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Q中文网 > 玉盘珍馐值万钱——宫廷饮食 > 第二节 历代皇帝饮茶趣事

第二节 历代皇帝饮茶趣事

3Q中文网 www.3qzone.io,最快更新玉盘珍馐值万钱——宫廷饮食 !

    古往今来,不少帝王都与茶有着特殊的“情缘”,形成了饮茶文化中一个有趣的现象。

    据说汉高祖刘邦在楚汉大战时受伤出逃,途经河南武德时;喝了这里的“膏汤积壳茶”(后称油茶)后,伤口很快愈合,于是盛赞“佳膳出武德,膏汤盛宫筵”,并加封此茶为“宫廷御茶”。

    据《赵飞燕别传》记载,西汉成帝皇后赵飞燕,容貌美丽,深得成帝宠爱。两人经常在御花园中品茗饮酒。赵飞燕喜欢饮茶,每年成帝都要江南各地进贡一些谷雨前珍品茶,供她享用。俗话说:人走茶凉。成帝驾崩后,赵飞燕也就失宠了。谷雨前珍品茶也难喝到了。她天天烧香,求成帝在天之灵保佑。说来也巧,赵飞燕在梦中喝到了成帝赐给她的雨前茶。

    相传公元前二年的一个深夜,风清月朗,万赖俱寂,赵飞燕在寝宫里设起了成帝的灵位后,便迷迷糊糊进入了梦乡:只见成帝驾着一朵祥云朝她飘来,把她紧紧地搂在怀里说:“今日我受阎王差遣,特地前来给爱妃送上雨前珍品茶——西湖龙井”。成帝说完,右手一挥,一道白烟升腾,两个侍从来到赵飞燕面前说:“请娘娘饮茶”。赵飞燕揭开杯盖,只见汤色杏绿,清澈明亮,叶底嫩绿,匀齐成朵,芽芽直立,非常壮观,品上一口,香气清高持久,滋味鲜醇清爽,回味甘甜,心旷神怡,和凡间龙井没有两样。

    等她放下茶杯一看,寝宫花园内依旧空空,只剩她一人,举目四望,只见一朵白云向西飘去,她边追边喊陛下,最后失声痛哭起来。侍女见状,忙将赵飞燕叫醒。赵飞燕醒后,方知是南柯一梦。但从此后,赵飞燕梦中喝赐茶的故事却流传开了。

    从汉至魏晋南北朝,饮茶的习俗逐渐传至长江中下游地区。三国时期。吴国宫中已盛行饮茶,《三国志·韦耀传》记载,东吴国最后一个皇帝孙皓,每次大宴群臣,都要强迫群臣喝酒,把他们灌得酩酊大醉,引以为乐。大臣韦耀不善饮酒,孙皓就“常为裁减,或密赐茶荈以当酒。”

    魏晋以后,由于茶树的种植逐年增加,茶叶在南方也渐渐成为一种普通的待客饮料。如果说茶叶在过去还是一种豪门斗富之物,那么东晋以后,茶叶反而成为皇亲国戚用以标榜自己俭朴之物。如《晋书·桓温传》记载东晋大将军桓温生性俭约,每次宴请宾客,都只用茶果而已。有的皇帝为表示自己节俭,规定在他死后专以茶饮来代替牲祭,如《南齐书·武帝本纪》载,齐武帝临死前在遗诏上写道:“我灵上慎勿以牲为祭,唯设饼果、茶饮、干饭、酒脯而已。天下贵贱,咸同此制。”这也反映出齐武帝对茶的爱好。

    隋代以后,由于修建了大运河,沟通了黄河长江二大流域的交通。这条纵贯南北的大动脉,使长江流域的物资能源源北上,南北交往密切,其中茶叶自然也被带到北方去。另外,据说隋文帝“素患脑病”,有僧人劝他“煮茗草(茶)服之,果收效验”,因此,隋文帝此后十分嗜茶,于是举国上下,信而好之。这样,到唐代时,运河沿岸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封演《封氏闻见记·饮茶》)。

    唐代中期,陆羽的《茶经》问世,这部书对饮茶的起源、茶的产地、采茶的器具、制茶的过程、饮茶的方法、所用的器具等等,都作了比较全面系统的论述。这是我国茶史上的第一部重要著作,也是世界上出现的第一部茶书。它把茶的产生和饮用,总结提高为一门新的学问和文化,《茶经》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宫廷和民间饮茶文化的发展。

    由于陆羽等人的提倡,茶在唐朝就真正成为举国之饮,上至皇帝大臣,下至百姓,普遍爱好饮茶。正如陆羽《茶经》所云:“滂时浸俗,盛于国朝,两都并荆渝间,以为比屋之饮”。所以,有关唐代皇室的饮茶趣事也十分多,其中最有名的是文成公主带茶入藏与西藏奶茶的形成。

    唐代贞观十五年的一个夜晚,唐大宗正在灯下看书,听到文成公主求见的声音,就召见入室,问有何事。文成公主因奉诏进藏,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成婚,临行前要求将茶叶带进西藏,就对唐太宗说:“本朝饮茶嗜好者刘贞亮曾概括饮茶有十德: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皇儿酷爱饮茶,请父皇恩准带些茶叶进藏。”

    太宗问道:“当今茶叶品种繁多,不知女儿要带哪种?”

    文成公主说:“女儿最喜欢楚地岳州产的□湖含膏。其味道甘鲜,芳香扑鼻,非其它茶叶可比。”

    太宗说:“这□湖含膏岁产不过一二十两,系当朝珍品,数量不多,既然女儿要,为父哪有不给之理。”说完即令太监打开茶库,将历年积蓄的□湖含膏全部交给了文成公主。

    数月后,文成公主进藏,到达青海时,遇上了松赞干布的迎亲队伍。入夜,松赞干布举行了盛大的酒宴,自己也喝醉了。文成公主叫贴身丫环熬了一大壶□湖含膏茶水,喂给了松赞干布喝。半夜时分,松赞干布酒醒了,便对文成公主说:“以往醉酒,一醉就是一个通宵,今日怎么醒得这么快?”

    文成公主对他说这是茶的功劳,松赞干布又接过茶水,一饮而尽。顿时,只觉喉底润滑,满口生津,连声称赞,又问这茶产于何地?

    文成公主向他介绍说:“楚地岳州辖区内有条流入洞庭湖的河,叫□水。河边有座常年云雾缭绕的高山,山上有座古刹,因常有成群的白鹤到寺边树上栖息,故名‘白鹤寺’。寺内僧人在山坡上植了十来株茶树。每年阳春三月,茶树上吐出了许多像竹笋一样肥嫩的芽头。僧人选择在天晴的早晨,冒着晨露将芽头摘下,然后进行蒸青、捣碎、拍压、焙干、串扎和包封。其状如饼,中有一孔,色泽黄褐,当地人称之为‘白鹤茶’。是历年朝廷的贡茶珍品。后来,白鹤寺改为□湖寺,加上茶叶捣碎后有膏液溢出附其上,便改名为‘□湖含膏’。”

    文成公主到达吐蕃(西藏)以后,看到当地藏民都喜欢用牛奶待客,于是,汉人喝起来不习惯。她想:要是用茶水加入牛奶中,既可以去掉膻味,喝起来又清香可口。于是,她叫丫环用□湖含膏熬了一壶水,掺到煮好的牛奶中,自己先喝了一碗,又叫丫环每人喝一碗,果然,喝起来既保持了牛奶的原味,又有茶叶的清香,大家都说好喝。

    从此,奶茶就在西藏民间普及开来了,渐渐地形成了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的习惯。藏民们从文成公主那里了解到茶叶是一种至性不移之物以后,青年男女订亲,都以茶作为聘礼了。

    茶兴于唐,盛于宋。在宋代,茶的种植更加普及,名茶倍出,制茶的技术也有了显著的提高,饮茶更普遍。宋代著名政治家王安石曾在《议茶法》中说:“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或无。”元、明、清诸朝,皇帝饮茶已成为司空见惯的事了,有关趣闻轶事不可胜数,兹介绍以下几则。

    相传朱元璋有一天参加晚宴以后,来到国子监视察,刚刚坐定,御厨就双手献上了一盏热气腾腾的茶。

    朱元璋刚吃完酒肉,喉干舌燥满嘴油腻,见献来热茶,自是喜欢,等不及茶凉,端起来就喝。几口茶水落肚,感觉喉底润滑,齿颊留香。便问御厨是什么茶,御厨说:“此乃福建武夷岩茶,武夷岩茶有大红袍、水仙、乌龙和奇种,其中以大红袍为最佳。此茶清冽幽香,冲泡多次,余香绵绵,回味不绝。圣上今日饮的就是大红袍。”

    朱元璋问:“为什么叫大红袍呢?”

    御厨说:“相传很久以前,有个皇太后得了肠胃病,吃不下饭,宫中御医对此无可奈何。皇太后让皇太子到名间去求秘方。皇太子骑马出了京城,来到一座云雾缭绕的高山上,听见有人高呼救命,见一只猛虎正朝一个白发苍苍的老汉扑去。太子急忙拔出宝剑,杀死了猛虎。老汉得救了,要请皇太子到家中去住几日以示感谢,皇太子如实相告,要为太后去找药。老汉说武夷山上有种树叶可救皇太后的命。皇太子一听,喜出望外,要老汉带他去武夷山。他们在一座险峻的山崖上,看见了一株青枝绿叶,散发着清香的古树,老汉说就是这树的叶子,皇太子脱下里面的大红袍,把采下的绿叶包在里面。扬鞭催马,赶回京城。这时,皇太后已奄奄一息,皇太子赶忙熬茶,皇太后喝下一小碗,不一会儿病情就减轻了一半,连服三日,皇太后的病彻底好了。后来,皇帝降下圣旨,封那株茶树所产之茶为大红袍。”

    朱元璋听得连连点头,命太监赏给御厨一套衣袍。有位贡生不服气,就在门外高声吟道:“十载寒窗下,不如一盏茶。”

    朱元璋听后没有发怒,笑着说道:“他才不如你,你命不如他。”

    清代时,许多皇帝都喜饮茶。康熙皇帝南巡时,来到太湖,进入一个茶亭。一队身着彩衣的姑娘托着景德镇雕花瓷碗,提着宜兴紫砂茶壶,步履轻盈,鱼贯进入茶亭。苏州知府对康熙说:“此茶乃新近采摘的嫩尖叶,是历年所进之贡茶,请圣上品尝。”

    康熙接过茶碗,一股浓烈的芳香扑鼻而来,碗内汤色嫩绿鲜艳,舒展的嫩芽如枪如旗在汤中竖立,或浮或沉,煞是爱人。喝上一口,其滋味香醇甘厚,齿颊留香。便问知府此茶的来历?

    知府说:“此茶产于湖边的碧螺峰,名叫‘吓杀人香’。有一个叫朱正元的人,在江苏吴县太湖东山上,发现碧螺峰的崖壁上长有数株野茶,其香气惊人,采来试作饮料,竟然色味非同一般。后来,有一年的初春,几个农家少女,攀上碧螺峰的崖壁上采摘新茶,至红日西沉,满载而归,刚进村时,几个乡人突然叫起来,‘吓杀人香,吓杀人香’。此后人们便把碧螺峰的茶名为吓杀人香。”

    康熙听完,叫人拿来一把未熬制的茶叶,仔细一看,茶叶外形条索分明,卷曲成螺,幼嫩碧绿,茸毛遍布。他略一思量说:“此茶品质优良,来历不凡,只是名字不雅,它形似碧螺,又是春茶,就叫碧螺春吧!”并赋诗一首:

    从来隽物有嘉名,物以名传愈见珍。

    梅盛每称香雪海,茶尖争说碧螺春。

    已知焙制传三地,喜得榆杨到上京。

    吓杀人香原夸语,还须早摘趁春分。

    从此,“吓杀人香”便改名为“碧螺春”了。

    清乾隆皇帝也酷爱饮茶,早中晚三趟茶,定时定量,从不间断。据说,他用的雕花紫砂茶壶也不准太监擦洗,让茶壶的内壁上长着一层厚厚的茶垢。

    乾隆八十五岁那年,他决定让位于他的儿子嘉庆皇帝。消息传开,老臣们纷纷表示惋惜,并对乾隆说:“国不可一日无君”,而乾隆却回答道:“君不可一日无茶呀!”

    乾隆皇帝最喜欢喝龙井茶,他除了自己喝,还到处宣传龙井茶的好处。因此,皇室开销的龙井茶一年比一年多,这可苦了杭州龙井茶产区的茶农。乾隆得知这一情况后,就为此了一首《观采茶作歌》,他说:

    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骑品火最好。

    西湖龙井旧擅名,适来试观其道。

    村男接踵下层椒,倾筐雀舌还鹰爪。

    地炉文火续续添,乾釜柔风旋旋炒。

    慢炒细焙有次第,辛苦工夫殊不少。

    王肃酪奴惜不如,陆羽茶经大精讨。

    我虽贡茗未求佳,防微犹恐开奇巧。

    乾隆皇帝这首《观采茶作歌》传开以后,每年贡茶数量有所减少,民间也开始喝上了龙井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