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Q中文网 > 美利坚纵享人生 > 第两千零五十六章 中秋快乐

第两千零五十六章 中秋快乐

作者:小鹿爱小胖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3Q中文网 www.3qzone.io,最快更新美利坚纵享人生 !

    “那么《阿凡达》呢?你是怎么开始的?”

    这部伟大的片子是怎么开始的?外界传说了几个版本,但不管哪一个都不如卡梅隆亲口说的有说服力,哪怕这家伙也是个编故事的好手。

    “我记得那是2005年春天,我和福克斯高层会面,请求投资几百万美元,拍摄我早在10年前就写出剧本的《阿凡达》

    当时,对方问了我一个问题:所有的外星人都需要拖着一条尾巴吗?

    我的回答是肯定的,他们需要有尾巴。

    接着我没再说什么,我也不再去解释。

    福克斯高层停止了质疑,同意进行开拍测试,他们知道,我是好莱坞的重磅炸弹,威力无需多言。”

    这种自恋的话可能只有卡梅隆说出来才不让人反感。

    “接下来,我聘请专家,为潘多拉星球上的纳美族设计一套全新的语言系统;着手为潘多拉星球上的动植物命名;确定星球的大气密度;创建外星音乐。最后,作家和编辑团队汇编了一本350页的《潘多拉百科全书手册》。”

    杨橙适时的捧场,“无疑,《阿凡达》让你再次问鼎电影世界。”

    卡梅隆微笑着耸了耸肩,没有说话,这时候无声胜有声。

    “比起电影,我更喜欢探索这个世界,当然,电影也是另一种形式的探索,你懂得。。。”

    杨橙点头,“我明白~”

    “我曾经独自驾驶着一艘通体绿色的潜水艇,经过海水的层层减速,最后轻轻地落在10898米的海底。

    拥有地球最深处之称的马里亚纳海沟,在52年后迎来了第三位抵达之人。

    我不知道还会下潜多少次,但是我的目标是尽可能多地探索这个未知世界。

    自从15岁那年,在美国纽约布法罗的一个泳池里获得了水肺潜水证书之后,我在40多年间在海里待了3万多个小时,有过逾72次深海潜水经历,其中33次的目标是泰坦尼克号的沉船遗址。

    大海如此丰富多彩,众多神奇的生物生活其中,比起我们的想象力,自然的想象力完全没有边界。

    我想,至今我对大海的了解还是很少,但我对海洋的好奇却一直延续着。”

    卡梅隆毫不掩饰的表现着自己对大海的热爱,杨橙说,“我想,你把对潜水的热爱和电影融合在了一起,成为了无数创作的灵感源泉。”

    “没错~”卡梅隆肯定道。

    就像很多传记作者喜爱的名人一样,詹姆斯卡梅隆的早年生活不同凡响且充满预示性。

    他出生在加拿大奥兰多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其父是一个电气工程师,而母亲是一个艺术家,似乎他一生下来就注定会具有工程和艺术两方面的才华。

    上世纪60年代,人类活动的范围随着科技的发展而扩大,美国人登上了月球,也抵达了马里亚纳海沟。

    卡梅隆和他的同龄人通过电视,开始看到世界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生物,对科幻和自然的热爱,伴随着卡梅隆这一代人的成长。

    内心的爱好一直是指引卡梅隆的最高坐标,中学毕业后,嫌大学课程无聊的他很快就自动退学,跑去干起了自觉有趣的机械修理工作,有很长一段时间,他的主业是给别人开卡车赚钱。

    直到他看到了《星球大战》,才最终选择电影作为他的职业,他喜欢讲故事,画图画,电影看起来是最合适的工作。

    “我没有上大学,但是受过世界上最好的两所大学的洗礼。一个是我所看的那些电影,我从无数经典作品里学到了足够的知识;还有一个是在卡曼工作室工作的那段经历,任何人经历过那样强度的工作,都会成才的。”回顾自己的事业历程,卡梅隆这样说。

    从为《星空大战》制作特技模型开始,到为《恐怖星系》担任小组导演和电影制作设计师,“特技”成为卡梅隆电影最重要的标签。

    没当成职业潜水员的卡梅隆,没有忘记把自己的热爱放到银幕上。

    1989年,卡梅隆自编自导的第三部重量级作品《深渊》问世,这部科幻影片源自那些出现在高中生物课上的想法———石油钻井工人发现未来水下生物的故事———对海底神秘生物的描述是影片一大尝试。

    为了更好地塑造深海生物,卡梅隆在《深渊》里为电影特技的发展树立了新的里程碑。

    首先,是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水下特技效果,卡梅隆在片中创造性地运用了各种方法表现水下奇观,它的水下特技启发了一批电影人,之后的《猎杀红色十月》、《红潮风暴》,以及《U-571》都受到了这部影片的很大影响,卡梅隆本人后来的《泰坦尼克号》,也运用了在《深渊》中实践过的很多特技手段。

    另一方面,他使用了“计算机生成动画”———CG。

    CG的应用产生了电影历史上第一个软表面、电脑制成的形象。这种技术,不但解决了利用模型难以拍摄三维空间运动生物体的困难,创造了令人信服的海底游泳智慧生物形象,而且创造了片中最令人难忘的场景———会变形的水柱。

    虽然这部电影使公司差点亏本,但全世界的观众被这种新技术所震撼。

    “对了,你们知道吗?拍摄《泰坦尼克号》其实只是为了满足我探险的愿望。”

    杨橙愣了下,“是的我也听过这个传说,不过这是真的?我以为是有媒体杜撰的。”

    “是真的,当年,我把《泰坦尼克号:图说历史》这本书甩在了二十世纪福克斯主席彼得彻宁的办公桌上,对他说: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就在这艘船上!

    我想就是这句话起了作用,我告诉他:我们要沉入海底,拍摄泰坦尼克号真实的画面,我们将把这个片段放在首映式上展现,这将会引起很大的轰动,票房也会很好!

    本来我以为会失败,可出乎我的意料,福克斯同意出钱支持我去探索泰坦尼克号。

    但电影公司不知道,对我来说,潜水造访泰坦尼克号残骸是最主要的目的,拍电影只是顺道为之,到现在,我依然觉得疯狂。”

    虽然说是疯狂,但他语气中的自豪,谁都听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