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Q中文网 > 且拾起一池落花:一位心理学家的感怀 > 84.潜意识里的痛

84.潜意识里的痛

3Q中文网 www.3qzone.io,最快更新且拾起一池落花:一位心理学家的感怀 !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遵循决定论原则。后期的行为可以从早期的经历中分析出原因来。尤其是后期的神经症都与早期的精神创伤有关。我从事心理学教学也算有点儿年头了,对弗洛伊德的理念是深信不疑的。

    有两实例为证:

    (一)

    本周去行健上班,中午到食堂吃饭。我打好了饭,找了一张桌子坐了下去。系里的同事也陆续跟了过来。有一位同事对我说:“我发现王老师总喜欢坐在柱子旁边。”我回头一看,身后是餐厅四方形的大柱子,外面贴着马赛克,跟一面墙似的。另一位同事为我解释,说“靠着柱子挡风”。其他人都跟着笑了起来。我想了想,对他们说:“这是我在煤矿里干活养成的习惯。在矿井里坐下时,最重要的是找一根柱子,还要拿镐头敲敲顶板,听声音虚不虚。叫做‘问顶’。”想不到这习惯竟然保留到现在,可见事关安全的事,对人的影响何等深刻!

    其实,在矿井里,柱子也不一定安全。有一次是个什么节日,我和学生到协庄矿去“夺高产”,休息时围着一根4米高的柱子坐下。通常,工作面的柱子都是要求把煤刨干净,把柱子楔在顶板和底板的石层之间,才算完成。这一次的这根木头柱子竟然只是虚虚地站在没刨完的碎煤上,柱脚下只是塞了两块木楔子,矿工们称为“失脚柱”。突然间,失脚柱真的失脚了,猛地倾砸下来。一位矿工看得真切,惊呼了一声“起”!我和学生们竟然都像兔子一样地敏捷,跳离了原地。这根4米长的大红松木,结结实实地砸在工作面上,我们竟发不出一声。

    (二)

    我走路时,通常不会走在窨井盖、水泥板上。实在绕不过时,肯定要看看清楚后才踏上去。这也是在煤矿上养成的习惯。虽然自己没有被“绊马索”或陷阱所害,但却亲历一位工友的落难,想起来至今也后怕。那是我在禹村矿“劳动锻炼”时的事。那时,我是井下的运搬工,其中有一项任务是“转翻笼”。一列煤车过来,先要拔去连接车皮的铁销子,将车皮推进翻笼子,通过“翻笼子”倒进一竖井,再将这些煤集中到井下的煤仓,然后再运出井口。翻笼子是一个硕大的钢铁家伙,下面铺有铁轨,一节煤车推进去后,用人力搬动笼框,让煤车上下翻个身,煤倒出去后,再将翻笼子正过来,把车皮推上铁轨,与前面的车皮连上铁插销。那天我的任务是与工友小蔡转动翻笼子。突然,一个接车皮的师傅大声对我说:“小蔡呢?”我还没回过神来,那师傅大喊一声:“不好!”就跑进了黑暗的巷道中。原来是小蔡脚下不慎,人跌进了倒煤的竖井里了。师傅们赶到竖井底部的煤仓里把小蔡拖了出来,送医院抢救,才算化险为夷。

    煤矿里的惊险,永远是潜意识里的痛。

    2009年4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