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Q中文网 > 临高启明 > 第十六节 农业蹲点

第十六节 农业蹲点

3Q中文网 www.3qzone.io,最快更新临高启明 !

    马千瞩心想这个讼棍又在推销他的“依法治国”理念了,说:“这样不好吧。大明朝还表面上说着王子犯法与民同罪呢,你这么明明白白写在法条上,怕是说不过去吧。”

    “督公啊,就应该这样,依法治国一定要有法可依,才能做到依法治国,我们过去有着太多法律不明确的地方,有着太多的权术运用的空间,这和依法治国的精神不相符的。”

    马千瞩说:“用法条来明确这个我没意见,我就是担心每部法律上都扯这么一句是否合适?我觉得元老地位的法条可以放在宪法里列一款就好了,用不着也没必要放在每部法律里――说起来你们连宪法都没起草吧。共同纲领这东西只能算是党章,不能和宪法混为一谈!”

    “我也觉得应该这样,不然归化民还不得对这个共同纲领的内容好奇死?再说过了三五十年,这条款挂着就摆明了刺激归化民嘛――招人恨。一个都算不上法条的少宽都被人骂了几十年,”吴南海发言了,“咱们一面说说人人平等,一面又公然宣告元老高人一等,要千秋万代,这不但精神分裂,而且给以后的反对派以很大口实。孔子一句意义多解的‘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被人一直揪辫子骂孔老二。我们搞个元老更平等,除了立个靶子给归化民之外毫无意义。要我看连宪法里都不该写这条,大家暗箱操作就是了。反正有共同纲领和荣誉法庭的设定,元老真有什么法律问题也不会上普通的法庭。何必写上去?”

    最后决定不写这条,但是在宪法中写入元老院是国家的缔造者、领导者、保卫者和指导者的崇高地位。

    接着又讨论了企划院提出的迁徙部分工厂到琼山的计划。博铺港本身算不上什么天然良港。目前的货物吞吐量已经达到了饱和的状态。要进一步增加货物周转量,就得进行大规模的港口建设。

    “现在仅每年从鸿基输入的动力煤就达到12万吨。这还不包括焦煤和其他大宗商品的输入。已经出现了货物压船压港的现象。很有必要对临高的工业企业进行一次疏散。”

    因为已经有了攻占广州之后的产业迁徙计划,所以主要疏散的是造船厂。现博铺造船厂的设备和工人除留一小部分维持修船和小型造船能力之外,其余全部迁香港岛另设新厂。另外耗煤量大,原料和产品两头在外的临高玻璃厂、瓷器厂;需要大量秸秆和水的造纸厂和原料基本靠输入的木材加工厂也将整体搬迁到琼山县。

    这样不但可以利用海口港的运输能力,还能减少临高县的非农业人口密度,缓解下住房压力,也便于就近取食:琼山和文昌都是农业大县。

    “搬迁我是没意见,就是那些搬不走的厂房、窑口可惜了。”程栋多少有些惋惜。

    “其实也没什么可惜的。这些窑口大多是急就式的,标准不高。隐患很大。留下的厂房还可以给其他厂子用。”展无涯倒是满不在乎,“再说这么几年用下来,就算寿命没到也得大修了。正好乘着搬迁的机会产业升级。”

    接着他们又谈了些大陆攻略方面的细节问题,最后是关于元老下乡搞蹲点调查的安排。

    “总体原则是在工矿企业的服务的元老就不要安排他们蹲点了,主要是搞‘参观’,三天内结束。行政部门的元老分组蹲点搞社会调研,待一周;本人申请,工作又安排的了的话,更长一些时间也可以。子山已经弄了一个蹲点的表。哪些人去哪里,去几天都有安排。每个部门也得留人值班……”马千瞩说。

    “每个人都要去?”

    “全部都去。当然各部门要安排元老值班。大概每次安排五分之一的元老去搞调研,大家轮流去。”马千瞩说,“我们应该去下面多看看真实的情况。不要总是陶醉在报表数字上。”

    秋风渐渐有了寒意,在小冰河期的海南,寒潮袭来的时候早间还有薄霜。此时正是秋收大忙渐入尾声的阶段。一队货运马车――其中还有一辆是元老专用的双轮马车正行走在临高-澄迈-海口的公路上。

    这个天气里搞下乡蹲点。天气晴爽,温度适宜。出远门走一遭再到农村待几天。对元老们来说就不会有太多的抵触心理了。

    现在除了少数人之外,已经没有元老愿意在大热天出远门。毕竟只有临高才有冰块、水空调。就是这会出门,轮到去远一点,人口少一点的地方的元老也有微词。

    郧素济听说安排自己去得是琼山,倒是很高兴。这三四年来他一直窝在临高,整日里工作不是零距离农田水利,休息了就是伴着食品厂的汽笛入眠。连海口都没去过,便动了去琼山调研的念头

    他虽然人在轻工业部,但是因为食品厂的业务关系和兼职为天地会当农技员的渊源,和农业口的关系很深。托吴南海报了个调研项目,专门考察海口的国有农庄和移民的生产生活情况,没想到很顺利的就批下来了。

    临走前还对吴南海说:“老吴,咱们在海口还是大有一番作为的。”

    他指的是农业部精心设计的台湾岛和海南岛农垦蓝图。

    在历史上,1952年创建的海南农垦是是次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农垦的全国第三大农垦。有总人口105万人,其中职工人数21.30万人,遍布海南各地的生产基地除橡胶和茶叶外,还种植椰子、摈榔、胡椒、咖啡、剑麻、可可、油棕、腰果、南药、荔枝、龙眼、芒果、柚子、菠萝蜜、葡萄、番石榴、红毛丹等二十多种热带经济作物和名优水果。

    “没错,对啊,没错。我们要的是美国那样的单一作物经济带。”一听到他提及农垦计划,吴南海瞬间就来了劲头。

    对于农业部门上下,在三年的发展后,他们认为主要对传统农业进行改良升级的天地会已经运转成熟,天地会系统潜力虽然很大,但是要再上一层楼需要的是水磨工夫,在规划干部能够独立承担工作后。农业口硕果仅存的几个元老开始琢磨着农业的另一种方向:如何建立大型种植园,或者说是变相的复制海南农垦系统。

    种植园,是热带地区种植单一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的密集型商品农业,旧时空广泛分布在拉丁美洲、东南亚、南亚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种植园农业往往从事的是大规模生产。园内拥有一套完整的生产、生活设施。在这些地区有许多特殊的植物资源,如天然橡胶、咖啡、可可、茶;香蕉、菠萝、芒果;油棕、剑麻、烟草、棉花和黄麻,它们在世界的经济作物中占有重要地位。

    农业口认为:小农经济可以解决吃饭问题,但要为元老院的星辰大海征服大业贡献力量,种植园模式才是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所有的种植园都拥有一套完整的生产、生活设施,仅有农业和运输机械,还有道路系统、农产品加工厂、农机具维修厂、供电供水以及教育、卫生设施,这全套设施是,他们辛辛苦苦把人运到南方,不是让他们还当农民住农村,而是要成为人力资源。种植园由直接经营者是公司雇佣的经理和职员,这是与个人经营的农场明显的不同之处,种植园出来的是产业工人而非传统农夫,产业工人无论是当兵还是殖民都很好用。人力部门在发动机行动后把农业口当做人力资源储备库来用,原因也在于此。

    登陆伊始,在百仞滩建立起第一个公社的时候,他们就推行了国有农庄模式,采取企业化经营。但由于条件所限,直至今日这些农庄――除了一个南海示范农庄之外――包括后来在高雄周边建立起来农场仍然不是合乎标准的大型种植园。

    另外,由于政策上长期提倡“企业专业归口”,不允许“企业办社会”;所以种植园的配套一直不全,虽然搞了个天地会作为替身,但是在种种限制之下给国有农庄的配套设施依然是前路漫漫。

    这也是吴南海耿耿于怀之事,这次全体大会将国有企业归并到企划院下面,解决了所有权问题,不再提“企业专业归口”的说法,特别提出“混合所有制”之后的大小非股政策,也利于农业口来吸收民间资金,正是大干快上的好机会。

    在他看来,台南平原搞种植园建设是最理想的,其次就是海南岛了,特别是南部的几个县,地多人少,水热条件又合适,正适合大笔挥洒。

    由于资源有限,农业口刚刚在三亚建立起几个大型种植园,又在琼北几个农业基础好的传统县采用打散安置的方式,安置了移民3万人。(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