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Q中文网 www.3qzone.io,最快更新暗影法师 !
看了茄子大大的《旅行者的故事》。虽然还没看完,但是却好想写点东东来纪念一下。书评还是不写了,因为我不想大大们说我是一只肤浅的低等生物。那么写些什么呢?
例如说……
我想吃茄子!!茄子好味道!!不让我吃么??不要!!滚来滚去!!
茄子大大在作品中提到自己在做机械作业,当时我就在想,茄子大大的世界观到底是不是三维坐标世界呢?
在工业界,工程师们认为世界是三维坐标世界。即使他们认为事物不是只有三个面,但是就物体的形状而言,可以想象把世上任何一种物体放进一个正六面体中,那么通过向六面体的6个面进行透视观察,就可以确定一个唯一的形状。如果用平面来表述这么一件物体,那么,在允许存在透视图的情况下,至少需要使用六面体的三个连贯面才能唯一地确定一个形状。
菜鸟设计师在设计一台机器或机器中的某一部分。这是他的第一个作品,他非常地谨慎,他知道自己的技术有限,这个世界必定有比他更优秀的人。他的要求其实只是希望‘送样’能合格,样品放在机器中能正常运作,就这么简单。于是,他画了一张三视图,标出零件中每一个坐标,然后就标公差,但他很快就发现,机械制图作为一种纸上作业,或者由计算机生成的印刷品,最终因为某些数字没有位置标,所以他还得多画一个面,于是,三视图变成了四视图。接着,设计师仍然担心零件生产人员会误解他意图,于是他又为自己的设计图加了一个放大图。总共是5幅独立图,这样描述的物体理应足够准确了。可是他还在担心,他担心生产人员的技术底子弱,达不到要求,怎么办?他适当地降低了一部分要求。然后他又担心生产人员觉得他水平低,然后他又刻意地修正一下他的作品。总之,这个作品不是最完美的,但也已经反映了他实际水平。
接着……
老鸟生产技工看到菜鸟设计师画的图纸,他老人家第一印象是……吐血!虽然老鸟重来不画图纸,但他自问阅图无数。是的,他每天都在做着相同的事,他早就厌倦这种生活了。他认为他所看过的图代表着业界的标准,每个人送来图纸都应该是那样的。于是,他提出疑问,标准件的不是应该只画2个特征面就行的吗?他干嘛画了5个面?这些非加工面,他干嘛要标公差,他不知道我是不会加工它们的吗?再接着,要打电话询问吗?也许这些面是有特殊用途的,不了,我就是有经验的人员,我不懂的东西,我的客户会懂吗?现有的信息足够了,多余的部分会被略过,老鸟只看了两个他认为最重要的特征面,然后通过他的经验,另外4个面就被他的主观思维填充了。老鸟很快就发现这张图纸很多地方不合理,但他不知道,被他的主观思维填充出来的那4张图,跟实际画的并不相同,但他即使知道了也不会介意的,因为他认为他比设计师更清楚一张图纸应该怎样去画。
送样后……
菜鸟发现样品跟他的图纸画的不一样,他试图把样品放进机械里,结果惊讶地发现,样品比他想象的还要好。看来老鸟对图纸的理解虽然有问题,但毕竟老鸟看的图纸更多,他比客户自己更清楚客户需要些什么。
然后……
菜鸟发了很多图纸出去,他很快就发现,老鸟们没有他想象的那么伟大。老鸟们的确很有经验,那些经验足以填补那些他们忽视了的东西,但是,也许他们不去忽视,情况会更理想。
以上故事说了些什么呢?
我就是菜鸟设计师,我把图纸画好了,在等待送样,我也许永远不知道送样的结果,但我不介意,因为并没有一台机器在等待着我开启。不过在我还没有开始写这段文文之前,在我的眼里,茄子大大就是菜鸟设计师,我不相信茄子大大真的不介意送样的结果。因为我认为,一个喜欢以多个面去描述一件事的大大,是不可能不重视这件事的唯一意义的。
有些大大心目中也许存在四维逻辑吧。不知道他们见到的世界是怎样的世界,墙壁是不是扭曲的?不知道是否可以把所有的物体都扔进球体中进行观察,也许在图纸完全失去意义的某一天,人们不再用三视图,而改用计算机的立体模型观察物体。小孩子时期的记忆丢得差不多了,不知道当时的世界……在我眼中,是不是用一张白纸画得完的世界。
好了,继续灌水~~
说说什么是‘标准’。
‘标准’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同专业的书本对‘标准’有着不同的解释。我也看过很多种解释,但我实在记不起来了。那些我不认同的解释,实在很难让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于是,我对‘标准’只保留下一种解释,‘标准就是不同群体间的低成本接口’。用我印象中最恶心的话来解释,“‘标准’是春药,因为有了它,通奸将会变得更简单。”
这里群体是指人,也是指物。套在什么上都可以,不管是有形物体,还是摸不到的软件。
即使这个世界失去了标准,我们仍然能交流,即使不同群体间失去了标准,群体间仍然能够交流,但交流的难度会增大,而且随着标准的缺失程度,也许难度真的会非常非常的大。
那么,我们需要标准吗?
不管谁需要,谁不需要,谁得到了利益,谁失去了利益,世界上很多人都在从事标准化作业。人类的世界十分复杂,没有条理的社会让管理者十分纳闷。为了更好地管理,必须对社会实施适当的简化。而与我们的生活最接近的一种简化,就是引入‘道德观念’,因为大家都这么想的话,世界对管理员来说,将会更美好。
跑到太远了,回到写作上。
什么是名作呢?名作就是多人看的作品,而多人看的作品会成为名作,与名作无限地接近的作品被称为‘好书’,会有很多人看得懂这样的书,他们会认同这样的书,为什么?
那是因为……他们其实是在认同自己的文化,而不是作品本身。
文字不是人类一开始就有的,它是人类的文明产物,并且不见得它必须比刀剑出现得更早。
阅读能力不是人类天生就有的,我们的语言很早就统一了,实际上我们基本上都是看相同的语文书长大的,即使不相同,也仅仅是政治意图不一样。那些名作中的思维范式构成了我们的语言逻辑。有些人不知道什么是‘思维范式’,但他们知道什么是‘套路’。‘范式’是‘规范’的‘范’,它是思想的一种框架。简单地说,思维不能超越的框架就是‘思维范式’。
套路的书不一定是好看的书,但至少是看得懂的书。资深的读者看过很多书,甚至比某些作者看过的还要多得多,但资深的读者之所以资深,也许仅仅是他们拥有更多的词汇,或者知道更多有趣的事例。实际上他们不一定有能力把那些独特的‘思维范式’吸收过来,并构成自己新的阅读能力。这些读者,包括我自己在内,其理解能力始终有限。有些事件可以用很多种方法表达,但意境是不一样的。
说个残酷的话题吧~~
作者在追求些什么,身为读者的我是不会介意的,因为我看小说的目的是满足我自己。也许我会去想,我并不需要看到什么意境,我只需要内容,我缺少时间,我喜欢主角,我想一直只看到他,其它的人用其它的角度看问题,可以把事件表达得更清楚,但是,我对事件本身并没有兴趣,我看书的目的就是为了看主角,那怎么办??当然,我只是说出一种可能性而已。实际上,我很喜欢这样的故事,因为不用我自己动手,也不用我自己冒风险,就能看到与我的设想相近的构思,我也曾经想过用这种方法来写,可是,我更担心读者会无法适应。毕竟,实情是,只有作者在随心所欲地选择要上谁的身,可是读者不一定愿意啊。
呜呜……都说了些什么??晕死~~
还没到三千字吗??再晕~~虽然不是书评,但是还是很想写够3k的说。至于说到为什么要在自己的作品里发,因为我什么时候不喜欢了,可以删掉啊^_^
接下来说什么呢??
呜……好想堆够3k哦!
好了……
茄子大大在自己作品中问过,为什么‘道德观念’会被教导者自己无视呢?
如果是反映现实的话,我认为‘道德观念’正在转营,而不是消失。‘道德观念’对人类来说,不是本来就有的东西。
人类的亲人死了,会怀念亲人的尸体,肚子吃饱了,就会去想一些吃东西以外的事情。也许还有什么有意义的事可以做啊。于是人类拥有了‘葬礼’,不管是天葬、地葬、海葬、还是火葬。总之,人们好想知道,那些亲人都去了哪里?也许他们生活在一个自己无法找到的地方。
为什么人死后还能存在?为什么会有死亡?
冥冥中一定有些东西在掌握着一切!
于是,人类拥有了神,也许不只一个,因为神是有很多种功能的,但即使真的有很多,很快还是剩下了一个。神是容不下别的神的,神是有竞争对手的,为了打败对手,神所管治的世界必须是和谐的。道德’由戒律渐渐有系统地发展成‘教义’,人类拥有了‘神学’。国王们发现‘教义’对他们的统治很有作为,于是人们的‘道德观念’形成了,不服从‘道德观念’的人被消灭了。占据统治地位的宗教,更快速地融入到王国的管理中,他们甚至发明了‘神权政治’。
无论是否必须产生多神论,但现在世上的确只是剩下三个主流的一神论教派。其实在他们以外还有更多的神,但这些神要么是信徒不多,要么是地位不高。
始王灭六国的时候,焚书坑儒,杀的就是儒家道德观念的载体,现在的和谐中国所主张的就是儒家的道德观念。可见,道德有很多种选择,不是放弃不放弃道德的问题,而是市场上有很多种道德,统治者或者社会制度到底选择了哪个。当现有的‘道德体制’不适合社会发展的时候,或者正在转营,教科书跟不上进度的时候,会发生很残酷的事。有道德的人会发现自己的生活比不上那些没有道德的人。正如美国的哈佛商学院发明的厚黑学很受中国人欢迎一样,人们正在努力学习这种新类型的利己道德。
如果圣人被烧死的话,那么这个圣人就是旧时代的圣人,n久之后会有人把他抬出来,并灌以‘圣人’之名。
呜呜……终于够3k了,4k都快来了,不写了,好!!发出去!!
哎……都不知道自己在写什么,算了,管它^_^