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Q中文网 > 盛唐风流 > 第七百三十一章先发制人(下)

第七百三十一章先发制人(下)

3Q中文网 www.3qzone.io,最快更新盛唐风流 !

    “这是怎么回事?何人敢如此之猖獗?尔为何不早来报朕!”

    对于高智周其人,高宗其实并不是很中意,倒不是对其有甚偏见,而是觉得其才学只是一般,当个御史大夫也就罢了,勉强尚算得上称职,可要说当宰辅么,能力上却是差了不老少,当初之所以会同意其出任宰辅,那完全是为了平衡朝局罢了,纯属不得已而为之,可不管怎么说,高智周都已是宰辅了,说起来也是朝堂的顶梁柱之一,如此这般地被人刺杀,丢的不止是高智周的性命,更是丢朝堂的脸面,这令一向好面子的高宗很受打击,心底里的火气一上涌,话可就说得不是那么好听了。

    “回父皇的话,蔡州奏报是昨日到了京,如今朝野皆已传遍,儿臣已是看过了奏本,方才知晓了些内涵,概因兹事体大,儿臣不敢不来报与父皇知。”

    李显很清楚高宗的心理变化,自不会因其话说得难听而有甚慌乱的表现,略一躬身,温言地回答道。

    “嗯,说,究竟都是怎么回事?”

    高宗昨日还病着,谁都不见,别说李显了,便是武后来了,也见不到高宗,毫无疑问,要怪罪李显隐瞒不报,显然没有道理,这一点高宗自也是醒悟了过来,老脸微微一红,但却并没有多作解释,而是语气稍缓地往下追问了一句道。

    “回父皇的话,蔡州的奏本上说高相乃是在赴州司马李纯的宴请之际,遭人投毒致死的,据查乃是栖霞山余孽张二率群匪所为,蔡州刘刺史已率州军剿灭了这股悍匪,当场格杀叛匪十八人,其中便有投毒之主厨,具体情形是否如此,儿臣不敢断言,或许别有隐情也说不定。”

    李显此来便是要先制人的,告告刁状也就是不免之事了的,自不会帮着蔡州人等多方掩饰,径直将奏报上的内容一一道了出来,末了也没忘了留下个尾巴。

    “怎么又是栖霞山的人,朕不是下过明诏,全天下通缉栖霞山人等了么?怎地这群混帐行子又冒了出来,当真杀不绝还是怎地!”

    当初李显在河西遇刺时,便已是上奏要求剿灭栖霞山人等,高宗气恼于李显的几番遇刺,已是过了明诏,要求各地官府严缉栖霞山人等,这会儿一听高智周之死又与栖霞山扯上了关系,自不免有些子气急败坏了起来。

    真要是杀得绝那才是怪事了的,没见栖霞山一帮老少改头换面之后,就在您老的宫里滋润地活着呢!

    对于栖霞山诸般人等,李显是打心眼里厌恶的,自是恨不得即刻将这伙不法之徒尽皆扫荡个干净,可惜想归想,做却是不能如此去做,理由很简单,时机尚不成熟,哪怕此际在高宗面前揭破了清虚一伙的真面目也没用,有着武后的照应,这群假牛鼻子早就都有了新的出身来历,压根儿无法从官面上作出甚大文章来,与其白费力气,还不如假作不知情,先行隐忍着,到时候再跟这伙贼子算个总账也不迟,有鉴于此,这会儿面对着高宗的一连串质疑,李显很是理智地保持了沉默。

    “显儿怎么看此事?”

    高宗了通怒火,心底里的烦躁之意稍减了些,再一看李显在一旁保持着沉默,心中不禁为之一动,这便将问题抛给了李显。

    “父皇明鉴,此事朝议未定,孩儿却是不好妄议之,一切还得以父皇圣裁为准。”

    高宗这话里的试探意味未免太浓了些,以李显的心智,又怎可能会猜不透,自不肯在此事上妄加评议。

    “嗯。”

    这起谋刺案子来得太过蹊跷了些,加之联想到高智周的立场问题,以及李显前番提议高智周出巡河南之事,高宗自不免疑心到李显的身上,先前那一问,自也就含着试探李显的用意在,倘若李显真就此事出一大堆的建议的话,高宗可就要犯叨咕了,可眼下李显并未如此,高宗心中的疑虑自是稍淡了些,也没再就此事多言,只是焦躁地起了身,在寝宫里来回踱着步,良久之后,突然顿住了脚,瞥了李显一眼道:“显儿以为此案是否别有内情?”

    “回父皇的话,孩儿以为应该是有,蔡州刘刺史本章中自言全案已破,贼众已尽歼,却无一言提到张二其人谋刺高相的缘由何在,此一条实难解也。”

    高宗此问依旧还是在试探,李显一听便知根底,应付起来也自轻松得很,这便不紧不慢地剖析了下案情,指出了最大的疑团之所在。

    “嗯,朕也是作如此想,这栖霞山人等究竟是何来路,为何总要与我大唐过不去?哼,朕看刑部该好生整顿一下了,连些草莽贼寇都拿不住,朕要这群蠢货何用?”

    高宗到底不是英主,几番试探无功之后,已是不再怀疑李显,转头又恼起了刑部的无能,话说得其重无比。

    “父皇圣明。”

    刑部自打武承嗣等诸武子弟入主以后,便已成了藏污纳垢之地,哪怕后头武承嗣调离了刑部,这等状况也不曾改变,事到如今,刑部基本上已算是被武后把持住了,在这等情形下,高宗要拿刑部是问,李显虽不致火上浇油,却也绝不会去为刑部诸官缓颊的,索性便来了个称颂了事。

    “罢了,说甚圣明,朕,唉……,朕实在是疲矣,你母后处对此可有甚交待么?”

    高宗本就不是有大主意之辈,说说气话可以,真要他去整顿诸武子弟,却是下不了那个手,长叹了一声之后,又不放心地问起了武后的看法。

    “回父皇的话,母后对此倒是别无交待,儿臣只听闻有些流言,也不知是真是假,实不敢妄言之。”

    李显来此为的就是等高宗挑起这么个话题的,这一见高宗果然如此行了事,精神顿时便是一振,作出一派欲言又止状地含糊应对了一句道。

    “流言?甚的流言,说清楚了!”

    高智周一死,意味着朝局又要乱上一阵,这自然是高宗百般不愿见之局面,此际一听“流言”二字,更是有些气不打一处来,不满地横了李显一眼,没好气地喝问道。

    “是,孩儿遵旨。”李显作出一派惶恐状地躬低了身子,斟酌了下语气道:“儿臣听闻有人在朝中暗中串联,欲推刘祎之接高智周的缺,说是母后对其甚是期许,有意抬举于其,而今流言四起之下,朝局混沌矣。”

    “刘祎之?唔……”

    高宗近年来久不理政,对朝中的中、低级官员都已不是太熟悉,可对于刘祎之这个当年的“北门学士”之,却还是有着深刻的印象的,也知晓其人颇具才干,但,这并不是关键,关键在于此人乃是后党中坚,他若是入了政事堂,朝局的平衡怕就得彻底毁了,显然不是高宗乐意见到之结果,只是说到该如何不露声色地将此人否决掉,高宗却是有些子抓瞎了,一时间沉吟着不知该做何决断方好了。

    “父皇明鉴,孩儿曾与此人共事过,对其确是有些了解,此子颇具才略,做事也有股冲劲,倒是能臣之像,只是政事堂乃是国之支柱所在,须得有老成持重之人为任,方可确保无虞,此儿臣之浅见耳,还请父皇圣断。”

    李显太了解高宗求稳的心理了,这一见其沉吟不语,立马便猜到了其之用心何在,这便从旁建议了一把。

    “嗯,显儿此言真谋国之道也,朕也以为当是如此,只是……”

    高宗也想用中立的老臣,对李显的提议自无不准之理,然则细细一想如今的老臣子,赫然现居然已无人可用了,眼神不禁为之一僵,话说到半截子,便已是说不下去了,这也不奇怪,高宗继位已近三十年,早先的堪用之良臣大多已故去,加之其这近十年来都少理政,连好些新晋大臣的人名都记不住,就更别提从中简拔出人才了的。

    “父皇,孩儿听闻一件趣事,说是致仕老臣刘仁轨前些日子刚纳了门小妾,当真颇有廉颇之勇啊,朝中诸臣工说起此事,尽皆轰然不已。”

    对于高宗的为难之处,李显自是相当的体谅,没等高宗问,便以说笑的方式隐晦地提点了一下。

    “这个正则(刘仁轨的字)啊,当真人老心花,都快八十的人了,还有这想头,罢了,朕可不能让他再这么祸害下去,就让他回朝操劳去也好。”

    刘仁轨可是老臣了,高宗对其一向宠信,当初武后以刘仁轨年老为名,勒令其致仕之际,高宗本就不是很乐意,只是惧内病,没出头去阻止罢了,此际政事堂有了缺,高宗自是乐意将其再招回来的。

    “父皇圣明!”

    有了高宗这句话,李显也就有了操作的空间,算是从根子上堵住了武后推刘祎之出来争相位的可能性,自无不满意之处,这便紧赶着称颂不已。

    “嗯,朕这就下……”

    高宗显然也怕夜长梦多,趁着此际身体尚可,便打算就此下了诏书,以免后头出现啥不乐见之岔子。

    “天后娘娘驾到!”

    高宗的盘算虽好,可惜却没能实现得了,没等其将话说完,外头已是响起了喝道的声音,高宗闻言之下,脸色可就立马精彩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