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Q中文网 www.3qzone.io,最快更新玉盘珍馐值万钱——宫廷饮食 !
日本学者篠田统在《中国食物史研究》中说:《饮膳正要》“不是为一般官员和劳动人民写的,而是为享受美酒佳肴,拥有众多美女,不断进行房事的人写的”。也就是为皇帝及其亲属写的。因此,这本书历来被人们视为反映元代宫廷饮食文化的代表作。
众所周知,宫廷饮馔的供应对象主要是帝王及其亲属。中国历代皇帝都是重视口腹之欲的,他们可以凭借权势,聚敛天下美食,役使天下名厨,因此,宫廷饮馔实际上可以代表那个时代中国饮食文化的最高水平。如果说民间饮食是中国烹饪的基础,那宫廷饮食则是中国古代烹饪艺术的高峰。尽管宫廷饮馔是供皇帝们享用的,但这些美味佳肴,是由农、牧、渔民提供原料,厨师提供手艺,工匠提供餐具,由此共同创造的宝贵文化遗产。
中国古代皇宫廷饮馔在各个朝代的风味特点是不尽相同的,存在着时间和空间的差异。元代蒙古贵族入主中原,远征欧亚,宫廷饮馔以蒙古族传统饮食为主,兼有汉、回及域外风味。元代蒙古族以畜牧业为主要生计,习嗜肉食,兽禽兼用,羊肉比重较大,野味占有一定比重,由此构成元代宫廷饮食的主要特色。
蒙古民族畜牧业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蒙古人的祖先——蒙古室韦时,就已产生了畜牧业,但尚不发达,种类不全,数量不大,应用也不广,仅处于一种萌芽阶段。
辽金时代,蒙古族各部大体上分布于东起兴安岭,西至阿尔泰山,南达阴山,北抵贝加尔湖一带。这里有广袤无垠的大牧场。正如《蒙鞑备录》所言:“鞑国地丰水草,宜羊马。”《敕勒歌》中也唱道:“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种自然环境为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十至十三世纪初期,畜牧业在蒙古族王室与贵族饮食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逐渐占居了主导地位,成为生产的主要部门和生活的根本来源,“全部财产皆在于是”,“家畜且供给其一切需要”(多桑《蒙古史》上册,中华书局,1962年出版)。特别是养羊业,它在当时蒙古人的饮食生活中实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羊的肉、乳、皮、毛都是人们日常生活必需品。“宰羊为粮”、“牧而庖者以羊为常。”甚至在极困窘的情况下也离不开羊。当成吉思汗及王罕逃避敌人追捕时,就都是靠食羊肉、饮羊奶活命的(《元朝秘史》卷二)。
当时,蒙古族羊群的数量也较多,“彼国中有一马者,必有六、七羊,谓如有百马者,必有六、七百羊群也”(《蒙鞑备录》)。以此估算,一些蒙古部落已有羊近百万只,仅成吉思汗六世祖海都一家即“有无数……羊群”(《史集》卷一)。
由于牧羊众多,蒙人食俗喜食羊肉,烹羊炮羔,也就成为蒙古王室的一个传统。特别是入主中原,建都北京后,宫廷用羊量猛增。元朝皇帝的御膳,每日“例用五羊”,元朝末代皇帝顺帝,“自即位以来,日减一羊”,被视为贤明之举(杨瑀《山居新话》)。每逢元旦等重大节庆,宫廷举行宴会,均以羊肉为主。宫廷中的膳食供应,主食以面食为主,副食以羊肉为主。南宋亡国后,太皇太后和小皇帝来到元大都(北京),饮食生活也是以食羊肉为主。
元代宫廷御厨对羊肉的烹饪方法很多,其中最负盛名的是全羊席,这是元朝宫廷在喜庆宴会和招待尊贵客人时最丰富和最讲究的传统宴席,早已驰名中外。据有关历史记载,这种传统风味宴席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元代成吉思汗时期,如《蒙古秘史》说:“成吉思汗定天下,大享功臣,设全羊名为乌查之宴。”全羊席是以羊头至羊尾取料制做的,因料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烹调方法制作,故形味各异,色香有别,独具一格。
全羊席在元朝就已十分丰盛,发展到近代,就更加豪华精美了。全羊席**有菜肴一百二十品,点心十六种,分四道上菜,各道菜的名称,尽管主料全是羊身上的东西,但却不露出一个“羊”字,兹以第一道菜的菜名为例。
冷菜
采闻灵芝:以羊鼻子为主料烹制。
凤眼珍珠;以羊眼睛为主料烹制。
千层梯丝:以羊巧舌为主料烹制。
水晶明肚:以羊肚子为主料烹制。
吉祥如意:以羊脊髓为主料烹制。
七孔设台:以羊心脏为主料烹制。
文臣虎板:以羊排骨为主料烹制。
烤红金枣:以羊里脊为主料烹制。
大件
酿麒麟顶:以羊盖头为主料烹制。
鹿茸凤穴:以羊鼻子为主料烹制。
金铣猩唇:以羊上唇为主料烹制。
金熠翠绿:以羊肉为主料烹制。
小菜
凤眼玉珠:以羊眼睛为主料烹制。
天开秦仑:以羊耳根为主料烹制。
百子葫芦:以散丹口葫芦门烹制。
扣焖鹿肉:以熟羊肉为主料烹制。
菊花百立:以羊脊髓为主料烹制。
金丝绣球:以羊肝脏为主料烹制。
甜蜜蜂窝:以羊肚子为主料烹制。
宝寺藏金:以干羊肉为主料烹制。
虎保金丁:以鲜羊肉为主料烹制。
御展龙肝:以羊腰子为主料烹制。
彩云子箭:以羊肺脏为主料烹制。
冰雪翡翠:以羊尾巴为主料烹制。
饭菜
丝落水泉:以羊舌头为主料烹制。
丹心宝袋:以羊肉、散丹、心烹制。
八仙过海:以羊肚、心、胸、葫芦、
散丹、腰子、肝、蹄烹制。
青云登山:以羊蹄肉为主料烹制。
这些羊肴,都冠以吉祥如意的美雅之名,别有一番情趣。
在《饮膳正要·聚珍异馔》中的九十四种宫廷御膳中,有七十余种以羊肉为主料或辅料,烹调技法复杂多变,品各异味,兹以其有代表性者,介绍如下。
柳蒸羊 羊一口,带毛,右件,于地上作炉,三尺深,周回以石烧,令通赤,用铁芭盛羊,上用柳子盖覆,土封,以熟为度。
炙羊心 治心气惊悸,郁结不乐。羊心一个,带系桶,咱夫兰三钱,右件用玫瑰水一盏浸,取汁,入盐少许,签子签羊心,于火上炙,将咱夫兰徐徐涂之,汁尽为度,食之安宁心气,令人多喜(咱夫兰为一种药材,甘平无毒)。
马思答吉汤 补益温中顺气,羊肉一脚子,卸成事件。草果五个,官桂二钱,回回豆子半升,捣碎去皮,右件一同熬成汤,滤净,下熟回回豆子二合,香粳米一升,马思答吉一钱,盐少许,调和匀,下事件肉,芜荽叶(马思答吉为一种香料,可去邪恶气)。
沙乞某儿汤 补中,下气,和脾胃。羊肉一脚子,卸成事件,草果五个,回回豆子半升,捣碎去皮。沙乞某儿五个,右件一同熬成汤,滤净。下熟回回豆子二合,香粳米一升,熟沙乞某儿切如色数大,下事件肉,盐少许,调和令匀(沙乞某儿即蔓菁)。
三下锅 补中益气。羊肉一脚子,卸成事件,草果五个,良姜二钱。右件同熬成汤,滤净。用羊后脚肉,丸肉弹儿,丁头棋子,羊肉指甲匾食,胡椒一两,同盐、醋调和。
盏蒸 补中益气。挦羊背皮,或羊肉三脚子,卸成事件。草果五个,良姜二钱,陈皮二钱,去白,小椒二钱,右件用杏泥一斤,松黄二合,生姜汁二合同炒。葱、盐、五味调匀。入盏内蒸,令软熟,对经卷儿食之。
杂羹 补中益气。羊肉一脚子,卸成事件。草果五个,回回豆子半升,捣碎去皮。右件同熬成汤,滤净。羊头洗净二个,羊肚,肺各二具,羊白血双肠儿一付,并煮熟,切。次用豆粉三斤作粉。蘑菇半斤,杏泥半斤,胡椒一两,入青菜,芫荽炒。葱、盐、醋调和。
鸡头粉馄饨 补中益气。羊肉一脚子,卸成事件。草果五个,回回豆子半升,捣碎去皮。右件同熬成汤,滤净。用羊肉切馅,下陈皮一钱,去白。生姜一钱,细切。五味和匀。次用鸡头粉二斤,豆粉一斤,作枕头馄饨。汤内下香粳米一升。熟回回豆子二合,生姜汁二合,木瓜汁一合同炒,葱、盐匀调和(鸡头粉为苋的干燥种仁的粉末,淀粉含量高)。
鼓儿签子 羊肉五斤,切细,羊尾子一个,切细,鸡子十五个,生姜二钱,葱二两,切,陈皮二钱,去白,料物三钱。右件调和匀,入羊白肠内煮熟,切作鼓样。用豆粉一斤,白面一斤,咱夫兰一钱,栀子三钱,取汁;同拌鼓儿签子,入小油炸。
茄子馒头 羊肉、羊脂、羊尾子、葱、陈皮各切细,嫩茄子去穰。右件同肉作馅,却入茄子内蒸。下蒜酪、香菜末食之。
元代宫廷的饮食不仅菜肴制作以羊肉为主,而且主食也喜与羊肉一起搭配制作。元代宫廷的主食,主要有小麦、大麦、荞麦等,据《饮膳正要》记载,大麦可以熬粥、煮饭,还可以和羊肉一起熬汤,称为大麦汤,也可以磨成面粉再加工成其它食品,如“聚珍异馔”中的“大麦筭子粉”,即以大麦粉三斤、豆粉一斤,再加上羊肉丝、生姜汁、芫荽叶、草果、回回豆子等物一道加工而成,此馔可补中益气,健脾胃。
另外,没有加工的小麦,可以煮粥,或炊作饭,而且被认为对“消渴、口干”有疗效。小麦磨成面粉,也常爱和羊肉一起,加工成多种食品。据《饮膳正要》记载,元代宫廷中比较著名的面食有下面一些。
剪花馒头 羊肉、羊脂、羊尾子、葱、陈皮各切细。右件,依法入料物,盐、酱拌馅,包馒头。用剪子剪诸般花样,蒸。用胭脂染花。
莳萝角儿 羊肉、羊脂、羊尾子、葱、陈皮、生姜各切细。右件,入料物、盐、酱拌匀。用白面、蜜与小油拌人锅内,滚水搅熟,作皮。
天花包子 羊肉、羊脂、羊尾子、葱、陈皮、生姜各切细。天花滚水烫熟,洗净,切细。右件,入料物,盐、酱拌馅,白面作薄皮蒸。
荷莲兜子 羊肉三脚子,切;鸡头仁八两;松黄八两;八檐仁四两;蘑菇八两;杏泥一斤;胡桃仁八两;必思答仁四两;胭脂一两;桅子四钱;小油二斤;生姜八两;豆粉四斤;山药三斤;鸡子三十个;羊肚、肺各二副;苦肠一副;葱四两;醋半瓶;芫荽叶。右件,用盐、酱五味调和匀。豆粉作皮,入盏内蒸,用松黄汁浇食。
此外,诸如面条、烧饼、奄子等各类面食都爱与羊肉一起加工,具有浓郁的民族风味。
除羊肉外,牛肉、猪肉和驴肉在元代宫廷饮食生活中也占有一定的地位,但重要性远不及羊肉。特别是猪肉,食者甚少,其原因在于元代蒙古族人认为猪肉:“主闭血脉,弱筋骨,虚肥人,不可久食。动风、患金疮者尤甚”(《饮膳正要》卷三),不如羊肉具有滋补的功能。因此,《饮膳正要·聚珍异馔》中对牛、猪、驴肉制品记载较少,只有“猪头姜豉”、“攒牛蹄”,同书“食疗方”中也仅有“猪肾粥”、“黑牛髓煎”、“牛肉脯”、“驴头羹”、“驴肉汤”等味,这与羊肉制成的菜肴相比,悬殊极大。
此外,野味和水产品也深受元代宫廷的欢迎,当时宫廷御膳中常用的品种有如下一些。
团鱼汤 主治伤中,益气,补不足。羊肉一脚子,卸成事件。草果五个。右件同熬成汤,滤净。团鱼五、六个,煮熟,去皮、骨,切作块。用面二两作面丝,生姜汁一合,胡椒一两同炒。葱、盐、醋调和。
熊汤 治风痹不仁,脚气。熊肉二脚子,煮熟,切块;苹果三个。右件,用胡椒三钱,哈昔泥一钱,姜黄二钱,缩砂二钱,咱夫兰一钱,葱、盐、酱一同调和。
鲤鱼汤 治黄疽,止渴,安胎。有宿瘕者不可食之。
大新鲤鱼十头,去鳞、肚,洗净;小椒末五钱。右件,用芫荽末五钱,葱二两,酒少许,盐,一同腌拌。清汁内下鱼,次下胡椒末五钱,生姜末三钱,荜拔末三钱,盐、醋调和。
炒狼汤 古《本草》不载狼肉,今云性热,治虚弱。然食之未闻有毒。今制造,用料物以助其味,暖五脏,温中。
狼肉一脚子卸成事件,草果三个,胡椒五钱,哈昔泥一钱,荜拔二钱,缩砂二钱,姜黄二钱,咱夫兰一钱。右件,熬成汤,用葱、酱、盐、醋一同调和。
元代宫廷中饮料十分丰富,仅《饮膳正要·诸般汤煎》中就记载了近五十种,如:桂浆、桂沉浆、五味子汤、人参汤、仙术汤、杏霜汤、四和汤、羹枣汤、茴香汤、破气汤、白梅汤、木瓜汤、桔皮醒醒汤、松子油、杏子、酥油、醍醐油、马思哥油、枸杞茶、玉磨茶、金字茶、范殿帅茶、紫笋雀舌茶、女须儿、西香茶、川茶、藤茶、燕尾茶、孩儿茶、温桑茶、清茶、炒茶、兰膏、酥签、建汤、香茶。以上诸品,都是用药材、香料、茶叶、果品、奶油等物制成的。汤饮具有生津解渴的功能,有的还有滋补作用,一些品种至今还深受蒙族人民的欢迎,如被誉为“塞北三珍”的醍醐、酥酪,马奶酒,就有二种的制法在《饮膳正要》中作过介绍。
醍醐 取上等酥油约重千斤之上者,煎熬,过滤净,用大磁瓮贮之,冬月取瓮中不冻者,谓之醍醐。
酥酪 牛乳中取浮凝熬而为酥。
醍醐、酥酪、马奶酒为蒙古族的白食,蒙语为“查干伊德”,也就是奶与奶制品。醍醐,蒙语为“夏日陶斯”,俗称“纯酥油”或“马思桑油”。酥酪,蒙语为“欧日莫”,俗称“湩”、“桌黑”,后世蒙古族人又将这一美食再加工,制成“水乌他”,“奶乌他”、“酥酪蝉”,更是精美绝伦。马奶酒是元代蒙古族人民非常喜爱的饮料,其中精品又称“元玉浆”,需六蒸六酿方成,曾为元代宫廷御酒,每当皇室举行大宴或大祭时,马奶酒是必不可少的饮料。据《马可·波罗游记》记载,忽必烈曾用金碗畅饮马奶酒;元代开国名相耶律楚材将马奶酒赞之为“琼浆”,作诗云:“愿得朝朝赐我尝。”元代宫廷中书左丞许有壬馔有《马酒》一诗,赞道:
味似融甘薄,香凝酿醴泉。
新酷撞重日,绝品挹清元。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元代宫廷的饮食生活是十分丰富的,这既是元代蒙古族地区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元代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经济与文化交流的体现,更是元代宫廷御厨辛勤劳动与智慧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卓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