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Q中文网 www.3qzone.io,最快更新唐残 !
而在更北面陈仓古道要冲大散岭上关城之內,亦是一片兵马戎碌而纷乱奔走往来不已情景。成筐成捆的箭矢、木石被搬运上城头,又有许多满是血污的伤者和尸体被运下来。
从两侧城边上残缺垛口望下去,随着来自关外黑压压攀如蚁附的义军大部,成群结队推举着大排、撞车和长梯轮番攻打之下,显得越发岌岌可危起来。
虽然在关城门楼之外,已经堆满了残断的器械和血水汇流成泊的尸骸,但是来自下方义军阵营中的人马,依旧还是无穷无尽一般的冲击而上。
又在箭石如雨、滚木和灰瓶不断砸下的死伤累累之中,奋力的竞相攀附上抵抗变得越来越稀疏,也显得越来越乏力的关城城头。
而每被他们登上城头一次,就意味着在混战之中官军又一次的惨烈伤亡,以及更多捣毁和破坏的城防设施。作为坚持在城头的守将鹿宏晏,也已经变成了一个不择不扣血人。
在他的身上甚至还插着一只来不及拔掉的箭矢,那是他亲手砍到一名举旗当先的贼将,又将这面旗帜折断丢出去的代价。
而聚集在他身边的亲兵也变得稀稀拉拉,人人带伤而难掩疲惫与颓丧的颜色;只是望着他的眼神还算是坚毅而信赖有加。
然而鹿宏晏却是强忍着不去面对他们的眼神;因为他一次又一次允诺和保证他们援军一定会到来。但是实际上他也不知道所谓援军究竟在何方。
作为官军扼守关内的最后一处据点,其中最盛时曾经有包括右神策军、忠武八都、西川黄头和神机军、突将营,山西神健军,梓潼兵在内,足足六万七千名盛兵。
然而,新诗酒直转急下了。先是随着忠武八都自行哗变出走了五都,只追回来了韩建所部;然后又是山西节度使牛勖被宋浩所驱逐,山西神健军忧心家人而自行离去。
而后又有东川节度使杨师立不臣自立,结果关内的梓潼兵都被解除了武装,打散建制补充道其他部伍当中去,结果就连夜跑掉了许多。
接着又传来西川节度使陈敬瑄,劫夺天子起兵反乱的消息。黄头军当即内乱溃散了小半,余下的神机军、突将营在二杨的清洗之下,总算控制了局面。
然后又在杨枢密的带领下,分出大半数兵力马不停蹄的南下前去勤王了;所以如今的关内竟然只余忠武三都和部分黄头军,以及从凤州境内调来凑数的团练子弟了。
但好歹整个冬天道开春,关内的贼军亦是损失惨重而无力作为。所以他们也难得或许了一段不算太短的休养生息时光,甚至将城寨和防栅一直修到了陈仓(今宝鸡市)附近。
结果,就在这入夏之际,突然之间就有铺天盖地的贼军攻打过来,而原本应该作为策应和抵角的凤翔镇,甚至没有发出任何的示警和征兆。
而且这些贼军普遍士气高昂而装备精良更甚于官军;更别说在他们之中还混杂着凤翔、玢宁、渭北军的旗号一起共杀过来的;结果最先接触的那些军寨就被轻易骗开和攻陷。
于是,原本近一万五千员的官军,也猝不及防的在这一路节节溃败当中损失了小半数;等到贼军打到大散岭下的时候,关城內的守军已经不足万数了。
而作为官军之中兵力最强的黄头军两位大将,亦是一死一逃,这才把他这个忠武第一都将,推举到了小杨都监的病榻前,成为如今的领头人。
然而如今他的各种手段也已经用尽;包括让人组织梁泉县来的民夫在后方摇旗行进,伪作大批军马来援的计策,也被当年的贼军给轻易识破了。
所以他也不知道自己能够在坚持多久,是死在下一轮还是更下几轮的贼军攻势当中呢。他想到这里,不由叫过自己的亲兵问道:
“小杨都监的车马可曾出发了么。。”
“回都将,都监誓与关城同存,都将我等呵斥开来了。。”
然而这名亲兵却是露出某种悲苦之色道:
“那你们就想些法子啊,哪怕把人先送到州城以防万一也好啊。。”
鹿宏晏不有气绥道:
这时候,城头上负责瞭望的军事突然一边敲锣一边大声呐喊起来:
“小心。。炮石。。”
然而话音未落,就听得空中的呼啸声紧接而至;却是随着举着大排黑压压掩进而来贼军,许多块大小不一的石头轰然砸在了关墙和地面上,溅起许多尘土来。
虽然其中只有少数几块击中了关城,但是所坠之处无不是土崩墙裂,而相继剥落、迸裂下一大片的夯土来。
更有一发正中木制的箭塔兼望楼,数名弓手连惨叫和惊呼声都来不及发出,就已然被血淋淋的掩压在了碎片和废墟之中。
见到这一幕的鹿宏晏也不禁瞠目欲裂起来,显然在那些贼军不计代价的搬运和输送之下,居然克复了狭长谷道的崎岖,而把石砲等器械都运到了关城下来。
这对官军堪堪只能维持的士气和斗志,无疑是一种沉重的打击;随着紧接而至的第二轮轰击,落在了关城内聚集的民夫人群中,顿时像是炸了窝一般的四散奔逃开来。
最初还有负责看守的士卒,严厉叫骂和抽打着想要将他们重新驱赶回来;但是随着数名民夫撞倒了,关后栅栏边上拦截的官兵而逃入了野地里,事情一下子变得不可收拾起。
“快放箭。。”
刚刚回过头来的鹿宏晏心知不妙大声吼叫道,却是已经晚矣了。
还没有等那些听令转身过来的弓手张开弓弦,关城內那些负责看守的官兵,也见势不妙一般开始纷纷转身推倒、砍开了栅栏,步入那些逃亡民夫的后尘了。
而这时候,那些清理了门前通道的贼军,也开始发出来激烈的撞门声了。
——我是分割线——
而在江宁城外,再度舟船云集而呈现出出一番要满载而归的态势来。站在船甲板上的周淮安,望着对岸烟火依稀当中的江北风物,而略带遗憾的叹了口气。
好吧,这一次乘势做出《七律·太平军占领六合》的机会,要看要就这么错过了。至少在短期之内,太平军已经不适宜再大举进攻淮南了。
他原本还打算带着初来乍到的女人们,抽空游览一下哪怕是在这个时代,也堪称历史悠久的江南风物和古迹名胜。结果出了峡江这件事情之后,也就只能来也匆匆去也产出的打道回府了。
这一方面是因为消化和巩固江东基本盘需要的周期,另一方面则是自己也不能离开位于江陵的大都督中枢太久了,导致经济和军事上的重心出现偏差。
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战胜后的一系列成果所掩盖的一些问题,也正在逐渐显露和冒头出来;比如执行力和反应机制上的延迟,权力架构上和经济流通的失衡趋向。
这一次的渝州告急,便就是最好的例子。再拖下去这些积累起来的因素总爆发起来,就不是那么好收拾和整顿的了。所以江东风物再好也只能暂且求去了。
毕竟,目前太平军大都督府的政治核心和经济体系,还是依托江汉——长江中下游——湘水——珠江等水系提供的运力和交通便利为基础,进行运转和调控的。
因此作为居中大枢纽的荆州江陵位置,目前还是无可取代的。倒是在江东之地,除非完成壁板信号塔网点的铺设和地方社会结构和经济基础改造,不然怎么说也无法转移经济重心的。
想到这里,周淮安也是愈发期待起正在岭南境内的珠江流域,小范围实验和试行的有线电报网络了;从某种意义上这种原始的电信号传播方式门槛并不高,但是在试行的细节上就有不少问题了。
比如在平地上的布线和立杆相对简单一些,这些新线路可以与原本的驿站和信号塔体系,并列布设在一起而利用现成的人手进行管理和操作,或这可以就地获得某种补贴项目。
而水缸式反应电池所需的铜锌金属,乃至绿矾/硫酸等催化剂;都有现成的工业产出;更别说作为导线的铁丝和包胶,同样都有现成的批量制品。
但是遇到跨河、越岭线路的铺设,以及后续的巡逻和维护手段,就是一件费时费事,需要不断调试和摸索的事情;可以说五岭以南相对复杂的地形和走势,还有季节性的山洪和风灾,都是一种潜在的威胁和挑战。
但是一旦第一条长距离的网线建设完成之后,就可以一下子解决眼下大都督府在统治大为扩张之后,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和潜在的发展瓶颈、上限了。
其他的不用说,光是从渝州到润州着长江上下游着两千多里的沿岸地区,就可以做到瞬息而闻,昼夜可知的效率。对于统治力和执行效率、对策反应的加成,何止翻了几番。
可惜的是科技树这种东西,固然可以通过预知的要素的走捷径;但是想要从实验室中的手工制品,变成足以批量化生产的工业制品,就需要不断在各种方案的试错当中积累的足够经验,才能实现水到渠成的质变。
另一方面则是在十一个正编军序当中,推行更进一步的火器化所遇到的问题;主要是相对可以定型的铳炮生产工艺和装备计划,在火药生产方面的原料来源,也逐渐逼近了一个基本上限;
至少在开辟更多硫磺和硝石来源(比如日本)之前,是不可能有所突破了。毕竟南方的硝石硫磺之类的矿产并不多,开采效率也不算高(盐矿伴生物)。
因此,作为更进一步升级产品,各种硝化物的产量也未尽人意;目前也只能优先集中在作为工程爆破,和军事攻坚的炸药原料生产上;作为远程投射的发射药则,还是靠精炼提纯后的颗粒化黑火药包,继续扛大梁下去了。
另一方面,获得江东如此大一片地域内的土地和人口之后;在短时之内也是一个投入巨大的包袱和负增长源。尤其是在太平军都督府不打算让他们自生自灭,而是尽量组织起来恢复生产的情况下。
除了维持地方的军事存在和治安肃清所需的耗费之外,还有大量良种、耕畜和农业工具的调拨和投入,以及对于具体生产分工和组织的规划实施。
其他的方面需求到还好,都有现成的物资和对象可以调剂;但是其中最关键各处新屯庄中农业肥料的生产配额,就不免紧张起来了。
作为氮磷钾为主的基本要素,传统的氮肥可以通过就地收集水草、淤泥和作物根茎叶,堆积发酵绿肥而成;磷肥可以通过搜寻沿海岛屿积年的鸟粪石来补充。
但是钾肥就实在没有办法了,只能通过工业化和手段,从天然矿物和硬盐矿等原料中制取了;比如盐湖结晶中的硫酸钾和盐井的苦卤水中提取的氯化钾。
这就需要从长江上游的峡江道境内收集,再放流而下转运道江东境内,由本地设立的水力工场和作坊,进行进一步的加工,才能逐渐满足各处营田所和屯庄的基本需要。
因此,能够有效杀灭病虫害的农药,比如雄黄水,波尔多液、石灰硫磺合剂,乃至有机成分的烟(草)焦油、松脂、除虫菊、鱼藤等等,也是同样的道理。
毕竟,在这个没有任何化肥农药,而只能靠精耕细准来最大挖掘产量的时代,一旦投入这些辅助手段在农业生产上带来的增益效应,几乎是爆发式的增产结果。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太平军为人所宣示和坚信的“天命所在”的一部分;因为,只要是太平军所设立的屯庄所在,无论是土地出产还是生产效率,都是毫不意外的好处周边地区一大截的。
这一方面大大增强了相应招徕屯垦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也变相打击和削弱了,那些传统豪强、田主的残余势力,所曾经把持的乡里语话权和影响力。
毕竟普通贫民百姓或许不识字,也听不懂什么道理和主张;但是却能够切切实实感受到土地增产所带来的好处;这个可比什么空口白牙鼓吹和宣传上一万遍,都更有效果的多。
然后,自然会有人主动与之进行接触和尝试交流,以求取或是刺探相应丰产的秘诀。这样以一个个屯庄为中心所扩散开来的影响力,很容易就会成为将地方的局面给稳定下来的有力支撑点。
更妙的是这些增产丰收的关键命脉和物资来援,都是掌握在太平军的生产体系当中;就算是别人想要偷偷效法和模仿,也是根本学不过去的。
这样本地出身的乡土百姓,想要获得这些增益和好处,就只能向太平军的屯垦体系主动寻求合作和学习的机会;乃至以投军和接受徭役的形式,逐渐成为太平军统治体系和秩序内,贡献力量的一份子。
如此林林总总千头万绪的事情和项目,虽然大体上已有成熟体系来运作,但是在许多关键节点上,还是需要周淮安做出相应大方向的指引和判研;才有可能避免发展歪了或是重新走到正确的方向上去。
因此,虽然后世都在吐槽那位,喜欢对前线指手画脚而微操到基层部队著称的空一格;但是此时此刻的周淮安却是恨不得分身无数,才能逐一具体解决和指导这些层出不穷的问题所在。
然后,就有一具柔软的身体,从周淮安的后背贴了上来道:
“郎君正在想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