抱时声调逐渐提高,哭声变为连续性。被抱起后,则哭声立即停止。这常见于某些已养成爱抱习惯的宝宝。
反抗性哭声:宝宝感到不舒服,如尿布浸湿、衣着过紧、感觉冷热、锐物刺痛以及昆虫叮咬时,也会发出哭声。开始时是间歇性的“咿咿呀呀”,一般不剧烈,哭哭停停。如果没有人注意帮助解决“问题”,那么哭声会逐渐变大,变为连续性。
异常哭声
肠套叠性哭声:多为阵发性,宝宝突然嚎叫,哭声紧迫,音调亢进,同时脸色苍白,大汗淋漓,表情痛苦,烦躁不安,手足舞动。一会儿,哭闹停止,趋于平静,如此反复发生。患儿常伴有呕吐、腹部肿块和便血等。
腹泻前哭声:腹泻患儿在排便前因肠蠕动增加,感觉不适,常会哭闹,排便后,哭声自停。
肠痉挛性哭声:突然发生的阵发性啼哭,音调高亢,两腿蜷曲,一阵哭闹后转而安静,反复发生。
中耳炎性哭声:患儿哭闹时用手抓耳,摇头。若牵拉患儿的耳廓时,哭闹加剧,这时要想到宝宝是否得了中耳炎。
吃奶时哭声:宝宝感冒鼻塞,口腔有炎症、溃疡,咽后壁有脓肿时,多在哺乳或进食时哭闹,甚至拒绝饮食。
此外,若宝宝的哭声嘶哑,要想到喉炎、喉头水肿;宝宝出现尖叫样哭声要警惕是否为颅内出血;哭时无泪,则是脱水的表现等。
宝宝一旦哭闹,爸妈应根据宝宝的哭声判断宝宝的需要,如果是正常的哭声,通过不同的处理方式来满足宝宝的需要;如果是异常的哭闹,爸妈就该考虑带宝宝去医院就医,免得耽误了宝宝的病情。
夜间喂奶
夜间喂奶是让很多妈妈伤透脑筋的难题。忙碌了一天的妈妈,好不容易有休息的机会,可睡得正香,却在朦朦胧胧中听到宝宝的哭声一宝宝要吃奶了。有的妈妈因为还未从睡梦中完全清醒,常常不开灯躺着给宝宝喂奶,要知道这样做很容易发生意外。
如果宝宝夜间要吃奶,妈妈还是要克服白天的劳累和夜晚的困意,像白天一样坐起来给宝宝喂奶。喂奶时,光线不要太暗,要能清晰看到宝宝的皮肤颜色;喂奶后仍要竖抱,并轻拍背,待宝宝打嗝后再轻轻放下。放下宝宝后妈妈不要立刻就睡,观察一会,以便宝宝溢奶时能及时发现。如果宝宝在夜间熟睡不醒,就要尽量少惊动他,把喂奶的间隔时间延长一下。
夜间喂奶时,妈妈还应注意不要让宝宝含着奶头睡觉:有些妈妈怕宝宝哭闹影响自己的休息,就让宝宝叼着奶头睡觉,或者一听见宝宝哭就立即把奶头塞到宝宝的嘴里,这样会影响宝宝的睡眠,也不能让宝宝养成良好的吃奶习惯,而且还有可能在妈妈睡熟后,乳房压住宝宝的鼻孔而发生意外。
剃头
给宝宝剃头是年轻父母们“头痛”的问题,尤其是在夏天,气温高,宝宝容易出汗,一旦宝宝的头发过长,一出汗就会让宝宝更加燥热。所以,很多爸妈会在夏天给宝宝剃头,让宝宝清爽度过炎热的夏天。那么该怎样给宝宝安全地剃头呢?
由于宝宝的皮肤稚嫩,抵抗力差,囟门未合,头部的敏感区因轻微的损伤都有可能引起感染、红肿。所以给宝宝剃头时,不能刮破宝宝的头皮,特别是宝宝的囟门,更要小心不能碰到。而且,如果在剃头的时候头发不小心掉入宝宝的眼睛中,就会让宝宝特别不舒服,甚至哭闹。因此为宝宝安全着想,爸妈可以用剪刀适当剪去宝宝一部分过长的头查,没必要非用“剃”和“刮”的方式,避免人为地对宝宝造成伤害。
一些地方有满月时给宝宝剃头、刮眉毛的风俗,以为这样宝宝的头发、眉毛就会漆黑浓密,这种说法也是不科学的。新生儿的毛发长得好不好,主要是受妈妈孕期营养及遗传的影响,如果希望宝宝的头发长得更好,可以在稍大时适当给他补充一些营养毛发的食品,如核桃、黑芝麻等,以改善毛发质量。
给宝宝剪指甲
宝宝的指甲长得特别快,手指甲长了若不及时剪短,指甲会藏污纳垢,也可能会因抓破皮肤而引起感染。所以为避免宝宝把脸抓伤,爸妈可以趁宝宝熟睡时小心仔细地为他们修剪。修剪时要选择专门给宝宝用的指甲刀,这种指甲刀钝头的前部呈弧形。
在剪的过程中要注意:剪指甲时一定要抓住宝宝的小手,避免宝宝因晃动手指而被剪刀弄伤。妈妈可以将一手的拇指和示指牢固地握住宝宝的手指,另一手持剪刀从指甲缘的一端沿着指甲的自然弯曲轻轻地转动剪刀,将指甲剪下,切不可使剪刀紧贴到指甲尖处,以防剪到指甲下的嫩肉。剪好后检查一下指甲缘处有无方角或尖刺,若有应修剪成圆弧形;如果指甲下方有污垢,不可用锉刀尖或其他锐利的东西清理,应在剪完指甲后用水洗干净。
带宝宝进行户外锻炼
随着宝宝慢慢长大,他的活动范围不只局限在那两米见方的床上了。这时爸妈可以抱着宝宝到户外接触一下外面的世界,扩大宝宝活动的范围。
户外活动可以使宝宝接触到外部环境中的各种人和事物,增加其对视觉、听觉刺激,更重要的是可接受阳光和空气,增强宝宝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增强体质,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此外,带宝宝到户外接受阳光的照晒还能帮助钙的吸收。
不过,爸妈带宝宝进行户外活动时,户外活动的次数和时间应当循序渐进。开始时可以每天1次,适应后可增加至每天2-3次,每次从几分钟开始,以后可增加到1-2个小时。宝宝进行户外活动的时间还应根据季节变化、气温的髙低、宝宝适应的情况等作相应的调整。
坚持户外活动对宝宝是一种有益的锻炼,当环境气温变化较大时,经常户外锻炼的宝宝则不易生病。不过爸妈不能操之过急,开始时,可先在室内打开窗户,让宝宝接触一下较冷的气温,呼吸新鲜空气,无不良反应时,即可到户外去了。宝宝患病时,抵抗力下降,应暂停户外活动。
爸爸也要和宝宝多接触
在平时对宝宝的护理中,一般都是妈妈充当主角,爸爸通常只打个下手。而且,有的爸爸会因为宝宝的哭闹,产生厌烦的情绪,其实这样做是不对的。虽然宝宝并不会用言语表达自己的好恶,但乂一样知道谁更喜欢自己,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宝宝总跟妈妈显得特别亲的缘故。年轻的爸爸们,虽然你很忙,但为了让宝宝像喜欢妈妈一样喜欢你,你就该抽出一定的时间来和宝宝亲密接触,让你也成为宝宝喜欢的好爸爸。
在日常生活中,爸爸一定要和妈妈那样经常出现在宝宝的视线里,而且还要像妈妈那样经常抱一抱宝宝。因为只有当宝宝被成人抱着的时候,他才感觉自己是安全的,而这种安全感是他进行一切活动的必要前提。你可以用手拍拍他,轻轻地抚摸他,和他做一些简单的游戏。这样既能使宝宝髙兴,也能使爸爸在和宝宝的玩乐中放松一下疲惫的精神,而且经常性的身体接触会使宝宝增加对爸爸的信任度。
爸妈还可以随时对宝宝进行刺激,包括动作的、声音的刺激都可作为和宝宝进行交往的方式。爸爸与妈妈不同的声音常常会令宝宝感到兴奋,久而久之,他也会对爸爸的声音产生亲近感,从而对发出这种声音的人产生亲近感。
总之,爸爸要得到宝宝的信任,就必须肯花时间和宝宝交流。通过身体接触和语言“交流”逐渐赢得宝宝的信任,成为和妈妈一样“可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